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為善不善因。却云若觀荊谿之意。亦似不作隨緣釋之未審。此文如何。是荊谿之意。亦似不作隨緣釋耶。況顯然用理如來。為善不善因。不可拗作。無明為善不善因也。何得大無所知。彼經具云。七識不流轉。不作苦樂因。如來藏為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此文是起信宗。立真如隨緣之所據也。今家別教。正用此文。安得不是真如隨緣耶。又引妙玄。解別教心如工畫師云。無明心者。闍梨看讀未廣。祇見此文。而不見止觀。亦引此喻。明別教心造之義。輔行釋云。畫師手如心性也。心性非真如耶。況復今家明破別教。不得偏執無明生法。故妙玄明別教不思議生滅因緣中云。諸論明心出一切法不同。或言阿梨耶。是真識出一切法。或言阿梨。是無明空門出一切法。若定執性。實墮冥初生覺之過。闍梨既定執無明生法。豈非外道之見乎。須知諸文順悉檀意。或說真如生法。或說無明生法。故指要立別教有隨緣有不隨緣二義也。苟欲不信指要及妙宗。爭柰負背大師。何負背荊谿何。
妙宗釋體中云。以禮釋體。禮別尊卑。意崇君父。今明經體。意尊法身等。
指瑕曰。諸經釋體。而何經不尊法身理體耶。此通塗之意耳。而不知今經。以禮釋體。用文之意。乃至今經。部屬方等。既通四教。唯取圓教。責極之體。異前三教。臣子之體。
抉膜曰。若謂妙宗。不簡前三教經體。取圓教經體。為貴極之義者。一何愚騃初文釋體。是主質義中解除諸法實相。餘皆魔事。云別教已下。至六道法。皆有心緣等相。魔能說之。悉名魔事。次文解大乘經。以實相印。為經正體。云若據釋論。三藏對衍。通別二教。亦名實相印。今不取二。唯取圓實相印也。又次文明體德中。以圓伊三點。釋法身之體。此等既以簡於三教。取於圓教法身之體。當科又云。禮別尊卑。意崇君父。今明經體。意尊法身。又所尊法身云。乃是諸佛所師。萬法朝會。體非修證。理絕言思。為貴極之體等。豈非顯是簡別三教體。如臣子之卑賤。尅取圓教。法身之體。如君父之尊貴。如何祇引片文。謂尊法身理體。是通塗之意耶。識者覽之。孰不謂闍梨昏[穴/(爿*臬)]之言乎。
妙宗釋宗體一異中云。講茲疏者。唯想事境。三觀靡施正。同次家邪倒。無印可傷之甚。
指瑕曰。此意豈非闇斥孤山法師刊正記中之說乎。彼記云。十六皆事。達事即理。三觀一心。庶使往生。破惑證理。豈便謂之邪倒耶。乃至云。尊者意謂。如此廣說觀道。末代行者。得其深意。便可即聞即修。不假討尋止觀矣。孤山法師之意。意則不然。欲使學者。用首題中。三觀之義。於觀觀中。達事即理。然後尋彼止觀。使境觀明徹。方便正修。四魔三障。無所不了。
抉膜曰。此一段文。並是胸臆。虗搆破詞。且唯想事境。不用三觀。乃斥餘人耳。如天台少白。甞撰論文。立十六觀。但是假想事行。廣破予師立理觀之說。妙宗恐人濫用故通斥之。那忽亂指。為斥於孤山耶。又云。妙宗意謂。廣說觀道。不假討尋止觀。今問妙宗。何處令不假討尋止觀耶。何誣誷之太深矣。又云。孤山之意。欲使學者。於觀觀中。達事即理。然後尋彼止觀。今問刊正記中。何處令尋彼止觀。方便正修。四魔三障等耶。此蓋闍梨。謟曲為意。阿黨所宗。祇知求過於他人。不覺反愆於自己。
妙宗解實報淨穢云。若約實證。此土唯有圓聖所居。今從教道。約漸入人。見其穢相等。
指瑕曰。何以却將方便。與實報對論耶。應知實報土中。俱取破無明人。以論淨穢耳。乃至云。若如尊者之解。應云方便中穢。實報中淨。以約教道釋故。
抉膜曰。闍梨乃謂。教道唯在地前。不通登地。亦由未曾看讀。諸部教文。致茲謬破。且妙玄引用地論。教道之義。凡有二種。約行明教道。則在地前。約說明教道。則通登地已上。故釋籤云。以四悉檀。說登地法。名為教道。又云。初地已上。仍存教道。又止觀。明實報土中。說別圓二教。對別圓兩機。輔行自問云。實報何須用別耶。答約教道。此等名義。乃是山家學者。朝夕所談。如何都不聞名。況解其義乎。闍梨自云。討論執卷。將二紀之餘。以今驗之。何討論之深細乎。安敢將此見解。撿妙宗之是非。今既聞名。為愧色否。
妙宗云。此經本為韋提。厭同居穢。求同居淨。故談妙觀。
指瑕曰。且同居之名。正為凡夫生。彼未斷煩惱。與聖共住。故曰同居。且韋提聞經得忍。正是求實報之淨。何貶為求同居之淨耶。此來讚經。而翻貶聖。恐不補過矣。
抉膜曰。今恐闍梨亦未曾看經疏之文。但道聽塗說而已。何哉經文本。為韋提希。被惡子幽閉。遂哀請世尊。示無憂惱處。至光照諸土。攝在金臺。令韋提希見。乃是諸佛土。雖復清淨。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疏云。光照國土。令韋提希。樂生安養。豈非求同居淨之明文耶。後為如來。示其取土之法觀道圓妙。非但能取同居之淨。亦復能取寂光之淨。故得聞之。獲無生忍。何忽探取聞經得忍。謂韋提希本求實報之淨耶。此語孟浪。不足可貴。
妙宗引義例三種觀心文竟。自問云。今十六觀。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