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5-礼忏部

25-中国撰述礼忏部-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普利道场性相通论-清-咫观-第11页

則全有。名字非無。一不是多。多恰是一。無是非是。無非不非也。
  (主法向外立。助表云)一心奉請。華嚴性海。映現十方。重重無盡。盡虗空遍法界。譯宗律宗。懺宗密宗。相宗性宗。法華華嚴。禪宗淨土。三世一切。承先啟後。宏法度生。諸祖諸師。大善知識。各及眷屬。(儀同初位)惟願不違本誓。哀愍有情。此日今時。光臨法會(鳴磬振鈴)○(法師隨機運想。表白散華。同初位)。
  論曰。或謂華嚴法華非宗名。答。借教表宗耳。既台賢二字。不能通該一切剎之曲直兩宗。而三觀十[糸-八]等。又繁而不備。故即以所宏之法稱之也。若備言之。則曰法華宗。華嚴宗。宜也。今隨文氣。故略其詞。又且十宗。或有兼列兜率宗。瑜伽宗。般舟行。頭陀行。而無密譯性懺四宗者。今以密即瑜伽。律該頭陀。淨該般舟。華嚴宗該兜率也。
  (主法向外立。正表云)一心奉請。華藏海中。大蓮華內。第十三重。正中塵剎。安樂世界。三輩九品。地及虗空。中邊一切。阿惟越致。重重無盡。盡虗空徧法界。十方三世。依教往生。諸上善人。各及眷屬。(儀同初位)惟願不違本誓。哀愍有情。此日今時。光臨法會(鳴磬振鈴)○(主法隨機運想。表白散華。同初位)。
  論曰。何不依宗而依教也。以順文故。以教即是宗之教故。
  (主法向外立。助表云)一心奉請。華嚴性海。映現十方。重重無盡。盡虗空徧法界。入佛知見。諸天上首。諸神上首。神化自在。種種妙嚴。三世一切。世間之主。各及眷屬。(儀同初位)惟願不違本誓。哀愍有情。此日今時。光臨法會(鳴磬振鈴)○(主法隨機運想。表白散華。同初位)。
  (主法向外立。正表云)一心奉請。華嚴性海。映現十方。重重無盡。盡虗空遍法界。入佛知見。助佛威靈。神通仙眾。雞園震旦。上上禪仙。三世一切了事仙人。性命諸宗。各及眷屬。(儀同初位)惟願不違本誓。哀愍有情。此日今時。光臨法會(鳴磬振鈴)○(主法隨機運想。表白散華。皆同初位)。
  論曰。仙有三品五品九品之分。天仙上乘。其初心本。是以虗空為量。度眾生為心。不思議為境界。但顢頇籠統。有佛之願。無佛之智。才現心境。便不合宗。去一切種智。及無盡身無礙土。失之遠矣。仙佛合宗。妄人所說。則不可以訓。是故彼之性宗尚非宗。況彼之命宗乎。性不盡落十種邪修。然多分通三乘空。少分入邪。今之飛仙降筆。平視佛仙。多是此病也。然出格大人。隨機利導。竟有直通一乘頓教禪宗者。若命宗。則斷非佛知見也。或曰。果爾於了事下雙系兩宗。列之上堂。無乃妄語。答曰。斷非佛知見之品。而有佛知見之人。且彼既仙宗。則性必帶命。非但著意。即任意專修性宗。命必至也。雖學出格。而心跡亦單亦雙。如寶網珠。光影互在。不列之則已。列則必兼。彼宗云。異路上得之。正路上守之。葢命宗修。則帶性而起者又多矣。但得了事。何妨性命。
  (主法向外立。助表云)一心奉請。華嚴性海。映現十方。重重無盡。盡虗空遍法界。冥通道脉。三世一切。極品儒宗。理事專家。各及眷屬。(儀同初位)惟願不違本誓。哀愍有情。此日今時。光臨法會(鳴磬振鈴)○(主法隨機運想。表白散華。同初位)。
  論曰。道脉即道統乎。曰。非也。道統乃理家一人之說。後世已不行。既落去事。即非全相。今稱冥通。謂事亦通也。實事求是。不敢望文生義。抱殘守缺。上溯尼山。雖不中不遠矣。如馬步箭。廢一不可。競趨空宗而廢相。即非圓頓法門。佛之無礙且然。況儒家有規矩乎。
  論曰。或疑三寶中人。不能拜俗。應之曰。小教必拘。一乘無礙。
  論曰。或疑佛有毗盧文殊普賢字樣。今呂張周孔。何弗標名。答。佛標即一即多全性全相之名。仙儒兩家。無此規矩。今若挂一漏萬。則全非。若多列之。上堂必有濫。下堂必有屈。姑渾舉而兩處皆涵。乃為無縫衣也。且筆墨難窮。何人更僕。森羅海印。可悉數乎。彼台賢兩字。所以不用者。以不能通彼十方剎土也。何獨於仙儒而疑之。或曰。渾融可爾。性命理事。豈圓極之談乎。答曰。道家上乘仙。奮發初機。何殊學佛。入路錯耳。命之單修。彼宗判作小乘。但能入上品天仙不滯之機。一遇佛乘。必能迅轉。外道聞法。如良馬見鞭影而行。即其驗也。呂張透西來大意。熏發已多。推之十方。猶如雨點。一真法界。變化無窮。一切如來。多有方便之身。內秘而外現。以引發彼。更不可測也。儒之一宗。本為佛老二氏之前茅。人類既安。六道分而教化漸備。人天兩乘。通三乘而為五。如來說法。有此名目也。但儒道兩家。為天上人間所滯。故往往不見本來。說法殊不快。佛說兩家語。略而未暢。後代之僧。任意尊卑。不識阿含羅漢光明諸天華嚴知識之妙境。高則空而荒。低則著而墮。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未見其人也。雖或已通於本釋宗。明暢發揮。一說仙儒。心口支離。令二家不服。開口便錯。不接兩家機。故五乘之教。名存而用不現。空執五戒十善之板相。大不鮮也。天人與佛(天即道家。人即儒家)。本一貫也。落二落三。不知同異。昏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