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饮。
夏秘三近事至。礼拜讫。师曰。什么处来。事云雷峰来。师曰。彼有何言句。事云。昨七月十五。方丈和尚。上堂云。今七月十五。是佛欢喜日。众僧自恣日。正是山僧大罪过处。有僧出云。如何是和尚大罪过处。尚曰珍重。僧云南无阿弥陀佛。而退。师曰。老老大大。自言有大罪过。才被者僧一诘。遽惶珍重。真败缺不少矣。事云。只如和尚又作么生。师曰你试举看。事云如何是和尚大罪过处。师曰天不容。地不载。事欣然礼谢。
绍兴沈居士至舟中。问曰。顷闻有人往海幢问阿字大师。大千世界坏时。如来舍利归在何处。得不被他坏也。阿曰。归在龙宫海。藏后来问和尚。答彼云。归在金刚际。未审是否。师曰。金刚际同是一大千世界。坏则同坏。吾无此语。勿捏老僧好。士曰。毕竟归在什么处师曰。在居士眸子里。士无对。师曰。当面失却。士作礼而退。
净棠李居士曰。弟子近阅今时金刚经诸注。各解不一其中玄理奥义固非俗子所知。至于事相。亦各不同即如胎卵湿化四生。事当楷定不易之论。何以各解亦异。且如湿生云是鱼鳖之属。然鱼鳖。亦是卵生何云湿生。言化生谓是蝉蝶之类。然蝉则俗子未审。蝶本卵生。卵成虫。虫出壳为蝶。人皆知之。今请和尚详示以决俗疑。师曰。余亦久见其谬。但未有咨者。今为子略而言之。凡从胎脏出名为胎生。从卵壳出谓之卵生。藉湿气成。故曰湿生。无而倏有。称为化生。俱舍论云。湿化染香处。谓湿生嗅知生处香气便生爱染。随所爱合。而便结生。即如物久。不被日暴。便生白醭。虫染醭气而生也。化生染处者。谓化生随业。见当生处。染着结生也。其鱼鳖虾蚬等。俱属卵生。由蚬蛾散卵于水上。而成蚬。如蜻蜓点卵于水。而成六足虫。已具头尾硬翅。出壳为蜓也。蚯蚓与草虫交染(草虫俗云蛞)。蚓在地鸣。声已似蝉。蚓上树缩而成壳。退壳成蝉。于六道中。天及地狱。皆化生。鬼有胎化二生。即人中亦具四生。昔佛在世。毗舍佉母。生三十二卵。出为波斯匿王三十二将。此方宝志公。生于鹰巢。足犹鸟足。湿生。昔柰女生于柰花中。由藉露润香气而有也。化生。如西域二女。生于地下。出家为比丘尼。皆证阿罗汉果。众生业报。受万类之形。皆由识心差别而成。非凡所测也。士曰。非师莫决世疑。遂礼谢而退。
师昔在瀛山雪和尚室。侍立次。瀛曰。先老和尚有垂语三则。汝还委悉么。师曰请和尚举示。瀛曰不萌之草。为甚能藏香象。师曰。者畜生。欲隐弥露。瀛曰古涧寒泉。水作什么色。师曰。五眼窥不得。瀛曰彻底无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师曰。锄破虚空带活埋。
马法云近事问。无位真人。常在面门出入。未有面门时。又向什么处出入。师曰。斫却头来对你说。事云便请和尚抽出活人剑。师震威一喝。事直得面赤。作礼而退。
僧问。明眼人过后。安身立命在何处。师曰。五蕴山前撒手。毗卢阁后翻身。进云。乞请直示学人。师曰。待你踏倒铁围山。方向你道。
吴君虬居士问。六祖大师云。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佛言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佛祖之言。岂不互相乖耶。师曰。佛祖元同一个鼻孔。言无有二也。心平者。菩萨本源心地戒也。菩萨之心。犹如大地。舆载一切。生长万物。初无分别。是以用香涂之而不生爱。以秽涂之而不生嫌菩萨之心。亦复如是。观大地如赤子。众生礼拜赞叹。而不生喜众生瞋骂毁辱。亦不生嫌。故曰能忍如地。是为心平。心平即戒。戒外无心。何劳更持。更持则头上安头矣。禅。亦云定。亦云三昧。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亦云正定。亦云正心行处。谓人之心。从无始时来。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处。心即端直。心。行既直。何用更修禅耶。是则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佛祖之言。互为始终不相乖异明矣。但今凡夫浅识。执泥文字不悟佛祖随机说法搓圆捺匾。以甜易苦之权宜。故多生疑惑而障自悟门也。居士曰。弟子不因此问。焉得万目开张。便礼谢而退。
王公辅从仙城来象林。礼和尚讫云。昨大佛寺。石莲禅师上堂。田居士出问云。竿木随身事如何。莲曰逢场作戏。进云如何是逢场作戏。莲曰者个。进云如何是者个。莲喝一喝。某甲不甘。特来请决和尚。师曰你试举看。公云竿木随身事如何。师曰要行便行。要住即住。进云如何是逢场作戏。师曰明来明打。暗来暗打。公欣然礼谢。次日一僧到参。复举前话云。竿木随身事如何。师曰捩转乾坤。进云恁么则逢场作戏去也。师曰。竹梢上摇铃。
僧问。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来。既是死蛇为甚么莫打杀。师曰。再犯难容。进云篮子何时失却底。师曰问取提篮人进云。盛将归来作么生。师曰供养驴唇长老。僧礼退。
藩下田居士问。前公爷。甚信用天主教。择日改造衙门。皆依其教。而公爷不及见工竣。而卒于外。某未谙其教。请和尚示之。师曰。天竺亦有天主。或事大自在天。或事大梵天王。然梵天王。前生为樵夫。见火烧山。而救灭之。因存无量生命。住寿过一劫。此天地初成时。梵王独住一劫。未有梵侣。后起念云。愿诸有情。来生此处。作是念已。梵子即生。天竺外道不测。便执梵王是常。梵子无常。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