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3-三论宗

7-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三论宗-肇论新疏游刃-宋-文才-第39页

悟。故圓覺云。修多羅教如標月指。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予甞至此謬出偈云。照文見心理。心非文所籌。須知鉤外魚。不是魚外鉤。
  論。雖然者。縱成前理也。善吉。須菩提也。心不緣相。無心也。耳不循聲。無聽也。此中最要妙識其旨。正思正聽隨聞隨得。
  疏。偈答下。華嚴離世間品。六十種境界無碍用第二云。在佛境界而不捨魔境界無碍用。亦如志公云。魔從佛境出。佛從魔境生。二頭不相辨。混雜國王城。
  疏。初句等者。謂雖不離煩惱。亦不即煩惱。此實難言。故云在乎妙悟。則即妄而真。非捨於妄爾。齊觀者。即空色無碍。唯一真之境而已。詳論齊有二意。一空有無二。二心境同如。
  疏。文似下。齊物篇云。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等。
  疏。同我者下。明唯同唯異皆失。亦同亦異不出不在也。亦應具有四句。此中但明不出不在。故唯約亦同亦異辨也。同我者躡上與我同根等。唯取同義。事理相違者。潛用法界觀理事無碍義中第九第十事理相非門。相非即相違也。不在者。以涅槃是理。理不在於有無事中。今若下。出唯同之過也。過乃有二。一不立有無。二不在不成。由同下。亦彼第七第八事理相即門。由相即故同也。不出者。涅槃之理即于有無。所以不出。今若下。出唯異之過。過亦有二。一乖乎悟同。二不出不成。然古釋皆不如此。予詳下。結文所以不出不在等。理合前後。連貫釋之。斷無餘惑。寶性論初卷法寶品云。非有亦非無。亦復非有無。亦非即於彼。亦復不離彼。彼謂有無也。
  疏。初二句等者。且權實一槩而論之。由虗冥遍統所以玄也。次二句下。雖云照理。意顯智玄。故但云靈鑒有餘。則恢恢焉猶有餘地矣。
  疏。承前者。論之初句。即本智證真。次句。即後智照俗。玄根下。既以根喻理。故以拔喻證。理無始者。絕初際故。非照下。用生公義。意云以相應之慧盡生相時。似有其始。生相既盡。以始同本。本來平等。同一覺故。何始何終。故曰非照今有。起信下。證發心中之文。具云。又是菩薩功德成滿。於色究竟處示一切世間最高大身。謂以一念相應慧無明頓盡。名一切種智。餘文次疏。
  疏。略至下。理應有至人二字。或簡或失。雙示不住者。謂即住而不住也。大疏釋無住涅槃云。由雙住故能俱不住等。
  疏。初二句等者。初即心境對說。後顯其同。同則無相無名。廓然無寄。如無知論以緣求智中廣示。
  疏。通敘等者。以前云菩提之道不可圖度。又云六境之內非涅槃之宅等。語出下。彼說卦中文。彼謂窮其造化之理。然後盡萬物之性。能所以順。至於天命。今借其辭。
  疏。初四句等者。謂一則違三。三則又非究竟。意以一為究竟。三則小大差別非究竟。非究竟則屬無常生滅。升降下。升降約人修進之說。高下約法以明。皆差別不一之義。
  疏。理無等者。直據理以明之。尚無有二。何況有三。所以究竟。故本經二十二云。聲聞緣覺所得涅槃等無差別。
  疏。無有二上者。疑上是正字。即法華方便品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正法華偈云。佛道有一。未曾有二等。疏引化城喻者以對論文可見。火宅者。彼第二略云。有大長者財富無量。其家廣大。唯有一門。有五百人止住其中。堂閣朽故梁棟傾危。周帀俱時歘然火起。長者諸子在此宅中念言。我雖於此安隱得出。而諸子等無求出意。長者語言。此舍已燒。宜時疾出。而諸子等樂著嬉戲不肯信受。爾時長者更設方便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爭出火宅等。釋曰。三車如其次第即喻三乘。火宅喻於三界。故彼經云。而為三界火宅所燒等。
  疏。三乘等者。如諸子差別。所樂各殊。同免火宅之患無差別也。所乘等者。依大鈔釋也。彼說三乘各有教理行果。今略就教行釋之。教者下。法華方便品云。依一佛乘。分別說三。詮示四諦之法名聲聞教。詮示十二因緣之法名緣覺教。詮示六度等法名菩薩教。行者下。略而言之。則聲聞觀四諦之行。緣覺十二因緣之行。菩薩悲智雙施自他等運之行。廣說如彼。統其下。即會三歸一之義。廣釋如玄談。
  疏。習結等者。結謂結餘。即習氣纖細爾。三乘下。聲聞能盡煩惱現行。不能盡習氣。緣覺分斷習氣。菩薩位滿種習皆盡。
  疏。初句等者。謂一切眾生本有之性唯一無差。夙熏之緣小大誠異。論隨新熏故云不一。謂曾於大乘法中熏習成大乘性。識心樂欲亦唯大乘。餘二例之。雙照下。以大乘雙斷二障。故鑑二空之理為深。二乘唯斷煩惱障。鑑我空理。故為淺也。
  疏。由識根等者。亦承前以明差別在乎識根。識根則小大不同。智慮則淺深成異。餘疏易見。為力下。智力有小大爾。
  疏。由前等者。即難差中所引放光等。放光三差在三乘智力之淺深。非無為有三。智論則如人趣理升降不同。非涅槃有差也。今引下。約教則法隨人異。分一成三。約行則人自熏殊。會三歸一也。
  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