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檢十地經曰。修羅有五類。一。極弱者。住人間山林。西方山大窟深。有非天之宮。二。妙高山北。大海之下。二萬一千由旬。有羅睺宮。三。又二萬一千由旬。有勇健之宮。四。又二萬一千由旬。有華鬘之宮。華鬘此云綺畫。以文其身。五。又二萬一千由旬。有毗摩質多羅宮。即次第住海底相也。故正法念處經說。多好鬭諍。懷勝負故。或居眾相山中。或居海下。然有大力者。廣修福故也。又楞嚴經言。三界中有四種修羅。若於鬼道。以護法力。乘通人空。此從卵生。鬼趣所攝。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此從胎出。人趣所攝。有阿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遊虗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
【□註】宮殿嚴飾。妙樂引長阿含十八云。南洲金剛山中。有修羅宮。所治六十由旬。欄楯行樹等。然一日一夜。三時受苦。苦具自來。入其宮中。屬四趣者。良有以也(文)。
【■記】起世經。說修羅宮殿。城郭器用。降地居天一等。亦有婚姻男女。法式略如人間。今引長阿含釋。復言三時受苦。故屬四趣也。
【■備】辨訛指三時受苦。乃閻羅事。
【□註】常好鬥戰。文句二(二十二)云。毗摩質多生舍脂。帝釋納為妻。後讒其父。遂交兵。脚波海水。手攻善見。帝釋以般若呪力。不能為害(文)。
【■記】觀佛三昧經云。光音天生此地。地使有。欲入海水。洗其不淨。墮泥變為卵。八千歲生一女。千頭少一。二十四手。此女戲於水。水精入身。八千歲生一男。二十四頭。千手少一。海水波音。名毗摩質多。索乾達婆女生舍脂。帝釋業力。令其父居七寶殿。納為妻。婆沙言。帝釋納舍脂者。諸天貪美色。故不為族姓。以舍脂端正無雙。故帝釋納之為妻也。瑜伽論言。修羅與天鬥時。或斷支節。或破其身。或復致死。若傷心斷節。續還如故。若斷其首。即便殞沒。故諸天勝。入修羅宮。盡取其女。修羅勝。便至天宮。取其天酪美味。
【■補】天帝釋發大願。持般若波羅密。於虗空中。刀杖自然而下。修羅耳鼻手足。一時脫落。有師標言。又以手搖須彌山。動善見城。常釋念般若。上天助之。修羅敗入藕孔。
【□註】怕怖無極。淨名疏二(十四)云。往昔嫉妬惱他。故常多怖畏。(文)猜忌。輔行二上(二十五)云。又嫉佛說法。佛為諸天。說四念處。彼阿修羅則說五念處。佛說三十七品。彼則說三十八品。常為曲心所覆。猜者。疑懼也。詩傳云。以色為妬。以行為忌。害賢曰嫉。故知修羅嫉賢忌行。
【■記】此釋懷猜忌心也。如婆沙言。彼修羅作是念。佛為我等說四念處。必為諸天說五念處。佛為我等說三十七。必為諸天說三十八助道法。以如是謟曲心所覆故。不能得正決定。是為懷猜忌心也。又有說。修羅疑佛助天。佛為說五眾。謂有六眾。不為說一眾。佛為說四諦。謂有五諦。不為說一諦也。
【■備】節義云。五念等有二說。一。論中明魔現作佛。為四眾說五念。三十八品。及修羅聞說四念。謂佛前為諸天說五念。為我等說四念。謂佛有偏曲。二修羅好勝。增如妄說也。
【□註】五常輔行一下(三)云。以慈育物為仁。以德推遷為義。進退合宜為禮。權奇超拔為智。言可反覆為信。內德具備。方成人道。慢強無德。判屬修羅。又據善心。仍居下品。外揚五德。本在輕他(文)。
【■記】白虎通云。仁者。好生愛人也。義者。宜也。斷決得中也。禮者。履也。履道成人也。智者。知也。於事見微知著也。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可反覆者。後可踐其言也。慢強無德者。雖外行五常。意在輕他。無內德也。
【■備】有師標曰。論問阿修羅。與天不異。今何說善。下分為修羅果報。答。人能出家受戒。以至於道。修羅心多謟曲。以近道難。故在人下。辨訛曰。合宜宜字。準輔行應是儀字。否則犯於義者宜也之解。
【□註】十善。對十惡立。謂不殺等。又十。皆有止行二善。如不殺止善。放生是行善等。
【■記】夫十善對十惡立者。人能知惡招苦。必須息惡行善。方可來世致清升樂果。故十善對十惡立也。止行通稱善者。善。以順理為義。息倒歸真。故曰順理。止則息於重倒之惡。行則漸歸聖道之善也。不淨慈悲因緣等觀。見藏教五停心中解。
△五人道。
五人道。四洲不同。謂東弗婆提。(壽二百五十歲)南閻浮提。(壽一百歲)西瞿耶尼。(壽五百歲)北鬱單越。(壽一千歲。命無中夭。聖人不出其中。即八難之一)皆苦樂相間。在因之時。行五常五戒。五常者。仁義禮智信。五戒者。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行中品十善。感此道身。
【□註】輔行二上(二十六)云。梵語摩[少/兔]賖。此云意。人中所作。皆先意思。易曰惟人為萬物之靈。禮云。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此亦未知五道故也。婆沙云。五道多慢。莫過於人。又云。五道中能息意者。亦莫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