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5-礼忏部

22-中国撰述礼忏部-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清-西宗-第17页

恣情放逸之謂也)不勤煩惱。疑慮躁動覺觀煩惱。
  覺觀。差別麤心相名覺。細心相名觀。初緣心中發相名覺。後分別籌量好醜名觀。又智度論。入初禪定。名有覺有觀。初禪二禪中間。是名無覺有觀。从二禪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定。是名無覺無觀。
  觸境迷惑無知解煩惱。
  說時似悟。對境即迷。未得謂得者。亦此意也。
  隨世八風生彼我煩惱。
  隨世八風者。謂隨世之風之有八也。一利。謂得可意事。二衰。謂失可意事。三毀。謂不現前誹撥。四譽。謂不現前讚美。五稱。現前讚美。六譏。現前誹撥。七苦。逼[女*(巢-果+(离-禸))]身心。八樂。適悅身心。彼我之間。隨此八者。而互生煩惱。
  諂曲面譽不直心煩惱。強獷難觸不調和煩惱。
  獷者。暴戾之獸。不調和之人似之。難觸者。剛強而不可近也。
  易忿難悅多含恨煩惱。嫉妒擊刺狠戾煩惱(恨怒之意)。凶險暴害慘毒煩惱(毒之最極曰慘毒)。乖背聖諦執相煩惱。
  空假中三諦。亦可名聖諦。即下苦集等四。俱名聖諦。若言聖諦第一義。即中道可知也。言乖背者因順於凡俗之流。故違於出世之聖諦。故云執相也○已上懺十三隨。下懺三乘。
  於苦集滅道生顛倒煩惱。
  苦集滅道者。即四諦也。苦即上文生者。八苦者是集。即貪瞋癡等。煩惱者是滅。即寂滅二乘所證空理也。道即三十七品等法。此皆真實無謬。故云諦也。
  隨從生死十二因緣輪轉煩惱。
  十二因緣者。法華經云。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等也。然有二乘還滅等文。亦詳法華經中。此但言生起。不言還滅。故不錄。
  乃至無始無明住地恒沙煩惱。起四住地構於三界苦果煩惱。
  起者。此四皆因無明而起也。構。結構也。四住地者。攝論云。見一切住地。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也。若兼上無明住地。即五住地也。
  無量無邊[女*(巢-果+(离-禸))]亂賢聖六道四生。今日發露。向十方佛尊法聖眾。皆悉懺悔。
  煩惱無量。[女*(巢-果+(离-禸))]亂無邊。若聖若凡。無不惱故。若得懺盡無明。一切悉皆殄滅也。故當恭對十方三寶之前。竭誠禮拜。求哀懺悔也○如上廣舉三世罪業。懺悔已竟。下文次第發願而求其功德同上云云。
  願(某)等承是懺悔意業所起貪瞋癡等一切煩惱。所生功德。生生世世。折憍慢幢。竭愛欲水。滅瞋恚火。破愚癡闇。拔斷疑根。裂諸見網。
  又上種種惑業。皆承懺悔之智力。折之竭之。乃至於拔之裂之。始得清淨。故云願某等承是云云○折憍慢幢等文。承上懺悔意業等句而來。我慢猶若高幢。懺悔智力。猶如利器。足以折之。愛欲如水。性空真火足以竭之。瞋恚如火。性水真空足以滅之。暗喻癡迷無知。而智燈足以破之。疑惑如樹之根。亦以智手足以拔之。網喻見解執縛。慧劍足以裂之。
  深識三界。猶如牢獄。四大毒蛇。五陰怨賊。六入空聚。愛詐親善。
  三界極尊。福盡還作牛領中蟲。況復其餘無福德者。故菩薩觀三界猶如牢獄○深識二字。直貫下五句。當云深識三界如牢獄。深識此身為四大猶如毒蛇。深識色受想行識五陰如怨賊。深識眼耳鼻舌身意為六入猶如空聚。俱是盜賊藏匿其中。深識此等一切欲愛猶如怨家。詐為親善。若實識知。無能為害也已。
  修八聖道。斷無明源。正向涅槃不休不息。三十七品心心相續。十波羅蜜常得現前。
  一切皆以邪妄不正為無明之根源。故當修聖道而斷之。八聖道。即八正道也。修道者。如畏毒蛇怨賊。涉路避之而去也○涅槃者。具云般利涅槃那。般利言普也。即究竟也。涅即出離。槃那即煩惱。合言普究竟出離煩惱。又云。涅而不生。槃而不滅。又梵語摩訶般涅槃那。此云大寂定。又云。大固牢固。具四德足證三身云云○不休不息者。無有疲厭意。心心相續。無有間斷意。常得現前。純熟優行意○三十七品。見前。三十七助菩提法中○十波羅蜜。梵語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黎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方便願力智共為十。華云。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為六波羅蜜。又名六度。後四度願與力。即禪定開出。方便與智。即般若開出○梵語波羅蜜。此云彼岸到。如涅槃經云。修戒定慧解脫知見六波羅蜜三十七品。以為船筏。依乘此栰。渡煩惱河。到於彼岸。常樂涅槃。正此意也○又此五句。亦同上意懺悔。而加修八正道。無煩惱而不除。無無明而不斷。乃至直成無上菩提。莫不皆从懺悔修八正道之所得也。
  懺悔發願已。至心信禮常住三寶。
  常住者。十方三寶。無去無來。不生不滅。本無定相。無住無不住。但有求皆應。無禱不从。常在世間救苦眾生。令得解脫。故云常住。亦如釋迦世尊。常在娑婆世界化度眾生之意耳。
  慈悲水懺法卷上
  瘡如人面。宿憾何多。清泉一掬即消磨。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