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大藏经 入就瑞白禅师语录


  编刻瑞白禅师语录序

  瑞白大师为云门湛然大师嫡嗣溯之洞山为三十二世溯之达磨为四十二世宗风大畅将二十年嗣法门人三十余数崇祯乙亥秋嘱啸云和尚主天台护国席丙子夏嘱久默禅师主弁山龙华席大师退隐崆峒归寂百丈塔葬龙华啸云和尚为大师嫡嗣少林谓之得髓也行道天台重辉宝镜所谓振佛祖将坠之宗风开人天已翳之眼目使曹洞一宗丽如杲日故钱太师序和尚语录曰弁山有天台犹孔之有孟老之有庄父子一家弘扬至道皆归无为之化也予读之踊跃欢喜非特见和尚之心亦见弁山大师之心矣和尚以深大愿力为大师存日所有语录虽已梓行大传于世然未刻之散稿尚多不意法兄久默禅师亦随归寂况旧有同编之订未果是以和尚收先后刻未刻者总编为全部成十八卷将大师平日为人一片老婆心重重拈出使后学共览皆知言即无言其说法七七未谈一字与拈花面壁总在此矣秋日上人幻如征序于予予虽不知禅亦幸忝参席末分固难辞不容不言也时。

  崇祯十六年岁在癸未季秋望日参学弟子小寒山
陈函辉顿首撰

  旧序

  越国宗风云门倡始而金粟磬山继之云门逝弁山兴于是曹洞之宗大振余未及见弁山之面然已见其心矣宝镜悬空十方普照主宾偏正形影历然洞山禅已属老汉矣吴兴唐祈远雅有道风杖履往来与师倡和尝与余订湖上之盟过弁山而问道虎溪之笑其再见于斯时乎。

  黄端伯

  祖师西来不立文字然犹怪其垂法诸语较之拈华微指尤章彩兆何也世以下世灯以照灯篇帙之盛几掩三乘十二分而出其上施设门头丹青笔意翻引一期室洒增长葛藤啼不止黄叶不辍所谓临摹古画转失本色惟我瑞白禅师不然扼住要津稍通消息将与么地与么时与么机缘向诸人髑髅边穿却一双正法眼如鸟度空如羚羊挂角不存轨则此案真可以救拖泥带水者之病既听云门曲又从我弁阳看弄遮般师子莫把禅师一片老婆舌作文字理会好。

  张时化
陈函辉顿首撰

  至道无隐荷担惟人乃补偏救弊之方则乘时而起无有定执吾儒自六经晦 异喙沸腾程朱子起而彰明辅翼之扶教以明宗也所以玄诠微旨即深造实履而益着继而训诂沉埋涂饰规表焚坑之惨诸儒自为之而加烈焉阳明子崛起于万死一生中与之昏衢宝炬而昭揭中天明宗以扶教也所以匡时持世取诸良知二字卷舒裕如然而总以云救初无偏畸释氏何独不然禅宗虽五宗分派总归一地流行柰道法垂秋不无泛滥承滞语言慧巧穿凿至以传灯续命一桩等作沿门戏具吾滋惧焉瑞老大师为云门冢子畅洞上玄风九坐道场嗣法三十余人道化条达血系衍繁猗欤盛矣亦知老人致此之繇乎无被寝处者十三年七参尊宿孳孳若渴且苏复绝绝复苏并不轻肯究乃瞥地师之精进谦退何如也若夫身律之严而即严以率众如法学习不徇情求谆谆遗教经犯者呵为叛臣逆子尤足砭挽近膏肓衣拂之下尤严更无一人竽滥如徒侈热闹门头不顾将来决裂谓法王何至师之拈提个事煆炼学人真所谓轰雷掣电眼目动定难施鸟道鱼踪光影索摸莫及者矣而一片切切为人热血读其书犹将点点滴滴喷吐迸出噫若大师者复何间然行解圆融宗教摄合谓无渗漏善回互卓哉定评乎盖无渗漏则正令全提善回互则不存轨则所云补偏救弊无有定执者儒与禅宁岐术哉余在护国亲遭毒手惜乎辜负婆心今幸啸云大师处几番寒热流浪知归始悟啸大师之愿力机权直与老人和玉乳透金针同口出气而已洞山父子其遗风再振乎兹春重梓全稿成啸大师之志余亦怂恿之故竟读新编而斋祓为之序。

  时
己丑年孟秋日参学散人吴应芳敬题

  入就瑞白禅师语录目录卷首像序卷第一上堂(二十九则)卷第二上堂(二十一则)卷第三小参(三十一则)夜参(二则)卷第四茶话(三十五则)卷第五茶话(二十一则)示众(十四则)卷第六问答机缘(五十五则)卷第七问答机缘(三十一则)垂问(七则)答幻轮法师十疑问卷第八颂古(一百一十五则)卷第九颂古(一百三十六则)卷第十法语(十一篇)法偈(七十二首)卷第十一歌(十五首)赞(五十一首)铭(二首)说(七篇)叙(一篇)疏(三篇)佛事(十一则)卷第十二诗偈(一百一十五首)卷第十三诗偈(一百首)卷第十四书复(二十八篇)卷第十五书复(三十一篇)卷第十六书复(十一篇)参请因缘(七篇)行脚(一篇)附来书(十四篇)卷第十七塔铭(一篇)传(一篇)卷第十八行状(二篇)跋(一篇)

  瑞白禅师像

  

  

  入就瑞白禅师语录卷之一

  明住天台护国寺嗣法门人寂蕴编

  上堂

  崇祯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绍兴府太史姜箴圣少府陶石梁封翁余心源孝廉史汝谐凌二铉文学沈求如管霞标及众居士等请师继住云门显圣寺崇祯二年九月初十日众请上堂。

  师拈疏云会么世尊未出世达磨不西来已有这个消息其或未会有烦维那为众拈出宣疏毕指法座云坐断千差路魔外不能知威音王未晓弥勒亦生疑咦且看雪上座行履遂登座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