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终无功。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柔而得正。与九五之中正刚德相与。所谓因定发慧。正出险之妙道也。正观如酒。助道如簋。诚朴如缶。方便道如牖。从此可发真而无咎矣。
九五。坎不盈。祇既平。无咎。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阳刚中正。已得出世真慧现前。如坎之不盈。而风恬浪静也。但初破无明。余惑未尽。故中未大。此勉其速趣极圣而已。
上六。系用徽纆。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阴居险极。有定无慧。如凡外痴定。极至非想。终不脱三界系缚。而见取既深。犹如置于丛棘。永不得免离也。
(离下离上)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火性无我。丽附草木而后可见。故名为离。约世道。则重险之时。必丽正法以御世。约佛法。则魔扰之时。必丽正教以除邪。约观心。则境发之时。必丽正观以销阴。故皆利贞则亨也。牝牛柔顺而多力。又能生育犊子。喻正定能生妙慧。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如日月必丽天。如百谷草木必丽土。吾人重明智慧。亦必丽乎性德之正。则自利既成。便可以化天下矣。夫智慧光明。必依禅定而发。禅定又依理性而成。今六五六二。丽乎中正之位。故有亨道。如牝牛能生智慧犊子而吉也。吴幼清曰。上卦为重明。下卦三爻皆丽乎正。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明而又明。相续不息。自既克明其德。便足以照四方矣。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用观之始。虽有正慧。而行履未纯。故常若错然之象。惟竞竞业业。不敢自安。则德日进而习日除。可辟咎矣。岂俟咎之生而后除哉。
六二。黄离。元吉。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中正妙定。称性所成。以此照一切法。使一切法皆成中道。乃绝待圆融之妙止也。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过用其慧而无定以济之。有时欢喜太甚。则鼓缶而歌。有时忧虑太切。则大耋之嗟。悲欢乱其衷曲。干慧不能自持。其退失也必矣。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虽似有慧有定。而实不中不正。不能调适道品。故时或精进。则失于太速。而突如其来如。时或懈怠。则置诸罔觉。而焚如死如弃如也。夫进锐者退必速。其来既突。则决无所容矣。又何俟于焚死弃。而后知其非善终之道哉。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得中之定。能发实慧。进德固无疑矣。然尧舜其犹病诸。文王望道未见。伯玉寡过未能。孔子圣仁岂敢。从来圣贤之学皆如是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刚而不过。又居明极。自利已成。化他有术。人自归慕而折首。非有丑恶而须伐也。身正则邦正。邦正。则六合归心。重译奉命矣。是之谓王用出征。岂以奋武扬威为出征哉。
周易禅解卷第四
弟子悟伟照本同捐赀刻
嘉兴大藏经 周易禅解
周易禅解卷第五
北天目道人蕅益智旭着
下经之一
上经始乾坤而终坎离。乃天地日月之象。又寂照定慧之德也。是约性德之始终。下经始咸恒而终既济未济。乃感应穷通之象。又机教相扣。三世益物之象也。是约修德之始终。又上经始于乾坤之性德。终于坎离之修德。为自行因果具足。下经始于咸恒之机教。终于既济未济之无穷。为化他能所具足。此二篇之大旨也。
(艮下兑上)
咸。亨。利贞。取女吉。
艮得干之上爻而为少男。如初心有定之慧。慧不失定者也。兑得坤之上爻而为少女。如初心有慧之定。定不失慧者也。互为能所。互为感应。故名为咸。约世道。则上下之相交。约佛法。则众生诸佛之相扣。约观心。则境智之相发。夫有感应。必有所通。但感之与应皆必以正。如世之取女。必以其礼。则正而吉矣。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咸何以为感哉。下卦坤体之柔。上于六而成兑。上卦干体之刚。下于三而成艮。乃天地之二气感应以相与也。又艮止而兑说。以男而下女。此感应之正。所以吉也。约佛法者。艮为生。兑为佛。众生感佛既专。则佛说法应之。约观心者。艮为观。兑为境。观智研境既专。则境谛开发而得悦矣。世出世法。皆以感而成事。故可以见天地万物之情。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慢如高山。法水不停。今山上有泽。岂非以其虚而能受哉。
初六。咸其拇。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咸虽感而遂通。须不违其寂然不动之体。又须善识时位之宜。倘因感而摇其主宰。则反失能应之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