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掌。恭敬。一心听经。各观己身无常不久磨灭。令离世间。入三摩地。又请苾刍。随诵何咒。咒无虫水。满三七遍。洒亡者上。复咒黄土。亦三七遍。散亡者身。然后随意。或安窣堵波中。或以火焚。或尸阤林。乃至土下。以此功德。令彼亡人。百千万亿。俱胝那庾多劫。十恶四重。五无间业。一时消灭。见佛闻法。毕证菩提。(学字函第七卷)。
又随愿往生经云。佛告普广菩萨。众生临终。愿生佛刹者。当浴身体着鲜洁衣。烧香悬幡。歌咏三宝。读诵尊经。广为病者。说诸因缘。譬喻言辞。苦空非身。四大假合。形如芭蕉。中无有实。又如电光。不得久停。故云。色不久鲜。当归败坏。精诚行道。可得度苦。随心所愿。无不获果。(恭字函第十一卷)。
何谓鬼邪之所恼 盖无神物以匡持
阿含经云。若人初生。皆有鬼神。随逐拥护。若人欲死。鬼收精气。行十恶人。若百若千。共一神护。行十善者。犹如国王。以百千人而侍卫之。(壁字函第二卷)。
鬼且不能为杀活 人衰乘隙作灾祥
譬喻经云。有人沽酒。鬼现来饮。告主人曰。明日当有一人持华。身有金银。于湖中浴。卒死不出。汝可往取金银。保后无忧。明日主人伺候。果见一人。入水洗浴。上岸着衣。躄地而死。酒师前诣取得金银。后日鬼来。主人问言。我见此人着衣欲去乃死。何不水中杀之。鬼答。我只知人寿命罪福。当至未至。不能活人。不能杀人。不能使人。富贵贫贱。但欲使人作恶犯杀。因人衰耗而往乱之。语其祸福。令人向之。设祠祀耳。(启字函第六卷)。
寿量尽即二种死 不平等故九因缘
瑜伽论云。云何死。谓由寿量极故。此有三种。谓寿尽故。福尽故。不避不平等故。云何不避不平等故死。如世尊说。九因九缘。未尽寿量而死。何等为九。谓食无度量。食于不宜。不消复食。生而不吐。熟而持之。不近医药。不知于己。若损若益。非时非量。行非梵行。此名非时死。(习字函第一卷)。
智度云。横死者谓无罪而死。或寿未尽。错投药故。或不顺药法。或无看病人。或饥渴寒热等夭命。是名横死。(形字函第六卷)。
宝积经云。有二种死。一者分段死。谓相续有情。二者变易死。谓阿罗汉及辟支佛。
○大力菩萨意生身。乃至究竟菩提。(字字函第九卷)。
生平多恶何无罪 垂终一念大为功
毗婆沙论云。不定法者。诸法未生。未可分别。如佛。分别业经中说。佛告阿难。有人身口意善。命终堕狱。有人身口意恶。命终生天。阿难白佛。何故如是。佛言。是人先世罪福因缘已熟。今世罪福因缘未熟。或临命终正见邪见。善恶心起。垂终之心。其力大故。(对字函第三卷)。
诸经要集云。弥兰王问那先罗汉。人在世间。作恶百岁。临终念佛死后生。天。我实不信。复言。杀一生命。死入泥犁。我亦不信。那先问王。如人持一小石。置在水上。浮耶。没耶。王言。其石没也。那先复言。如人持百枚大石。置在船上。其船没不。王言。不没。那先言。船中百枚大石。因船故不没。人虽有恶。一时念佛。乘般若舟。不入泥犁。便生善处何不信耶。其小石没者。如人作恶不知佛经。无舟之力。便入泥犁。何不信耶。王言。善哉。那先复言。愚人作恶。得殃乃大。智人作恶。得殃乃小。譬如烧铁在地。一人知烧。一人不知。两人俱取。然不知者。其手大烂。知者少伤。作恶亦尔。愚者不能自悔。其殃乃大。智者知不当为能自悔过。其殃小耳。(楹字函第十七卷)。
在时为善必天上 临终因恚堕蛇中
杂。譬喻经云。昔有沙门行草间。见大蛇言。和尚。闻阿耆达王否。答曰。闻。蛇曰。我是也。沙门言。阿耆达王立佛塔寺。功德巍巍。当生天上。何缘乃尔。蛇言。我临终时。边人持扇。堕我面上。令我瞋恚。受是蛇身。沙门即为说经。一心乐听。不食七日。命过生天。却后数月。持花散佛。众人怪之。在虚空曰。我阿耆达王。蒙沙门恩。闻法生天。今来谢耳。临终侍人。不可不护。病者心也。(写字函第三卷)。
经律异相云。有清信士。持戒精进。因疾困甚。妇大悲苦。我何所依。子何所怙。夫闻爱恋。大命将至。魂神即还。在妇鼻中。化作一虫。妇哭不止。时因道人。往见其妇。虫从鼻出。妇才脚踏。道人告曰。莫杀。是卿夫婿。化作此虫。妇曰。我夫奉经持戒。何缘作此。道人曰。过起爱恋。今生为虫。道人为虫说法。卿既持戒。福应生天。但坐恩爱。堕此虫中。虫闻意解。命终生天。(傍字函第七卷)。
断命一称那谟佛 由斯纯善往生天
正法经云。昔有人受人所鬻。断命祭天。既被持缚。无所能避。唯念诸佛。一称是言。那谟没驮耶。言已命终。生三十三天。六十劫中。受胜妙乐。药王军菩萨。白佛言。此人何缘生彼。佛言。临终纯善相应。发净信心。归依如来。一称那谟没驮耶。故。是人即为深种善根。又复于八十劫中。得宿命智。在在所生。离诸烦恼。息一切苦。(丁字函第四卷)。
末后定力既现前 直使中阴而可转
大毗婆沙论云。室罗筏国。昔有二人。一人修善。未尝作恶。一人作恶。未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