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1-天台宗

17-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天台宗-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清-性权-第81页

小即離皆邊見。輔行乃節取大論。稍有不同。取其明顯。句下皆言神及世間者。如論言。是見依色。神及世間。常是事實。餘妄語。於受想等四陰。常無常。邊無邊等。各四句。例此可知。計常者。修福受後報故。計無常者。但為今世。不信後報故。亦常亦無常者。謂神有麤細二種。一微細常住。二現有所作。身死時無常。細神是常。四皆邪見者。但於五眾。謬計為神耳。世間。指國土世間。於世間相中。亦有四種邪見。大論問。神。從本已來。無故應錯。世間是有。云何同神邪見。答曰。但破於世間起常無常相。不破世間。佛破世間常顛倒。不破世間。何以故。現見無常故。亦不得言無常。罪福不失故。求土不得其始者。求世間根本不得其始也。計八萬劫者。過是已往。不復能知。但憶想分別有法。名世性是常故。神如芥子等者。論言。如芥子。如棗。或言一寸。說神是色法有分故。言神有邊無邊者。有人說。神徧滿虗空。得身處能覺苦樂。是名神無邊。土及神我。互計有無者。有人言。神世間無邊。國土世間有邊。或神世間有邊。國土世間無邊等。名為有邊無邊。有人見世間有邊無邊俱有過。著非有邊非無邊。以為世間實是邊見。如去者。如人來此間生。去至後世。亦如是。有人言。先世無所從來。滅亦無所去。有人言。身神和合為人。死後神去。身不去。是名如去。不如去。見去不去有失。是人不能捨神。而著非去非不去也。輔行。土若木無。計應有錯者。單就國土問也。身去神不去者。身死變滅為去。神不變滅為不去。大論神去身不去者。身死消滅為不去。神至後世為去。其義皆通。又神王疏言。六十二見。釋者不同。且依大論。於色陰說過去。神及世間常。是事實無常等。三句亦然。餘陰亦如是。成二十。現在有邊無邊等。歷五陰。亦有二十。死後如去不如去等。亦有二十。成六十。是神與身一。神與身異。成六十二也。
【■記】輔行引婆娑言。六十五見。即於五陰。各計四為我。所謂色是我。受是僮僕。瓔珞窟宅想等。三陰亦然。合我及我所十三句。五陰合為六十五句。故一一陰。初一是我。四是我所。
  【■補】瓔珞。如人有財。僕。屬我使。窟宅。如油在麻中等。
【■記】輔行言。五十校計經。法相稍異諸經。止觀引經云。若眼見好色。惡色。平色中。皆有陰有集。乃至意緣法亦然。一根有三種塵。三種有六個陰集。則六根具三十六。三世合有一百八也。輔行言。彼經但立六根各六。雖無三世語。而結言百八。故知約剎那為三世也。既以心意識三。為意地三。故通三世。如言集起名心。籌量名意。了別名識也。又輔行言。若準大論。六根各三受。三受對三塵。三世為百八。此則約果報對三世論。
  【■補】剎那約心。果報約境。境是果報法也。陰集者。好惡平境名陰。陰上起見名集。有言。陰以陰覆為義。集。以積聚為義。好惡平色。若對於眼。眼為所轉。即覆於眼。名陰。陰復聚集。好惡平色。種子於內。名集。眼根既爾。餘根亦然。此說存考。
  【□註】思惑。入修道位。重慮緣真。輔行云。慮謂思慮。見道觀真。已發無漏。今復重觀。故云重慮。此惑即除。名思惟惑。此從解得名。若云思假及愛惑者。此當體受稱。
  【■記】止觀言。稱思惟者。從解得名。初見真淺。猶有事障。後重慮真。此惑即除。名思惟惑也。
  【■備】思惑。具因成。相續。相待。三假。故言思假。愛惑者。法數言。貪愛曰思。謂於外五塵貪愛染著。法界初門。謂之愛煩惱。此當體受稱也。
  【□註】然見惑從法塵起。能障真理。思惑從五塵起。能牽三界。此皆約欲界多分說。細論不拘。
  【■記】此明見思為障不同。故教中稱見惑為理障思惑為事障。然約欲界多分說也。
  【■補】見惑非但障理。亦能牽生。如言由三復還下。是也。思惑非惟牽生。亦能障理。如言由貪愛故。不見真理是也。辨訛曰。細論不拘句。因集註立上百八見圖。故有此言。以上明百八見。不出六根六塵而起。既有見從五塵起。何故言見從法塵。思從五塵耶。私謂不拘者。和會障理牽生而說。
  △二名異體同。
  又云見修。又云四住。又云染污無知。又云取相惑。又云枝末無明。又云通惑。又云界內惑。雖名不同。但見思耳。
  【□註】見修。見惑。見道所斷。思惑。修道所斷。約能斷位。名所斷惑也。
  【■記】初果見道。八忍八智所斷。名見惑。二三果思惟修道。九無礙九解脫所斷。名思惑。
  【□註】四住。見為一住。思惑分三。因此二惑。故住著三界。
  【■記】見一切住地。欲色無色愛三住地。
  【□註】染污無知。妙樂一(二十四)云。然小乘中立二無知。染污無知。無明為體。不染污無知。劣慧為體。謂味勢熟德時數量耳(文)(諸法滋味。損益等勢。成熟德用。近遠等時。一一等數。大小等量。)。
  【■備】法數言。染污無知。即見思。無明為體。謂染污真性。無所明了也。不染污無知。即塵沙。劣慧為體。指他人分上見思惑種數多故。如塵若沙。但不能染我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