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1-天台宗

17-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天台宗-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清-性权-第53页

經中。偏美僧祇故。又曰。既分上座大眾二部。則不可云不分教矣。私謂此二通稱。分而猶合也。若五部則不可合矣。
【■記】疏云。五部律。佛滅後百餘年。育王設會。上座他[鞥-合+(白-日+田)]羅。立義摩訶僧祇。大眾不同。分為二部。後上座更生二部。謂雪山薩婆多。雪山絕後。薩婆多更集僧祇生三部。謂彌沙塞。曇無德。迦葉遺。就薩婆多僧祇為五部。昔如來預見互相是非。大集經。亦預指五部。宗輪論。則廣明分部以為二十也。翻譯名義曰。曇無德。亦名曇摩毱多。翻法密隱覆。即密義。又翻法藏。大集曰。我涅槃後諸弟子等受持如來十二部經。書寫讀誦顛倒宣說以倒說故。隱覆法藏人名曇摩毱多。法名四分。薩婆多。翻一切有。計三世有實。三性悉得受戒。大集曰。而復讀誦。書寫外典。受有三世。及以內外。破壞外道。善能論議。說一切性悉得受戒。凡所問難。悉能答對。人名薩婆多。法名十誦。迦葉遺。翻重空觀。大集云。說無有我。及以受者。轉諸煩惱。猶如死屍。人名迦葉遺。法名解脫。此有戒本。相同五分。彌沙塞。翻不著有無觀。大集云。不作地水火風有相。空虗識無相。人名彌沙塞。法名五分。婆麤富羅。翻犢子。古仙染犢生子故。自後種性皆名犢子。此部計我。非是即蘊。亦不離蘊。而有實我。律本不來。大集云。皆說有我。不說空相。猶如小兒。摩訶僧祗。此翻大眾。大集云。廣博徧覽五部經書。名摩訶僧祗。此有律本。首疏云。總別六部。僧祇是總。前五是別。此僧祇部眾。行解虗通。不生偏執。徧順五見。以通行故。故知是總。遺教三昧經云。佛在世時。眾僧唯著死人雜衣。因羅雲分衛空還。佛知其宿因。使眾僧分律為五部。服色亦五種。令其各隨一部中行。遂制儀則。各舉所長。名其服色。曇無屈多迦部。通達理味。開導利益。表法殊勝。著赤色衣。非南方正赤。薩婆多部。博達聰敏。導以法化。應著皂衣。非北方正黑。迦葉遺部。精勤猛勇。快攝眾生。著木蘭色衣。彌沙塞部。思入玄微。究暢幽密。著青色衣。非東方正青。摩訶僧祇部。勤學眾經。宣講真義。以處本居中。著黃色衣。非中央正色。爾後便得大食。斯以五色壞衣。彰五部相。已上示三藏能詮也。
  【■補】四分。一比丘法。二比丘尼法。三受戒法。四滅諍法。五分者。四分同上。更加僧法一分。法數云。轉煩惱如死屍者。謂轉棄妄惑如死屍也。
【■記】圖示三藏所詮也。若尅性論詮。則經詮三學。律兼戒定。論唯慧學。今據正詮。四教義云。阿含定藏。多明修行法也。毗尼戒藏。正明因事制戒。防止身口惡法也。阿毗曇慧藏。分別無漏慧法。不可比也。此三的屬小乘。故法華云貪著小乘。三藏學者。問。如次對當。義理可然。而名乖詮次。答。說時非行時。起教之次。阿含為先。修行之初。木叉為首。又云八正道。以正見正思惟為先。正語等六皆名正。如人行法。眼前瞻路。後發足也。南山云。身口所發。事在戒防。三毒勃興。要由心使。故今先以戒捉。次以定縛。後以慧殺。理次然乎。通言學者。所以疏神達思。怡情治性。聖人之上務。學猶飾也。器不飾。則無以為美觀。人不學。則無以有懿德。乃至云修學三法之用。得證五分之果。
  【■補】婆娑云。修多羅。亦分別戒慧。毗尼。亦分別心慧。毗曇。亦分別心戒。從多分說也。
  【□註】四教義云。然此三法。通名藏者。以皆各含一切文理也。
  【■記】此釋三法名藏。然是略引文耳。今具記之。四教義云。三法通名藏者。以含藏為義。但解者不同耳。有言文能含理。名藏。有言理能含文。名藏。今曰三法之名。各是一句。三名各含一切文理。名藏也。
  【□註】又經通五人說。妙樂一(二十五)云。佛及聲聞。天仙化人。下四印定。即名佛說(文)。
  【■記】此示經通五人說。如觀經疏云。題稱佛說。簡異四人弟子。諸仙。諸天。化人。說也。鈔云。若四人說。如來印之亦得稱經。言印有二。若小乘經。以三法印印之。若大乘經。以實相印印之。源洪師言。三法。空無相無作也。
  【□註】律唯佛制。降佛已還不許措辭。如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記】律藏勝故。唯佛自說。禮樂等者。此言孟予述孔子論天下之勢。以明先王之制。諸侯不得變禮樂。專征伐也。子思曰。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則須具聖人之德。據天子之位。方可作禮樂。以況降佛已還。不得制律也。
  【□註】論通佛世滅後。文句九(三)引出矅經云。佛在波羅奈。最初為五人說契經修多羅藏。佛在羅閱祇。最初為那須提說毗尼藏。佛在毗舍離獼猴池。最初為跋耆子說阿毗曇藏。(文)妙樂九(十一)云。故知別有阿毗曇藏。是佛自說。五百羅漢結集。名相續解脫經。後廣集法相。乃名為論(文)。
  【■記】經云。佛在波羅奈。告五比丘。此苦原本。本所未聞。本所未見。廣說此法。為契經藏。佛在羅閱祇。時迦蘭陀子名須陳那。最初犯律。故說戒藏。佛在毗舍離。見跋耆子本末因緣。告諸比丘。諸無五畏恚恨之心者。便不墮惡趣。亦復不入地獄中。廣說如阿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