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智者消息。意度弘廓。则获五福。何等为五。一曰施命。二曰施色。三曰施力。四曰施安。五曰施辩。何谓施命。人不得食时。奄忽寿终。何谓施色。人不得食时。颜色憔悴。何谓施力。人不得食时。身羸意弱。所作不能。何谓施安。人不得食时。心愁身危。坐起不定。何谓施辩。人不得食时。身力疲倦。口不能言。又增一阿含经云。施有五事。名为应时。一远来。二远去。三病时。四冷热时。五初得果蓏。若得新谷。先与持戒精进人。然后自食。又施有三法。一送食至寺。名上就舍供养。名中造舍乞施发心供养名下。

  食时部

  世尊为惠法菩萨说云食有四种。旦天食时。午法食时。暮畜生食时。夜鬼神食时。

  施福部

  如百缘经云。佛在世时。王舍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其妇生女。寻即能语。家中自然百味饮食皆悉备有。时父见其如是。谓非人。是毗舍阇鬼。畏不敢近。时彼女子。见其怖畏。合掌向母而说偈言。愿母听我语。实非诸鬼等。善业因缘故。今获如是报。尔时父母闻女说偈喜不自胜。寻前抱取。乳餔养育。因名善爱。时女子见母欢喜。合掌白母言。为我请佛及比丘僧。寻即与请。百味饮食皆悉充足。即于佛前渴仰闻法。佛即为说。得须陀洹后求出家。佛告善来比丘尼。头发自落。法服着身。成比丘尼。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诸天世人所见敬仰。尔时世尊将千二百五十比丘。诣于他邦。到旷野中。食时已至。告善爱尼言。汝今可设饮食。供养佛僧寻取佛钵。掷虚空中。百味饮食。自然盈满。如是次第。取千二百五十比丘钵。饭亦皆满。都令丰足。阿难见已。叹未曾有。请佛说本因缘。佛告阿难。此贤劫中有佛出世。号曰迦叶。着衣持钵。将诸比丘入城乞食。次到大长者家。设诸肴馔。欲请宾客。客未至顷。有一婢使见佛及僧。在于门外乞食立住。不白大家。取其饮食。尽持施与。佛及众僧。后客来坐。敕彼婢言。办设食来。婢答大家。今有佛僧。在其门外乞食立住。我持此食。用布施尽。大家闻已。寻用欢喜。我等今日。值是福田。我今放汝。随意所求。婢答大家。若见放者听在道次。寻即听许。作比丘尼。一万岁中。精勤无替。便取命终。不堕恶趣。天上人中。百味饮食。应念即至。又百缘经云。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夏安居竟。将诸比丘。欲游行他国。时频婆娑罗王。将诸群臣出城。遥望如来。来受我供。尔时世尊遥知王意。深生渴仰。及比丘僧。渐欲游行。诣摩竭提国。值诸群鸟中。有鹦武王。遥见佛来。飞腾虚空。逆道奉迎。唯愿世尊。及比丘僧。慈哀怜愍。诣我林中。受一宿请。佛即然可。尔时世尊。将诸比丘。诣鹦鹉林。各敷座具。在于树下坐禅思惟。时鹦武王。通夜翔绕。佛比丘僧。四面顾视。至明清旦。世尊起行。鹦鹉欢喜。在前引导。向王舍城。白频婆娑罗王言。世尊今者。将诸比丘遂来在近。王闻语已。敕设肴膳。执持幢幡。香华伎乐。将诸群臣。逆道奉迎。时鹦武王。于其夜中即便命终。生忉利天。今当还报世尊恩。顶戴天冠。着诸缨珞。庄严其身。赍持香华而供养佛。却坐一面。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绕佛三匝。还归天上。时诸比丘白佛言。今此天子。宿造何业。生鹦鹉中。复修何福。得生天上。来供养佛。闻法获果。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贤劫中。波罗柰国。有佛出世。号曰迦叶。于彼法中。有一长者。受持五戒。便于一时毁犯一戒。故生鹦武中。余四完具。今得出家得道。又付法藏经云。昔过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有一比丘。甚患头痛。薄拘罗。尔时作一贫人。见病比丘。即便持一呵梨勒果。施病比丘。比丘服讫。病即除愈。缘施药故。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受福快乐。

  感应缘(三验)

  晋司空庐江何充。字次道。弱而信法。心业甚精。尝于斋堂置空座。筵帐精华。络以珠宝。设之积年。冀降神异。后大会道俗甚盛。坐次一僧。容服粗垢神情低陋。出自众中。迳升其座。拱默无言。一堂怪骇。谓其谬僻。充亦不平。嫌于颜色。及行中食。此僧饭毕提钵出堂。顾谓充曰。何侯徒劳精进。因掷钵空中。陵空而去。充及道俗。驰遽观之。光仪伟丽。极目乃没。追共惋恨。稽忏累日。

  晋南阳滕普。累世敬信。妻吴郡全氏。尤能精苦。每设斋会。不逆招请。随有来者。因留供之。后会僧数阙少。使人衢路要寻。见一沙门。荫柳而坐。因请与归。净人行食。翻饭于地。倾箪都尽。罔然无计。此沙门云。贫道钵中有饭。足供一众。使普分行。既而道俗内外。皆得充饱。清净既毕。掷钵空中。翻然上升。极目乃灭。

  梁富阳齐坚寺有释道琳。山阴人。少出家有戒行。善涅槃法华。诵维摩经。吴国张绪礼事之。后居富阳泉林寺。寺尝有鬼怪。自琳居之。则消。琳弟子惠韶为屋所压。头陷入胸。琳为韶祈请。韶夜见两胡道人。拔出其头。旦起遂平复。琳于是设圣僧斋。铺新帛于床上斋竟。见帛上有人迹。皆长三尺余。众咸服其征感。

  轮王篇

  育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