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4-法相宗

12-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法相宗-大乘法苑义林章决择记-唐-智周-第2页

離間。但能離彼惡即是常勝空也。
  章。設有聖教至名非了義者。
  此據第一法印。非法印門。外道之教。諸法是常。不言諸行無常。外道涅槃時止息。亦非寂靜。外道執我。不云諸法無我。違三法印。故外道教名不了義。
  章。詮常非常門中言諸小乘教名不了義者。
  問。小乘中豈無法身常佛。何非了義。答。小乘戒定等為法身。偏以王宮.雙樹為報身。以猨猴鹿馬為化身。故此三身皆無常。
  章。然是有上是未了義者。
  意云。佛初說四諦輪。雖是希希。然亦有上。是以後所說法輪更勝於前上謂勝也。故四諦輪是未了義。
  章。依種種門辨本性義者。
  言本性義深難解。故以種種門辨之言隱密。
  章。除契經等餘自說等語具廣者。
  此據言略語廣門。契經等三部言略。故名不了義。餘之九部自說等語廣。即是了義。
  章。佛得自在都不起心者。
  佛自在故。於一時中頓說三時法。都不起心而分別言我說此教不說彼教。但為感不同故也。如唯有聲聞種姓者。唯聞聲聞之教。不聞緣覺.菩薩之教。非佛其時不說菩薩教也。譬如天樂末尼此等無分別。但自有情各自隨識而自感得。
  章。或有恐怖或歡喜者。
  謂不隨意即生恐怖。若順心者即生歡喜。
  章。三獸渡河淺深成別者。
  問。二乘證理即齊。如何淺深成別。答。獨覺伏定障多。顯理明淨。故云深。
  章。莫問聲聞.菩薩等者。
  問。此說漸者與次前漸如何別耶。答。亦有別。前據說法。而五時教中有其次第。名之為漸。此約修行。各自乘中從初修行乃至於果。名為淺深。名為漸。
  章。頓者如來至頓說一切法者。
  今時此師說頓者。與自前說一時教。同如來於一時中說一切法。頓能得被三種根機。故言一時頓說一切法。
  章。所執法無我後由餘教入者。
  言法無我是人無我之餘也。能入二空殊勝名為半滿。
  章。即提謂等五戒本行經是者。
  此本行經非是佛本行經也。此經但說持五戒之行得人天果。本行經。
  章。三十年中至同行空教者。
  此有二釋。一云。人天中定有三乘根性。此人聞此空教而不能行。此名曰三乘同行空教。二云。此教雖是空教。亦可通被三乘。以彼根性各各別故。若爾。即與解深密相違。深密經言。初時有教。唯為發趣聲聞乘者。第二時空教。唯為發趣入大乘者。第三時教。普為發趣一切乘者。若言空教三乘同行。即應第二空教名。普為發趣一切者。此意難解。不難前前前前非。必劉虬本言同行空教者。故知只是劉虬自言。無典據。
  章。菩提流支法師唯立一時教者。
  所引經中有五別。一。譬如天皷。此攝諸文。談其本一。名為一時。二。如華嚴.維摩者。依教說一。名為一時。教自說言於一音故。三。無量義者。據相無異。名為一時。四。法華約一雨故名為一時。五。優婆塞經。證理是一。名為一時。此據正義作如此釋。非是流支作此言也。彼但言一時。不說差別。故有異也。
  章。若唯被大如勝鬘經者。
  問。如勝鬘說。有四機不同。如何說唯被於大。答。為菩薩說有四機而行化利。或非為聲聞說彼經也。權實准知。
  章。遺教經唯被小者。
  問。准大周十四卷經目錄。此經乃是大乘所收。一何乖返。答。夫論大小。約對機理。今遺教中唯明四諦。但對聲聞。如何得言是大乘耶。故章為正。
  章。豈無一會至入大乘者者。
  此意難云。既有一會頓發三乘。一會漸入大乘。發心既復不同。如何總名一時。
  章。又舍利弗至正等覺心者。
  問。此華嚴會。其舍利弗已發大心。何故乃言法華會中方發大心。答。有三解。一云。舍利弗之中。有是聲聞。有是菩薩。華嚴會者乃是菩薩舍利弗。非聲聞也。一云。華嚴會中化舍利弗。非實聲聞也。一云。在華嚴會舍利弗即是法華會者。在華嚴會但發信向。無道心生。至法華會方始趣向。故無違也。今依後解為正。若依第一解。既是菩薩。華嚴即是頓。如何破他。
  章。勝鬘經說至不定性故者。
  此攝論文中既引勝鬘云。引攝一類不定性故。明知勝鬘非是頓教。問。前破覺愛即言勝鬘唯被大。今引攝論復勝鬘亦說漸悟。豈不前後自相矛楯耶。答。前據勝鬘。會無聲聞。今據一乘而能可被。言不定性亦不相違。
  章。定說五時至後當敘非者。
  上來且破頓訖。彼漸教與劉虬義意相似。故指如後破五時雖不分明。次第義意如劉虬。撿之可悉。
  章。不定依至以明半滿者。
  問。經中自云。為聲聞人而說半字。為菩薩人而說滿字。如何今言不約逗機。答。遮正為機。不障兼也。
  章。四大本淨至五戒本淨者。
  不執五蘊為我。名為我淨。問。若是爾者。五蘊本淨者不執四大為我。應四無我。答。五蘊唯內。四大通外。不於執我故。所以不說四無我。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