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耳果得与么自然欲歇而不可得竹篦子话时时顿在面前但与此话相违处即自觉察便是用工又不必于此话外另觅一法以当工夫也至嘱至嘱。

  复季公萧居士(讳士珂)

  别后闻居士世念日疏时以起信楞严为信根之助此最善矣第超脱生死须是一念不生前后际断方得受用惟参话头为第一方便来谕谓茫无著力之处者正不参话头之过也虽然此犹拗直作曲之说若据本提持则不如是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觌面为君亲剖露何须着力强安排。

  复古月普庵主

  衲僧家住山住静为办己躬世缘盛衰禅徒多寡皆余事耳妙严虽半村半郭之地既有萧氏乔梓之贤谅不以世故相责在汝分上正好借此一茅地休歇身心彻头彻尾参到大透脱大安乐之地方知山僧一向谆谆提策者实无欺也古人拈提大纲汝非不知其概第命根未断俱成法障不能脱体现前每为顺逆境缘所夺若不将前来理事两岐底病痛一时坐断向千圣提掇不到处拨转乾坤斩新日月何有吾宗从上事哉。

  甲申春与诺诺导侍者

  四方扰扰赖佛祖之灵山中犹获晏然本合亲到天童扫塔途路难行故遣介石普演代之耳传灯录自元至今未续非奉 旨无能编集汝当为法门计进京与诸护法共相维持但得题请后则诸方自各集而献也成与不成虽有大数然望汝竟成之是所愿也至嘱至嘱。

  复定方龙居士

  来教心切渴慕莫繇从入如穷子失父茕茕无依并冀慈悲开迷云指歇处者不知只此穷子失父茕茕无依乃真歇处乃真入处不必别求开指而渴慕也古人云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已明如丧考妣岂非茕茕无依正出息不涉众缘入息不居阴界曾无间于未明已明而惟此一事实乎一念回机便同本得人人无得处原来一无所依因不回机自信反慕禅道佛法已为依凭故愈求愈远耳如今二六时中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上直下如斩钉截铁来无所粘去无踪迹唯自己一片灵明自繇自在不必问其歇与不歇入与不入自然瓜熟蒂落喷地一发去也但得此心尝不昧从教沧海变桑田居士其力行之。

  复大也史监军(讳嘉俊)

  来翰云每至参不透处几以为大道玄远不可企及者贫道谓即此参不透处便是当人实地处但一回机当下即是尚嗤太近而何玄远不及之足畏哉此所谓道不远人也若舍此参不透处而别求企及则希冀之心不息所谓人之为道而远人矣且问如何是参不透处试道看又论幸即自知振拔而以汾阳三十年方才成就之说为服膺此长痼之药而非对症之药汾阳之说为自恃天真知及而仁不能守者作顶门针也若居士果知振拔但当念古人云我立地待你构去又云眨上眉毛错过了也又云现成公案未入门来早已三十棒了也恁么见得岂不以人治人直下现成方知从前见解正是舍近图远从前参求正是怖头狂走果能与么地正好来高峰吃棒未审居士耳否(时师避兵永新高峰)。

  复三眼汪居士

  接来翰并诸问深见慕道之切但办肯心必有瓜熟蒂落之日切勿贪一知半见为今时杜撰邪禅所误是所嘱也余不多及。

  朝宗禅师语录卷第十(终)

  行状

  师讳通忍号朝宗毗陵陈氏子生于明万历三十二年甲辰正月二十二日时二十二岁乙丑秋投本郡靖江县长生庵受业于独知禅师芠染才一月往参金粟密云和尚力究七载辛未春侍密云赴阿育王请于自肉食不尽语下发明己事后于船子竖桡云将谓别有那方得平帖又见真如哲大冶红炉颂彻法源底透得从上临济纲宗凡九坐道场誓不肯轻授一人年四十有五腊二十三出世一十六载语录若干卷梓行大清戊子十月八日师示寂庆云山建塔于虔州龚公山西堂藏师昭穴辛卯春诺公持状乞铭曰。

 六龙之郡  笃生斯人  醴泉无脉  芝草无根
 三登九上  不厌其勤  千门一踏  绝悟证痕
 发挥玄要  魔外飞魂  料简今古  佛祖称臣
 不立一法  孝友克敦  不通一线  慈仁孰亲
 踏杀小马  选佛场新  扶起老藏  玉石塔邻
 谁家标格  白拈绝伦  倏焉示寂  二曜停轮
 镂透须弥  曷供师身  蘸干香海  曷写师真
 纪无为绩  翠竹筠筠  咏无言铭  幽鸟呻呻

  松陵弟子行承叶绍颙和南谨撰

  松陵迂公寤庄重编定

  钱塘仁长戴居士校阅

  同邑同人陈居士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