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6-嘉兴藏

255-醒世录---第77页

寻还山阴庙。临别埶手。赠猷香三奁。于是鸣鞞吹角。陵云而去。赤城山。有孤岩独立。秀出千云。猷搏石作梯。升岩宴坐。接竹传水。以供常用。禅学造者。十有余人。王羲之闻而故往。仰峰高挹。致敬而返。赤城岩。与天台瀑布。灵溪四明。并相连属。而天台悬崖峻峙。峰岭切天。古老相传云。上有往时精舍。得道者居之。虽有石桥跨涧。而横石断入。且莓苔青滑。自终古以来。无有得至者。猷行至桥所。闻空中声曰。知君诚笃。今未得度。却后十年。自当来也。猷心怅然。夕留中宿。闻行道唱布萨声。且复欲前。见一人须眉皓白。问猷所止。猷具答意。公曰。君生死身。何可得去。吾是山神。故相告耳。猷乃退还。
宋沙门僧规者。武当寺僧也。时京兆张瑜。常请规在家供养。永初元年十二月五日。规无痾忽暴死。二日而苏。说云。五更中。闻门巷间。哓哓有声。须臾见有五人炳炬火。埶信幡迳来入屋。便以赤绳将去。行至一山。都无草木。山侧左右。白骨填积。俄至一城。有屋数十。屋前有立木。长十余丈。上有铁梁。形如桔槔。左右有匮贮土。土有品数。有一人衣帻并赤。语规曰。汝生世时有何罪福。依实说之。赤衣人如局吏云。可开簿检其罪福也。有顷。吏至长木下。提一匮土。悬铁梁上称之。如觉低昂。吏谓规曰。此称量罪福之秤也。汝福少罪多。应先受罪。俄有一人衣冠长者。谓规曰。汝沙门也。何不念佛我闻悔过可度八难。规于是一心称佛。衣冠人谓吏曰。可更为此人称之。既是佛弟子。幸可度脱。吏乃复上匮称之。称乃正平。又有一人。朱衣玄冠。佩印绶。执玉板。来曰。算簿上未有此人名也。监官愕然。命左右收录云。须臾见反缚向五人来。监官曰。杀鬼何以滥将人来。乃鞭之。少顷。有使者称天帝。唤道人来。既至帝宫。经见践历。略皆金宝精光晃昱。不得凝视。帝左右朱衣宝冠。饰以华珍。帝曰。汝是沙门。何不勤业。而为小鬼横收捕也。规稽首诸佛。祈恩请福。帝曰。汝命未尽。今当还生。宜勤精进。勿屡游白衣家。杀鬼取人。亦多枉滥。规曰。横滥之厄。当以何方而济免之。帝曰。广设福业最为善也。若不办尔。可作八关斋。生免横祸死离地狱。语毕。遣规去。因还瑜家而苏。
禅定部
述意
夫神通胜业。非定不生。无漏慧根。非静不发。故经曰深修禅定。得五神通。心在一缘。是三昧相。书亦有言。当使杉如枯木。心若死灰。摄心一处。便是功德丛林。散意片时。即名烦恼罗刹。
引证
如法句经心意品说云。昔佛在世时。有一道人。在河边树下学道。十二年中。贪想不除。走心散意。但念六欲目色耳声。鼻香口味。身受心法。身静意游。曾无宁息。佛知可度。化作沙门。往至树下共宿。须臾月明。有龟从河中来至树下。复有水狗饥行求食。与龟相逢。便欲啖龟。龟缩其头尾。及其四脚。不能得啖。水狗小远。复出头足。行步如故。于是道人。问化沙门。此龟有护命之铠。水狗不能得其便。化沙门答言吾念世人。不如此龟。不知无常。放恣六情。外魔得便。形坏神去。生死无端。转轮五道。苦恼百千皆意所造。宜自勉励。求灭度安。
头陀
夫五欲盖缠。并是禅障。既能除弃。其心寂静堪能修道。故明十二头陀。少欲知足。无过此等。西云头陀。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着。
(一尽行乞食。二受阿练若。三着粪扫衣。四一坐食。五常坐。六食后不受非时饮。七但有三衣。入毳衣。九随敷坐。十树下住。十一空地住。十二死人间住。)
感应缘(二验)
隋盖州响应山寺释法进。为辉禅师弟子。于竹林坐禅有四老虎。绕于左右。师后教为水观。家人取柴。见绳床上有好清水。拾两白石。安着水中。进暮还寺。弥觉背痛。具问家人。云安石子。语令明往所除此石。及旦。进禅家人还见如初清水。即除石子。所苦便愈。
唐长安普光寺僧慧融。字圆照。俗姓张氏。南阳人也。幼而精进。不犯微恶。少年落发。即乐禅伍。常隐居泰山。后奉敕入京。住普光寺。时游终南山。逢雪深厚。不能得进。忽有一虎近前弭耳俯伏。慧融知其意。乃乘之。虎遂负融而上。常有双鸟。于山林中。前行引路。至永徽初。寺僧于慧融房舍上。见五色光起。及于山中焚身。肌骨总销。惟心不烂。
智慧部
感应缘(三验)
唐襄州紫金寺释慧棱姓申屠。凡有法论。皆令覆述。吐言质朴。谈理入微。时人同号得意棱也。至贞观十四年正月半。襄州有感通寺昶法师曰。梦见阎罗王。请棱公欲讲三论。昶公讲法华如何。棱曰善哉。慧棱发愿。常处地狱。教化众生。讲大乘经。既有此征。斯愿毕矣。至十月半黄昏时。遂觉不愈告弟子曰。吾五脏已崩。无有痛所。四更起坐。告寺主宝度曰。忆年八岁。往龙泉寺。借观音未至。耆阇已讲三遍。皎如目前。说言未讫。外有大声告曰。法师早起烧香。使人即到。度曰何人。答曰阎罗王使。迎棱法师来。即起烧香洗浴。忏悔礼佛讫。还房中。与度别。食粥未了。便取一生私记焚之。至小食时。异香忽来。棱敛容便卒。
唐京师会昌寺释空藏。姓王氏。先祖晋阳。今在雍州之新丰县。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