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6-嘉兴藏

216-续原教论---第5页

悟见有殊途佛性只在眼耳鼻舌之间妙用不离见闻觉知之际直是一尘不受一法不舍名为直至道场顿见本来面目今以生灭垢心起轮回见翳目生花又求实花生处徒劳分别妄费精神者也古德云中间此子淆讹处千圣那能着眼窥真性现时若击石火闪电光急着精彩认得依前不是此处正是迷悟关子得则速证真常失则速入涂炭楞严经云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只如视听言动皆真性发现若无心体会即森罗万象一鉴昭然此按指发光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也若说是性即是认着影子使毫厘系念瞥尔情生业相宛然仍前迷倒此举心尘起所谓六根才动被云遮也到此着力不得晦翁所谓差处正是大疑惑也仁义礼智皆是就人事立名乃事物轨则岂可谓本性便是此理本性乃一念未起事物未形即是明觉之体若常觉不昧不为六尘所惑养成圣胎佛门号曰如来儒者称曰神圣只是本无私欲纯一之天理也以此应事接物乃可不思而得不勉而中无为而成所以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具之谓之智是无心于仁智而仁智由是出生也此天理者未见仁智之名发之于外乃有仁智之用故本性即是天理天理即是明觉非在外也若以五常之理为性不可言百姓日用而不知百姓庸常之人也情发未必中节岂能日用五常之理耶若以本心明觉为性百姓曷常不觉哉然觉性在视听言动日用之间而不自觉常被尘劳所惑自昧其明故曰知道者鲜矣由是言之周孔以上圣人亦皆以本觉为性也如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则本性明觉在天地之先两仪未判岂便有仁义礼智之用及两仪既判资始资生万物化成则此本性明觉之理乃遍于万事有五常之名也三代而上未有佛可名唯圣帝继天立极推本于天言人得此明觉之理于天故曰天命之谓性性者言人皆以此明觉为体也率依此觉性而常不昧谓之道修者即养其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也中者私欲未起之时纯乎天理者也私欲未起则无思无为寂然不动寂者诚也至诚无息故曰道不可须臾离也继之以戒惧不睹不闻之际不使隐微之或动皆是养此未发之中常觉不昧故发为中节之和则仁义礼智之理不待思而中矣斯所以为教后章言诚者寂也明者觉也寂而觉曰天之道觉而寂曰人之道皆修道之义也乃至大学之明德明命皆是指此本觉之理我所谓佛儒者所谓天其体一也如云即心即佛亦可言即性即天若如此体会相去亦不甚远但圣人得此理乃立世间治教之法吾佛得此理乃立世间出世间解脱之法儒门但明天人之道吾佛则明四圣六凡之道若尽天人之道则可以趋佛道矣其于性理不悟则天人之理有所不明又安能究佛氏之理乎其所谓全体之中自有许多道理非也盖全体之中无一物一事可见岂有许多道理耶若谓发用处有许多道理有分别是非则可安得以用为体乎言所养者是仁义礼智不知所用者复是何物若言所养者乃未发之中道明觉之天理发而中节者乃仁义礼智之用事物之当然岂不明且尽欤孔子曰为仁由巳孟子曰由仁义行皆巳发中节之用也盖克巳复礼体也天下归仁用也由体可以发用故其要在明心礼也彼不知心体之妙说为浑仑物事是不见明镜止水之中森罗万象无坏无杂不生分别之心而妍丑了然安得有非礼颠倒之事欤六尘不缘则私欲净尽安得只有人心欤夫周遍者佛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理自遍周非因修得儒者务用心观物以求遍岂能周遍乎吾佛于七情未发之时巳空其恶故恶自不生儒者于恶念巳形之后拟欲断之其用力固不同矣若有所得则贤者之学宋儒有焉圣人之道未之或知也其差者以有为之心为体故自见得有许多道理又各自有分别有是非只此三有存之于心我相既立而卷枝错节胶固莫解不知天下事物之理变通不穷欲以斯须之明造次之聪略加忖度若有得焉即自满曰吾分别详矣是非辩矣人或异巳则曰我明识道理必如是为当也幸一二之偶中则眼空四海无复他人若王介甫之徒是也此谓之我相我相立而公心亡矣凡作此见者或见用于世其不败者鲜矣良由认事理为性理求外学以资于内倒持本末源委失真其流之弊以作为为事有以起祸乱之阶可不慎欤心学不明世教之不幸也吾安得而默然哉。
续原教论卷上
校讹
第四纸(一行▆旧本作晋)。
第二十一纸(一行僻疑当作辟)。
音切

(痕没切)。

(抽格切)。

(力睹切)。

(徒可切)。

(子叶切)。

(呼嫁切)。

(府望切)。

(丈觅切)。

(古猛切)。

(亡怨切)。

(所林切)。

(余受切)。
(左春与左赞善兼编修昆山顾绍另施赀刻此
  绩原叙论下卷 吴江比丘明觉对 长洲徐普
  书 建阳邹夕刻
  万历辛卯春清凉山妙德庵识)
嘉兴大藏经 续原教论
续原教论卷下
翰林院待诏建安沈士荣着
名儒好佛解
程子曰学者于释氏之说当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不然则骎骎然入其中矣○或问朱子曰今士大夫晚年都被禅家引去者何故答曰是他高似你你平生读许多书记诵文章所藉以取功名利禄之计者到这里都靠不得所以被他降下他底且省力人谁不悦而趋之王介甫平生学力说许多道理临了舍宅为寺○又云只缘他打并得心下清洁所以本朝李文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