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6-嘉兴藏

83-大藏一览---第8页

咸得悟道。余处众生。无缘感佛。佛不往也。佛虽不往。光明及处。或五百年。或一千年。或千年外。皆有圣人。传佛声教。而教化之。(并既字函)。
三宝录云。沙门康僧会。初达吴地。营立茅茨。设像行道。吴人初见。谓其妖异。有司奏闻。吴主问曰。佛有何验。僧会答曰。佛晦灵迹。出余千载。遗身舍利。应现无方。吴主曰。若得舍利。当为起塔。如其虚妄。国有常刑。请期七日。会乃谓其属曰。法之兴废。在斯一举。今不至诚。后将何及。精持斋戒。铜瓶盛水。烧香礼请。七日寂然。求申二七亦复无应。权曰。欺诳将欲加罪。更请三七。权又听之。会谓伴曰。宣尼有言。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法灵应降。而吾等无感。何待王宪。当誓死为期。三七日。暮犹无所睹。莫不震惧。既入五更。忽闻瓶中。锵然有声。会即往视。果获舍利。明旦呈权。举朝集观。五色光焰。照瓶之上。权自执瓶。写铜盘中。舍利所冲。盘即破损。权大惊曰。希有瑞也。会复奏言。舍利威神。岂止如此。直得劫烧之火不能焚。金刚之杵不能碎。权命试之。置于铁砧之上。使有力者。用槌一击。砧杵俱陷。舍利无损。权甚嗟服。即为建塔。大法复兴。(设字函第五卷)。
优劣品
释梵咸称三界父  仲尼曾指大圣人
普曜经云。佛成道已还本生国。维卫大城。诸天皆来侍送。雨花献香。悬幢立盖。作诸伎乐。四王诸天。引导其前。比丘大众。拥从其后。帝释侍左。梵王侍右。而说偈曰。
○太子舍国位。成道谓何名。号曰天中天。三界尊第一。
(彩字函第五卷)。
又智度偈。
唯佛一人独第一。三界父母一切智。于一切智无与等。稽首世尊希有此。
(圣字函第五卷)。
破邪论云。太宰嚭问孔子曰。夫子圣人欤。对曰。丘博识强记。非圣人也。又问。三王圣人欤。对曰。三王善用智勇。圣非丘所知。又问。五帝圣人欤。对曰。五帝善用仁信。圣非丘所知。又问。三皇圣人欤。对曰。三皇善用时。圣亦非丘所知。太宰大骇曰。然则孰为圣人乎。夫子动容。有间曰。丘闻西方有大圣人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人无能名焉。(既字函上卷)。
孔老比佛安可对  贤僚辩法为宣明
破邪论云。吴主曰。孔丘老子。得与佛比对以否。阚泽曰。远则远矣。所以然者。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诸佛设教。天法奉行。不敢违佛。以此言之。实非对明矣。成道记注云。唐律师道宣。居终南山。戒行至高。北方毗沙门。王常遣二天人冥佐之。宣尝经行。失脚。将堕阶下。天人承足。方现其身。问何人耶。曰。天神也。宣复问曰。如周之苏由。汉之傅毅。吴之阚泽。皆素未识佛法。而能知圣人生灭。声教将来。辩佛法为上。彼何人耶。答曰。彼皆天人也。为欲佛法流行此土。天遣降神佐国。宣明佛法故也。
教分优劣人何信  经爇存亡事可知
破邪论云。汉永平中。道士陈乞。与僧。以较真伪。奉敕于白马寺。置坛。合集诸家经典。沉檀为炬。已悉成煨烬。唯有佛经。俨然无损。佛法自此兴焉。(既字函上卷)。
究竟品
唯佛究竟一成功  譬金岂复重为矿
圆觉经云。金刚藏菩萨白佛言。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佛答。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可字函)。
○诸天虽乐非解脱  ○十仙报尽复轮回
佛因果经云。太子因入雪山。遍扣诸仙。欲求何果。仙人答言。为欲生天。太子又问。诸天虽乐。福尽轮回。终为苦聚。云何修诸苦因。以求苦报。皆非解脱正真之道。(辞字函第四卷)。
楞严经云。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有十种仙。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坚固动止。而不休息。精气圆成。名空行仙。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坚固禁咒。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前四行平声后六行去声)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染字函第八卷)。
金刚经颂云。
如星翳灯幻。皆为喻无常。漏识修因果。谁言得久长。危脆同泡露。如云影电光。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
冤家尚作父母想  教法肯生人我心
圆觉经云。观彼冤家。如己父母。
华严经云。菩萨等观世间众生。犹如一子。欲令皆得最上安乐。(章字函第六卷)。
永嘉云。圆顿教。勿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
直入三涂代苦来  总教一切成佛去
华严经云。菩萨见诸众生。作恶受苦。以是障故。不见三宝。我代彼苦。令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