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相去殆百千倍矣。不见云。窅窅冥冥。其中有精。昏昏默默。其中有物。岂非以精物出于窅冥昏默耶。是无知能生有知。与西域冥初生觉何异。则与此土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何异。由老子而上。溯危微精。一亦依稀此说。故吾尝谓神农黄帝尧舜之道。其初与老子无两学术。后世杂以治道。遂有仁义道德之纷然于外。至于鲁论。所谓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则又从外以原本乎内。此孔氏大为儒术之宗也。尝味其诲。由以知则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夫知是与物相及。不知是与物不相及。相及不相及皆境也。而知无与焉。此与吾教离诸分别。别有自性。岂不相近。殊不知知与不知皆为所知。为知为不知即属能知。能所必不相离。离所存能。根尘未脱。即为生死根本。故楞严阿难云。而我以心推穷寻逐。此能推者我将为心。世尊所为咄之曰。此非汝心也。孔子又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此则知前知后。所去能谢。与吾教觉海湛然。常照常寂。像来镜现。像去镜空。体固无二。然始问而空。既叩而竭。则未问时依于空寂。若离空寂。岂不茫然。此亦一大关捩。正须验过始得。总之诸教圣贤皆从性命自治发心。当无是非而有深浅。浅者为一世之教。为事理函盖。为心境合一。为圣凡之别。为智愚之分。过此以往。非其境界矣。故吾最不喜诸教附会。亦最不喜诸教相非。但就浅深各自谛当。不独深者知其浅之非别事。浅者亦复知其深之未易造诣。孔子云。吾见老子。其犹龙乎。又曰。西方有大圣人。不治而不乱。不言而信。所谓既登其堂。则必知其奥之尊深也。吾愿天下人各安其教。以求至极。然后旁通他教。内外始终。本末大小。虚其心以互相低昂。其为废然豁然者不一而足矣。又不但他教。即吾宗门亦自有解。有悟。有证。自见不及方能有所大及。若恃聪明。反成愚拙。生死事大。时不待人。自欺自赚。于人何与。努力。
嘉兴大藏经 庐山天然禅师语录


  天然是禅师语录卷第五

  嗣法门人今辩重编

  普说

  普说。汝诸人本分上各各有个决不▆▆底田地。祇是汝诸人不肯承当。且道病在什么处。病在一切处放不过。一切处放不过也祇是一处放不过。一处放过即一切处放过。一处放过一切处放过。方才亲证得者一片田地从来不曾变异。不由知见。自疑永断。昔我洞山价祖初参南泉。值泉为马祖设供。问大众云。马祖还来么。价祖出云。待有伴即来。当时便为南泉器重。后于忠国师处参无情说法话。见沩山。又见云岩。作偈云。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始知。者个岂不是价祖当时一切处放不过底影子么。大众若放得过。消得与么道。更有一个验处。后辞云岩。岩问。子向什么处去。祖云。虽辞和尚。未卜所居。岩云。几时却来。祖云。待和尚有住处即来。又是一个放不过。岩云。此一别难得相见。祖云。难得不相见。又是一个放不过。还有一个大放不过底赃证。却问。百年后有人问。还邈得师真否。教某甲如何祇对。岩云。祇者是。大众。祇者一句。若不是彻底放下。彻底撩起底人。不免承当不去。祖果涉疑。岩便云。阇黎承当个事。大须审细。祖后过水睹影。才有个口供道。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者岂不是从来一切处放不过。到者里方才瞥地么。又道。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岂不是者一处放得过。则一切处放得过。又如大慧在湛堂会下。堂云。杲上座。叫你颂也颂得。拈也拈得。普说小参也都做得。祇是一件。你在我方丈有禅。出到外边就没了。醒时有禅。上单时就没了。大慧道。正是某甲疑处。者岂不是一切处放不过么。湛堂更有个方便云。何不将醒时底放在睡时。睡时底放在醒时。他依旧不会。后在圆悟熏风自南来。殿角生微凉语下得个快活。据他自家已似于一切处放得过了。却被圆悟按住道。犹坐在净裸裸处。令他参有句无句。一日请益圆悟。答五祖话。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树倒藤枯。句归何处。相随来也。直到者里。方才了却。岂不是一处放过则一切处放过。又高峰当日睹真时。已有个悟入。雪岩知其落处。便问。日间浩浩作得主么。峰云。作得主。夜间睡梦时作得主么。峰云。作得主。正睡着。无梦无想。无见无闻时。主在什么处。峰便过不得。者岂不是一切处放不过。亦祇是此一处放不过。后因枕子落地。方才打彻。岂不是者一处放过。则一切处放过。大众。者一片田地始终不曾变异。祇是汝一切处放不过。便为一切处流转。一处放不过。便为者一处障碍。汝若直下一处放过。一切处放过。方能于者片田地上自肯自休。亦复自知。不曾荒芜。亦不消得我和你耕治。自然教他出生个菩提芽。自然长养起十波罗蜜底苗子。自然开敷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底华。自然收成个清净智。无碍智。一切种智底稻子。与十方三世。无量香水海。华藏世界一切黄面老子同一受用。正与么时节。放过也祇是你底田地。放不过也祇是你底田地。放过不放过总是你底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