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4-法相宗

5-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法相宗-八识规矩纂释-明-广益-第6页

恒則與八識血脈斷矣。不審則與六識血脈斷矣。以七識無本位。故護法云。五八無法亦無人。六七二識甚均平。五八無執。六七有執。是均平義。五八一恒一非恒。六七一恒一非恒。亦是均平也。有情日夜鎮昏迷者。鎮。常也。謂第七識恒常思量審察。一向執我。故令諸有情恒處生死之中。常於長夜昏迷而不自覺者。以七識執我之過也。
  四惑八大相應起  六轉呼為染淨依
  此牒前染所與識相應。故令有情日夜昏迷。障真義智。蔽聖慧眼。其由煩惱為害耳。轉者不定義。即三性.三量.三境易脫不定。名為轉識。前七皆名轉識。唯第八名不轉識。第六轉識呼第七為染淨依者。謂此識有漏。內常執我。故令第六念念成染。由此識無漏。恒思無我。故令第六念念成淨。七識為所依。六識為能依。依即根也。是以第六成染成淨皆由第七識。故云六轉呼為染淨依。 有漏章竟。
  極喜初心平等性  無功用行我恒摧
  此頌七識下品中品轉智義也。凡一地具初中後三心。即入.住.出。故有三品。今謂末那識於初地初心即當轉平等性智。以地前六識作生空觀。到初地初心即破分別二障。故曰分別二障極喜無。而平等性智方纔現前。此乃下品初轉也。以俱生二執全未破故。曰六七俱生地地除。故從二地作雙空觀斷俱生二執起。至第七無功用行破藏識方斷俱生我執。故云我恒摧。良由第六識入生空觀。礙此七識。俱生我執不生。俱生法執猶存。故云單執末那居種位。平等性智不現前。不現前者但未圓滿。乃中品轉也。故曰第七修道除種現。由第六識入生法二空觀故。礙此七識俱生我法二執不起。故云雙執末那歸種位。平等性智方現前。直至等覺後心。二執方纔破淨。此智方得圓滿。乃上品轉也。故曰金剛道後總皆無。言居者居住。歸者歸藏。問。第七轉智何由第六入雙空觀耶。答。第七乃有覆無記。唯俱生無分別惑。故以無分別於緣境時。唯任運轉。無力斷惑。故登地時自不能轉。由六識斷分別二障。轉二空智。故第七仗之得初下品轉也。至八地無功用道。乃破俱生我執。俱生法執猶存。故云我恒摧。此但我執摧落。乃中品轉耳。
  如來現起他受用  十地菩薩所被機
  此頌七識上品轉智義也。以前初地初心但下品轉。俱生我執但伏而未斷。俱生法執猶存。至七地無功用行名中品轉。但我恒摧。從八地起但伏俱生法執而猶間起。皆非最極。直至如來究竟位中。煩惱.所知二障種現俱盡。平等性智方得圓滿。名上品轉也。故此智圓時則能現他受用微妙報身。住華藏界。為十地菩薩說大法也。此佛說法。二乘絕分。故言十地菩薩所被機耳。故曰於如來究竟位中轉成無漏。則能現前他受用身。即能被之佛。十地菩薩乃所被之機也。報身有二。一自受用。乃自受用廣大法樂。與法身同體。唯佛與佛乃能知之。十地菩薩可見者。乃他受用耳。
○八識頌
性唯無覆五徧行
  此頌八識性與心所也。此識於四性中唯是無覆無記性。問。何以知是無覆無記耶。答。以此識是異熟性故。異熟者。異謂別異。即因果性別。熟謂成熟。此唯屬果。因果合說名為異熟。既是異熟。定非善染二性所攝。若此識是善染者。流轉還滅應不得成。以非善染故。能隨善染而成流轉還滅。此約異熟顯無記也。此識是善染依而非善染。此若是善。應非染依。此若是染。應非善依。由非善染。故能為善染依。此約善染所依顯無記也。此識是所熏性。以非善染而能受善染熏。若是善染應非受熏。若不受熏則應善染。因果皆成斷滅。此約所熏顯無記也。具上三義。證知第八唯是無覆無記性攝。言無覆者。覆謂染法。有障礙義。有葢蔽義。障礙聖道不得生起。葢蔽真心不得清淨。此識無此二義。故名無覆。言無記者。謂善因感可愛之果。惡因感非愛之果。彼二皆有殊勝強盛之體可記可別。此識無此二義。故名無記。如鏡體光明。本非青黃。故能現青黃耳。問。此識與幾心所相應耶。答。恒與作意.觸.受.想.思相應。識論云。阿賴耶識無始時來。乃至未轉於一切位。恒與此五心所相應。以是遍行攝故。正是楞伽經中流注生住滅也。問。此識何故不與別境五法相應。答。互相違故。曰如何相違。謂別境之欲希望所好樂事。此識任彼善惡業轉無所好樂。故不與欲相應。勝解是印證守持決定之事。此識任運不能印持亦無決定。故不與勝解相應。念是明記過去曾習之事使不忘失。此識昧劣不能明記。故不與念相應。定能令心專注一境無有異緣。此識任運剎那別緣三類。故不與定相應。慧唯簡擇得.非得事。此識微細昧略不能簡擇。故不與慧相應。且別境者別別緣境而得生故。此識唯是一類相續。故不與別境相應也。問。此識何故不與善所相應耶。答。此識唯是異熟無記。非善性故。故不與善十一相應。問。此識何不具染所耶。答。此識非惡性故。故不與根.隨煩惱相應。問。此識何不具四不定耶。答。惡作等四雖通無記。非一切時常相續。故不與異熟相應。是故第八識唯具徧行五心所耳。
  界地隨他業力生
  此頌第八識本無生死。但隨業力而轉也。謂由前六所造善惡業力。牽引此識往來於三界九地五趣四生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