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也。五淨居中。有摩醯首羅天王處。外道亦復計彼天王能為造化之本。歸之而得解脫。佛為別破此見。釋之為有。故二十五三昧中。以種種破梵王者。梵王主三千大千。大千品類既多。有種種號。為破其種種故。修種種空。入種種假。見種種中道。如來藏多所含藏。名種種三昧破之也。如空破無想者。此是外道天。實非無想。而計為無想涅槃。以三諦空破也。照鏡破那含有者。修熏禪。隨禪生此。雖得淨色。不知色如鏡中像。菩薩知之即空。分別無量像依鏡。即本性中道三昧破之。
△二攬別成總二。初總示。
別則二十五有。總則六道生死。
【■註】六道輪轉相通。故名為道。
【■記】道。猶路也。有能通之義。謂六道眾生。輪轉四生。循環三界。互相通達。故名為道。如曰。鑽馬腹。入驢胎。塗炭曾經幾度回。或時天帝殿前過。或向閻君鍋裏來。是也。
【□註】輔行二上(二十五)引大論三十三問云。云何六道。復云五道。答。佛去世後。五百年中。部別不同。各回佛經。以從己義。故使修羅一道。有無不同(文)。
【■記】此料簡五道。六道問中以五間六之故。答中以部帙不同有異。如大論言。五百年後。多有別異。部部不同。說五者。於佛經迴文說五。說六者。於佛經迴文說六。又曰五道者。是一切有部僧所說。婆蹉佛妬路部僧。說有六道也。今從六道說者。大論言。又摩訶衍中法華經。說有六趣眾生。觀諸經意。應有六道也。復次分別善惡。故有六道。善有上中下。天人阿修羅。惡有上中下。地獄鬼畜生。不爾者。惡有三果報。而善有二果報。是事相違。若有六道。於義無違。故今從六道者說也。
【□註】楞嚴中。更開神仙一類為七趣。
【■記】此示經開七趣引文明證也。楞嚴經云。復有從人。不依正覺。別修妄念。存想固形。有十種仙。所謂地行。飛行。遊行。空行。天行。通行。道行。照行。精行。絕行仙等。是皆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山林。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妄想流轉。不修三昧。報盡還來。散入諸趣。是為七趣。
【□註】又六道。不出胎卵濕化四生。俱舍頌云。人旁生具四。地獄及諸天。中有唯化生。鬼通胎化二(文)。
【■記】此示四生攝六道也。俱舍論分別世品釋言。卵生。鵞孔雀等。胎生。象馬等。濕生。蟲飛峨等。化生。謂有情類。生無所托。如地獄。諸天。中有等。具根無缺。支分頓生。無而欻有。故名為化。人中卵生者。如世羅。鄔波世羅。二羅漢。生從鶴卵。鹿母所生三十子。般遮羅王五百子等。人胎生者。如今世人。人中濕生者。如曼馱多遮盧。鄔波遮羅。鴒鬘菴羅衛等。人中化生者。唯劫初人也。旁生三種。共所現見。而化生。則如龍等也。鬼胎生者。如餓鬼女。白目連曰。我夜生五百子。隨生皆自食。晝生五百。亦然。雖皆食盡。亦不得飽等。鬼化生者。鬼本化生。有名無體。可知。
【■補】中有者。俱舍言。於死有後。在生有前。中間所得之身。名為中陰。為至餘處。說此身名中有。在二道中間故。何緣中有。非即名生。頌曰。死生二有中。五陰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此唯天眼能見。瑜伽言。五陰初起。名之為生。依殼而起。曰卵。含生而愛。曰胎。假潤而真。曰濕。無而欻有。曰化。如是四生。內心思為因。外殼胎等為緣。約藉緣多少。而成次第者。卵生具四緣。一業。二父。三母。四煖。是以先說。胎具三。業。父。母。濕二。業濕。化唯一。謂思(業也)。
△二別顯二。初明六道六。初地獄道。
一地獄道。梵語捺洛迦。又語泥黎。此翻苦具。而言地獄者。此處在地之下。故言地獄。謂八寒。八熱。等大獄。各有眷屬。其類無數。其中受苦者。隨其作業。各有輕重。經劫數等。其最重處。一日之中。八萬四千生死。經劫無量。作上品五逆十惡者。感此道身。
【□註】地獄從處為名。婆沙云。瞻部洲下。過五百踰繕那。乃有地獄。
【■記】踰繕那。舊言由旬。大論曰。由旬三別。大者八十里。中六十里。小四十里。今以一踰繕那。四十里。謂此南洲下過二萬里。有地獄道。
【□註】梵語。釋籤八(二十)云。元梵天種。還作梵語。及以梵書。(文)輔行七(二十一)云。光音初下。展轉出生。是故五天並名梵種(文)。
【■記】每劫初時。梵王親下教導世間。華嚴疏言。大梵天王。劫初作此書字。以教眾生。故西域梵書。千古不易。不同此土。篆隸隨時也。輔行引大論言。梵種者。餘天人民未有。劫初生時。梵王獨。在梵宮寂寞無人。其心不悅。而自生念。此間何以不生人民。是時光音天命盡者。應念來生。梵王自念。此諸天先無。隨我念生。我能生此。諸天是時。亦各自念。我從梵王生。梵王是我父也。故但說梵種。
【□註】翻彼梵語。成此華言。故云翻也。周禮有象胥氏。通四方之語。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音低低之言知也)北方曰譯。今翻西語。諸經皆云譯者。從通稱也。如周禮四官。通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