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1-天台宗

17-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天台宗-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清-性权-第43页

子領悟。各各別記作佛。如法說周。授身子記云。當得作佛。號曰華光如來。喻說周授摩訶迦葉記云。當得作佛。名曰光明如來。須菩提。當得作佛。名曰名相如來等。本門授法身記者。分別功德品云。世尊告彌勒。我說是如來壽命長遠時。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眾生。得無生法忍。乃至復有八世界微塵數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文句云。分別功德品。總授法身記。已上約本迹二門。對明別記也。又總下。唯就迹門明總別記。五百弟子授記品云。餘諸聲聞眾。亦當復如是。此總與七百記也。又偈云憍陳如比丘。當見無量佛。過阿僧祇劫。乃成等正覺。常放大光明。故號為普明。其國土清淨。菩薩皆勇猛。佛壽六萬劫。正法住倍壽。像法復倍是。法滅天人憂。其五百比丘。次第當作佛。同號為普明。乃至皆如上所說。此別與五百劫國名號等記也。妙樂下。證釋聲聞菩薩授記淺深。
  【■備】二乘因中利人未普。故先與八相記。更令與物結淨土緣。菩薩多劫利物。不假淺近記也。辨訛曰。期者期限。觀彼心行。記彼得果久近。曰根與心期。
  【■補】與物結淨土緣者。輔行云淨佛國土者。謂與眾生。作淨土因。處處結緣。眾生機熟成佛。名淨佛土。結緣時。名淨土因。故淨名云。菩薩取於淨土。皆為饒益諸眾生故。如云布施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一切能捨眾生來生其國。結緣時。以布施攝。成佛時。地多珍寶。諸能攝者。同生其土。而受五種布施化益。由攝生時。有五差故。所謂人天。及以四教。一切諸行。無非菩薩淨土之行。故有四土。橫竪攝物也。不假淺近者。文句云。淺近之記。初住已行。非菩薩所欣。菩薩所欣。乃是圓極妙覺遠記耳。故壽量品中。始從發心訖一生。乃得妙因斯滿。極果頓圓也。總與七百。別與五百者。合為一千二百也。
天台四教儀註彙補輔宏記卷二之上
  天台四教儀註彙補輔宏記卷二之下
高麗沙門諦觀錄
    南天竺沙門蒙潤集註
    清比丘性權彙補輔宏記
    清三寶弟子錢[、/(、*、)]菴較訂
    天台嫡裔比丘諦閑編科參梓
  △二明涅槃泯會非四教攝四。初示意二。初雙標。
  次說大涅槃者。有二義。
  【□註】佛出淨土。不說涅槃。即以法華為後教後味。如燈明迦葉等。
  【■記】此明淨土。謂燈明佛不說涅槃者。如法華經云。佛說是法華。令眾歡喜已。尋即於是日。告於天人眾。諸法實相義。已為汝等說。我今於中夜。當入於涅槃。迦葉佛不說涅槃者。如大經云。迦葉佛時。一切眾生。悉知如來。終不畢竟入於涅槃。常住不變。雖有是典。不須演說。是也。故玄文明本壽命涅槃妙中云。久遠諸佛。如迦葉燈明等。皆於法華即入涅槃。義推本佛。必是淨土淨機故也。
  【■補】諸佛道同。為緣事異。如多寶佛。但施權教。不須顯實。故不說法華。而即涅槃。當來彌勒。只有龍華三會。尚不說小。大論明須扇多佛。弟子未熟。便入涅槃。更留化佛。住世半劫。說法度生。古然燈佛。放光十二劫。竟無識者。總不說法。是知諸佛出世。不定五時。今言佛出淨土。不說涅槃。從多分說。又涅槃玄記云。若約扶律為涅槃者。則唯穢土。若約圓常。為涅槃者。則淨穢皆說。乃約事理。而分說不說也。
  【□註】今佛熟前番人。以法華為醍醐。更熟後番人。重將般若淘汰。方入涅槃。復以涅槃。為後教後味。
  【■記】此明今佛須說涅槃也。前番人。指大通佛世曾熏大種者。後番人。指方等時新熏大種者。是故為熟前番人。則以法華開會之。熟後番人。重將空慧而淘汰之。後說涅槃而捃拾之。即如大經云。今世眾生。無有智慧。多諸疑網。信根不立。世界不淨。一切眾生。恒謂如來。無常遷變。畢竟入滅。是故如來演說此經。以為後教後味是也。
  【■補】前番人者。妙玄曰。法華八千聲聞。無量損生菩薩。即是前熟果實。於法華中收。後番人者。妙玄云。若五千退席。人天被移。皆是後熟涅槃中收也。說法華後重將般若淘汰者。妙玄曰。為此義故。經云從摩訶般若。出大涅槃。即後番次第義也。
  【■備】後番人宜依補中解。節義云。智論空生問。法華一稱佛名。皆成佛道。般若不退品中。又有退不退之說。故問菩薩。於法華得授記莂。為復畢定不畢定。以此證法華後。更說般若淘汰。結集家。結歸前分般若部內。在第四時耳。
  △二雙釋二。初捃拾殘機。
  一為未熟者。更說四教。具談佛性。令具真常。入大涅槃。故名捃拾教。
  【□註】一為未熟者即五千起去。人天被移者。
  【■記】此釋二義科也。即法華方便品五千增上慢者。從座而去。寶塔品如來三變淨土。容受分身諸佛。與欲同開寶塔。人天等眾。悉皆被移。置於他土。是皆圓機未熟者也。
  【□註】更說四教。法華廢竟。今經復用。故云更說。而具追說追泯兩種四教。妙玄二(二十一)云涅槃聖行品。追分別眾經。故具說四種四諦施權。德王品。追泯眾經。俱寂四種四諦。(文)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