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神力大鬼不得近。明日见子尚在。欢喜同归。于兹遂绝。国人庆慕。

  唐并州石壁寺。有一老僧。禅诵为业。精进练行。贞观末。有鸽巢其房楹上。哺养二鶵。法师每有余食。恒就巢哺之。鸽鶵后虽渐长。羽翼未成。乃并学飞。俱堕地而死。僧并收瘗之。经旬后。僧夜梦二小儿。白之曰。儿等为先有少罪。遂受鸽身。比来闻法师读法华经。及金刚般若经。既闻妙法。得受人身。儿等今于此寺侧。十余里。某村某姓名家。托生为男。十月之外。当即诞育。僧乃依期往视。见此家一妇人。同时诞育二子。因为作满月斋僧。呼为鸽儿。

  善友篇

  引证

  如涅槃经云。阿难比丘说。半梵行。名善知识。佛言不尔。具足梵行。乃名善知识。又云善知识者。如法而说。如说而行。如自不杀生。教人不杀生。乃至自行正见。教人行正见。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自能修行。信戒。布施。多闻。知慧。亦能教人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善知识者。有善法故。何等善法。所作之事。不求自乐。尝为众生而求于乐。见他有过。不讼其短。口当宣说纯善之事。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又云善友当观是人。贪欲瞋恚。愚痴思觉。何者偏多。若知是人。贪欲多者。则应为说不净。瞋恚多者。当为分柝十八界等。闻已修行。次第获得四验处。观身受心法。得是观已。次第复观十二因缘。如是观已。次得暖法。从得暖法。乃至渐得罗汉。辟支佛果。菩萨大乘佛果等。依此而生。更无疑滞。自利利他。不加水乳。是名真善知识。又佛本行经云。尔时世尊。共长老难陀。至一卖香邸。见彼邸上有诸香囊。即告长老难陀。汝来取此邸上诸香囊物。难陀尔时。即依佛教。于彼邸上取诸香囊。佛告难陀。汝于漏刻一移之顷。捉持香裹。然后放地。尔时难陀手埶此香。即放地上。尔时佛告难陀。汝今当自嗅于手看。难陀即嗅自手。香气微妙无量。佛告难陀。如是如是。若人亲近诸善知识。恒常自居。随顺染习。相亲近故。必定当得广大(名间)。

  择交篇

  引证

  如僧祗律云。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雪山根底。曲山壅中。有向阳处。众鸟云集。便共议言。我等今日。当推举一鸟为王。令众畏难。不作非法。众鸟言善。谁应为王。有一鸟言。推鹅为王。其色绝白。众鸟所敬。众鸟不可。颜貌虽白。项长且曲自项不直。安能正他。又复众言。孔雀衣毛彩饰。观者悦目。可应为王。复言不可。衣毛虽好。而无惭愧。每至舞时。丑形出现。有一鸟言土枭为王。昼则安静。夜则伺守。众咸曰可。有一鹦鹉。在一处住。而多智慧。作是念言。众鸟之法。夜应眠息。昼则求食。是土枭法。夜寤昼睡。欲诸众鸟。围侍左右。昼夜惊宿。甚为苦事。便到众鸟前。举翅恭敬白众鸟言。尔时众鸟。咸言实如所说。即共集议。此鹦鹉鸟。聪明黠慧。堪应为王。

  感应缘(一验)

  魏凉州释僧朗。魏寇攻凉州城。民少。逼僧上城。举城同陷收登城僧三千人至军。将至魏主所。谓曰。道人当坐禅行道。乃复作贼登城。罪极刑戮。明日当杀。至期食时。赤气数丈。贯日直度。天师寇谦之。为帝所信。奏曰。上天降异。正为道人。实非本心。官抑令上。愿不须杀。帝遂放之。犹散配役徒。唯朗等数僧。别付帐下。从驾东归。及魏军东还。朗与同学。思慕本乡。中路共叛。然严防守。更无走处。东西绝壁。莫测浅深。上有大树。傍垂岸侧。遂以鼓旗竿。绳系树悬下。时夜大暗。崖底纯棘。无安足处。欲上崖头。复恐军觉。投计慞惶。捉绳悬住。势非及久。共相谓曰今厄顿至。唯念观音以头扣石。一心专注。须臾光明从日出处。通照天地。乃见棘中。有得下处。因光至地。还忽冥暗。良久天晓。始闻军众警角蒋发。而山谷重叠。徘徊万里。不知出路。候月而行。路值大虎。出在其前。相顾而言。虽免寇难。虎口难脱。朗语僧曰不然。我等有感。所以有光。今遇此虎。将非圣人示我路耶。于是二人径诣虎所。虎即前行。若朗小迟。虎亦暂住。至晓得出而失虎踪。便随道自进。至于七日。达于仇池。又至凉汉。出于荆州。

  魏氏王天下。每疑沙门。收数百僧。并系缚之。有僧明为首。以绳急系。从头至足。克期斩决。僧明大怖。一心念观世音至于半夜。觉绳小宽。私心欣幸。精诚弥切。及晓索绳都断。因得脱逃。奔山。明旦狱监来觅不见。唯有断绳在地。知为神力所加。即以奏闻。帝信道人。遂总释放。
嘉兴大藏经 醒世录


  醒世卷七目录(阅至佛难人。可不思自作自受。殃咎历历莫逃)眷属篇(哀恋部 改易部 离着部 感应缘(三验))机办篇(感应缘(二验) 造楼 卖香 畏妇)惰慢篇(感应缘(一验))破邪篇(舍邪归正(四验))富贵篇(感应缘(一验) 须达部)债负篇谋谤篇宿障部(孙陀利谤佛缘 佛被木抢刺脚缘 佛被舞杆谤缘)咒术篇(感应缘(四验) 祭词 献佛 感应缘(三验) 占相部 感应缘(三验))慈悲篇(菩萨部 观苦 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