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小+田]。謂一真。由法法皆真。故眾生如也。眾生本如。故能混融異類。則終日度生不見生之可度。平等寂滅。故一一[涼-小+田]真)所遇而順適。故則觸物而一。(以所遇皆真。故觸事而真。故物物歸一)如此。則萬象雖殊。而不能自異。(此結顯一源。良由心境一如。故萬法皆如。故不能自異)不能自異。故知象非真象。象非真象故。則雖象而非象。(由心境不異。則萬法皆空。故象非真象。諸相寂滅。則無法當情。故雖象而非象矣)然則物我同根。(物。謂境。我。謂心。同根。謂心境一如。釋上觀智俱泯。心境兩忘)是非一氣。(是。謂真諦。非謂俗諦。一氣。謂真俗不二。妙契中道)潛微幽隱。(如此境智俱忘。真俗絕待。長為深潛微密幽隱之境界。唯聖能證能知)殆(殊也)非群情之所盡。(如上所云。殊非淺智劣解者所能盡也)故頃爾談論。至於虗宗。每有不同。夫以不同而適同。有何物而可同哉。故眾論競作。而性莫同焉。
此下敘異見皆在所破。以申作論之懷也。虗宗。即下所引三宗。各立異見。故每有不同。大凡立論蓋為顯理。今以不同之見。以適大同之理。有何法而可同哉。由各騁己見。競論虗宗。所見不一。故論旨不同。要歸至理。則畢竟難同。故得不已。造此論以破之。
何則。(徵起眾論)心無者。(先敘破晉道恒心無宗)無心於萬物。萬物未嘗無。(此敘異計也。言心無者。謂但無心趨附於萬物。未達物虗故。萬物未嘗無)此得在於神靜。失在於物虗。
此出得失也。以心不附物。則不被外境搖動。故得在於神靜。以不了萬物緣生性空。故失在於物虗。以心空境有。非中道也。
即色者。(次破晉道林造即色遊玄論。為即色宗)明色不自色。故雖色而非色也。(此敘計也。謂青黃等色。不自為色。但因人名之為色。心若不計。則雖色而非色矣)夫言色者。但當色即色。豈待色色而後為色哉。此直語色不自色。未領色之非色也。
此敘破也。夫凡言色者。但當在色本就是色。豈待人名彼青黃然後為色哉。此直下。言得失。此但言色不自色而已。未了色體本空也。以唯知依他起名假。不知圓成體真。故非正論。
本無者。(此破晉竺法汰本無宗)情尚於無。多觸言以賓無。故非有。有即無。非無。無亦無。(此敘計也。此以情好尚於無。故觸事發言。皆賓伏於無。故言非有。則計有亦無也。及言非無。則計無亦無也。有無俱無。將謂虗玄。不知墮於斷見。未明正理。故非正論)尋夫立文之本旨者。直以非有。非真有。非無。非真無耳。(此出正理也。詳夫聖人立言之本意。但以非有者。顯物非實有。言非無者。顯無非絕無也)何必非有無此有。非無無彼無。此直好無之談。豈謂順通事實。即物之情哉。
何必下。斥異見也。然非有非無。但是有非實有。無非實無。又何必執計非有為絕無此有。非無謂絕無彼無哉。然雖有無俱無。似為玄妙。此直好無之談。未達正理。豈是順通事物之實性。以達即物明真之旨哉。上敘破計。下敘立論正義。
夫以物物(二物字。謂以名名物)於物。(此物字。所名之物)則所物(此物字謂所名)而可物。(此物字。乃所名之物)以物物(二物字。亦是以名名物)非物。(此物字亦指所名之物。言非物。如龜毛兔角等)故雖物而非物。(言雖有其名。無實物可得)是以物不即名而就實。名不即物而履真。
將以名言論真諦。惟真諦非名言可及。故發論之初。先以名物以啟端。謂以名名於有相之物。則有物可指。若以名名於非物。然非物乃無相之物。如呼龜毛兔角等。此則但有虗名。其實無物以當其名。故曰雖物而非物。由是觀之。如說火談冰。豈有寒熱於齒頰。此物不即名以就實也。如呼龜毛兔角。豈有毛角以應求。此名不即物而履真。謂不就所呼而得實物也。是知名不就實。則有相之物皆假名。物不履真。則無狀之體但虗稱。密嚴云。世間眾色法。但相無有餘。唯依相立名。是名無實事。物尚如此。況真諦無相。豈名言之可及乎。故下云。
然則真諦獨靜於名教之外。豈曰文言之能辨哉。然不能杜默。聊復厝言以擬之。試論之曰。
真諦寂寥空廓。思議之所不及。離相離名。象數所不能詮。迥出常情。故曰獨靜於名教之外。如此豈語言文字所能辯哉。今為破迷執以顯正理。故不能杜口緘默。聊復厝置其言以擬議之。略試論之耳。上敘意。下正論。
摩訶衍論云。諸法亦非有相。亦非無相。中論云。諸法不有不無者。第一真諦也。
此引教定宗也。言諸法非有非無者。先立中道諦體也。言不有者。即俗諦不有也。不無者。真諦不無也。以俗諦假有不真故空。真諦緣生故。不是實實斷空。故題稱不真空。含有二義。此遮二邊以顯中也。故立論之初。引此二論以定綱宗。發明中道第一義諦。不屬有無二邊也。下依宗斥邪。
尋夫不有不無者。豈謂滌除萬物。杜塞視聽。寂寥虗豁。然後為真諦者乎。
此斥邪謬。先破本無一宗也。以本無宗義。謂非有。有亦無。非無。無亦無。有無俱絕。不達緣生千化之有。故墮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