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6-嘉兴藏

237-解惑篇---第24页

木而止耳。故出此轻语顾岂知华严圆教之旨。一法若有。毗卢堕于尘劳。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竖说之。则五十七圣位。于一弹指。如海印顿现。横说之。则五十三法门。在一毛端。如帝网相罗。德云曾过于别峰普眼不知其正位。逝多园林。迦叶不闻弥勒楼阁善财能入。向非此书之至。学道者堕于无为之坑。谈玄者入于邪见之境。则老庄内圣外王之说。孔孟上达下学之意。皆扫地矣。
云栖竹窗随笔云。宋儒有言。读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此说高明者自知其谬。庸劣者遂信不疑。开邪见门塞圆乘路。言不可不慎也。假令说读一部易经。不如看一艮卦。然且不可。况佛法耶。况佛法之华严耶。华严具无量门。诸大乘经。犹是华严无量门中之一门耳。华严天王也。诸大乘经侯封也。诸小乘经。侯封之附庸也。余可知矣。又新建创良知之说。是其识见学力深造所到非强立标帜以张大其门庭者也。然好同儒释者。谓即是佛说之真知。则未可。何者。良知二字。本出子舆氏。今以三支格之。良知为宗。不虑而知为因。孩提之童。无不知爱亲敬长为喻。则良知者美也。自然知之而非造作者也。而所知爱敬。涉妄已久。岂真常寂照之谓哉。真之与良。固当有辨。孔丛子云。心之精神是为圣。杨慈湖平生学问。以是为宗。其于良知何似。得无合佛说之真知欤。曰。精神更浅于良知。均之水上波耳。恶得为真知乎哉。且精神二字。分言之。则各有旨。合而成文。则精魂神识之谓也。昔人有言。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者是也。慈湖儒者也。不观仲尼之言乎。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则进于精神矣。复进于良知矣。然则是佛说之真知乎。曰亦未也。真无存亡。真无出入也。莫知其乡。则庶几矣。而犹未举其全也。仲尼又云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夫泯思为而入寂。是莫知其乡也。无最后句。则成断灭。断灭则无知矣。通天下之故。无上三句。则成乱想。乱想则妄知矣。寂而通。是之为真知也。然斯言也。论易也。非论心也。人以属之着卦而已。盖时未至。机未熟。仲尼微露而寄之乎易。使人自得之也。甚矣仲尼之善言心也。信矣仲尼之为儒童菩萨也。然则读儒书足了生死。何以佛为。曰。佛谈如是妙理。遍于三藏。其在儒书。千百言中而偶一及也。仲尼非不知也。仲尼主世间法。释迦主出世间法也。心虽无二。而门庭施设不同。学者不得不各从其门也。
或言父母之丧。不作佛事。此晦庵家礼也。嗟乎。世遂有生子登枢要。饶财宝而不得其为己礼一佛。诵一四句偈。饭一沙门。复于七七日中。宰牲牢。致胙于宗族交游。以为崇正道。辟邪说。不知祗以增亲之业。助其沉沦。死者有知。当抚膺痛哭于泉下矣。反不及贫人之子。得报其亲也。岂不重可哀哉。颜氏家训。古今人所赞叹。而其间独曰必作佛事。颜朱皆贤者也。试合而观之。
解惑编卷上之下
音释

(音辟。戾也。狠也。刚愎自用也。)
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十力。一知是处非处智力。二知过去现在未来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调御
(是佛十号之一。)

(音宗。釜属。又众也。)

(音浸。阴阳精气相浸。渐成灾祥也。)

(音浊。拔也。抽也。举也。用也。)
六度
(即六波罗蜜。以此自度度他也。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
十二缘生
(亦名缘起又名因缘。谓无明等。展转感果名因。互相由藉为缘。三世相续。无间断也。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言三世相续。无间断者。谓由过去世。无明.行。二者为因。感现在世。识.名色.六入.触.受。五者为果。由现在果。起爱.取.有。三者为现在因。出现在因。感未来世。生.老死。二者为果。如是循环。无间断也。)
四圣谛
(苦.集.灭.道也。苦是世间果。集是世间因。知苦即当断集。灭是出世间果。道是出世间因。欲得寂灭涅槃之乐果。即当修出世之圣道也。)

(音读。黑也。垢也。圂也。蒙也)。

(音结。而斥人以为有者。)
姬媵
(上音鸡。称美妇女曰姬。下音孕。送女从嫁也。)
石室
(宋志磐。字灵芝。号石室。作佛祖统纪。)

(音许。栩栩忻畅貌)。
逝多园
(梵语逝多。旧日祗陀。此云战胜。是舍卫国。波斯匿王道王之子园。亦云林。给孤长者。金钱布地。与太子买此地为佛建寺。太子施此林树供佛。二人同心。故名祗树给孤独园。)

(音里。州名。)
四部
(即四众。比丘.比丘尼.五戒男.五戒女。)
杜荀鹤
(唐员外。郎杜荀鹤。自号九华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