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1-天台宗

17-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天台宗-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清-性权-第56页

此譯耳。故法華云三藏學者。
  【■備】此結經文相承有本。意以說經時。尚無三藏之名。不當泥經中小乘三藏。為能別之言也。
  △二教所被機二。初總標三乘根性。
  此有三乘根性。
  【□註】此是總標三乘。聲聞四諦教。苦為初門。支佛因緣教。集為初門。菩薩六度教。道為初門。又三人亦通諦緣度三。文句七(二十一)。
  【■記】此釋當教有三乘根性。初一句斷文。次行半明三人各有入道初門。謂聲聞小乘。苦諦為初。觀四諦入道。發真無漏。緣覺中乘。集諦為初。觀十二因緣發真無漏。菩薩大乘。慈悲宏誓。道諦為初。修行六度。化眾生成佛果也。未明互通三乘。文句曰。三人通觀十二緣。二乘生滅十二緣。菩薩無生十二緣。又通論四諦。二乘有量四諦。菩薩無量四諦。又六度亦通三人。大品發趣品言。阿羅漢支佛。因六波羅密至彼岸。玄文亦載。
  【■備】皆合小衍而論通也。
  【□註】四念處一(二)云。所言三者。其義有八。謂教理智斷。行位因果。理三者。聲聞理在正使外。緣覺理在習氣外。菩薩理在正習外。教三者。聲聞稟四諦教。緣覺稟十二因緣。菩薩稟六度。智三者。聲聞總相智。緣覺別相智。菩薩總別相智。斷三者。聲聞斷正。緣覺斷習。菩薩斷正習。行三者。聲聞為自修戒定慧。緣覺為自修樂獨善寂。菩薩為眾生修六度。位三者。聲聞住學無學。緣覺住無學。菩薩三僧祇登道場。因三者。聲聞帶果行因。緣覺望果行因。菩薩伏惑行因。果三者。聲聞斷正。如燒木為炭。緣覺斷習。如燒木為灰。菩薩正習盡。如燒木無炭灰也(文)。
  【■記】此證三乘根性也。初總標三乘八義不同。理三者。聲聞須斷盡見思。契真空理。緣覺當兼其習氣。證真空理。菩薩樹王下。頓除正習。證真空理。在正使等外者。謂真空之理。為見思所覆。斷見思方顯。故在惑外也。教三者。聲聞依生滅四諦輪。知斷證修。緣覺依十二緣起門。逆順觀察。菩薩依六度門。三祇百劫。自利利人也。智三者。聲聞觀諸果。總作苦諦觀。觀諸煩惱及業。總作集諦觀。故以現在總相一門。析色成空。緣覺雖觀苦七支。集五支。以自行故。別觀三世。別開苦集。故言別相智。以別相一門。析色成空。菩薩為化他故。通依四門。故通以總別相智。於四門析色成空也。斷三者。聲聞斷正。如器中除穢物。緣覺斷習。如除器中穢氣。菩薩若見。若思。若見思習。則以三十四心頓斷也。行三者。聲聞自求涅槃。勤修三學。緣覺樂獨善寂。自求解脫。菩薩愍念無量眾生。故勤修六度萬行也。位三者。聲聞三果四向。正在研真斷妄。名有學。四果羅漢。真窮妄盡。名無學。緣覺唯一遠離。名住無學。菩薩三祇百劫登道場也。因三者。聲聞初果見道後修道。名帶果行因。緣覺不立分果。故望果行因。菩薩不斷結惑。名伏惑行因。然緣覺菩薩。因中俱不斷惑。一稱望果。一稱伏惑者。緣覺求自證。菩薩為化他。留惑潤生也。果三者。聲聞斷正如炭。緣覺斷習如灰。菩薩斷正習盡。如不存灰炭。喻炭灰者。三乘入涅槃同灰斷也。
  【■備】有師標曰。若有佛無佛。理性常住。應理居初。今先教者。如來以教顯理。眾生由教入理。八義相生可見。
  △二別顯三乘道二。初教法三初示聲聞二。初詳辨四諦二。初通標。
  初聲聞人。依生滅四諦教。
  【□註】聞佛聲教。故曰聲聞。生滅四諦。止觀一(十一)云。苦則三相遷移。(生異滅)集則四心流動。(貪瞋癡等分)道則對治易奪。滅則滅有還無。雖世出世。四皆變異。故名生滅。(文)自性不虗。四皆諗實。故名為諦也。
  【■記】輔行言。三相者。不立住相。以人多於住處起常計故。淨名言。比丘。汝今亦生亦老。亦滅。老即是異。此中兼一期之壽。一念之促。二種三相。四心。即四分煩惱。四分必是三相所遷。故言流動。四相雖不相應行攝。即彼煩惱是生等故。為顯此中成生滅義。故須以生滅說之。下文道滅。尚成生滅。故此苦集。言生異滅也。貪瞋癡三。不定雜生。名為等分。以實有道。治彼苦集。名曰對治。有苦集時。則無有道。若有道時。能除苦集。故曰易奪。滅則滅有因果。還歸無餘也。雖分世出世。而皆有變易。故名生滅也。末三句釋諦義也。苦集滅道自性。皆實不虗。名諦。諗。深上聲。或謂。滅道聖人行因得果。可言審實。苦集虗妄。何名審實。答。此虗妄因果。非虗妄。非不虗妄。故有漏無漏因果。皆悉審實。不可混濫。故遺教經言。日可令冷。月可令熱。佛說四諦。不可令異也。妙玄云。自性不虗。故稱曰諦。
  △二別釋四。初苦諦三。初徵。
  言四諦者。
  △二釋二。初開總出別二。初標名義。
  一。苦諦。二十五有依正二報是。
  【□註】大經云。凡夫有苦而無諦。聲聞有苦而有諦。凡夫不見苦理。故言無諦。聲聞能見無常苦空。故言有諦。
  【■記】此引大經釋也。大經聖行品。疏言。若舊本。則言凡夫。合聲。緣。皆言有苦有諦。新本。開凡夫有苦無諦。二乘有苦有諦。此於二乘而與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