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1-天台宗

17-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天台宗-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清-性权-第229页

也。難處搜根為險問。釋處擊節為巧答。義立為勝。言墮為負。若論博學。審問。明辨。雖能相資見識。其實難免勝負之咎。以勝負故。因法致愆。累世怨讎。常相中害。故勝負是非。一向須廢也。領持等者。若習學問。必須領持文字。記憶旨趣。未免心勞志倦。又復問答。必當建言立論。豈免水濁珠昏。應知心性如水。真理如珠。緣務如攪。慮心如濁。迷理如昏。既慮動理昏。何暇精修止觀耶。由是亦息者宜矣。又此外學。小乘教中。十二時許一時習學。以伏外道。若大乘。初心菩薩一向不許。且令進行。至六根淨位。學應不難。是則學正經正論。領持記憶。而于助道有益。時尚棄捨。況前三耶。
  △五近善知識。
  五近善知識有三。一外護善知識。二同行善知識。三教授善知識。
  【□註】止觀四(十九)云。夫外護者。不揀黑白。但能營理所須。如母養兒。如虎啣子。調和得所。舊行道人。乃能為耳。是名外護。二同行者。更相策發。不眠不散。日有其新。切磋琢磨。同心齊志。如乘一船。互相敬重。如視世尊。是名同行。三教授者。內外方便。通塞妨障。皆能決了。善巧說法。示教利喜。轉破人心。於諸方便。自能決了。可得獨行。妨難未諳。不宜捨也(文)。
  【■記】此釋三種善知識。初二行半。釋外護。輔行云。外護者。自己身心為內。望他身心為外。為外所護。故名外護。道俗咸可為得。故云不揀黑白。如母如虎者。母雖慈。養子必策。虎雖猛。啣子必寬。將護行人。當勿舉勿惱可也。舊行道人等者。若未親行。暗於可否。一向混俗。不了開遮又何但專命外護。護己亦應善須將護。如阿含云。佛在祇園。告諸比丘。應當恭敬檀越施主。如敬順父母。養之待之。施之能成戒定智慧。多所饒益。能施四事。故諸比丘。慈心於檀越。小恩尚不忘。何況於大者。應三業精勤。使福不唐捐。如迷者指示。乏者與糧。所謂將護外護也。同行者。智與智共。方有日新之功。如膏則切。象則磋。玉則琢。石則磨。皆治器之法。今謂互相切磋。使成法器。同心等者。謂能同志相敬。則道法互增。大論言。菩薩共住相視。當如世尊。何以故。是我真伴。如共乘船。彼學我學故也。教授者。輔行云。夫為導者。必具目足。若解行不均。安能利他。乃至行解具足。德在於彼。謂益我者但在於解。內外方便者。謂道前方便。復有內外。十境。為內方便。二十五法。為外方便。又二十五中而分內外。具緣一向在外。呵欲。棄蓋。義兼內外。調五事。亦內亦外。眠食在外。餘三屬內。行五法。一向在內。通塞等者。方便得所為通。方便背行為塞。說法轉心。此取解也。又云。十境互發。十乘增減。一一法中皆為通塞。若能善此通塞妨障。復善說法導達人心。方可名為教授知識。示教利喜者。指授為示。教詔為教。令彼得益為利。見他得利故喜。轉破人心者。法輪既轉。則能破彼無始妄想之心也。而行者得是解行具足教授已。當自揣摩。若能自己方便。可得獨行。或妨難未諳。義當親近不宜捨也。
  【□註】教授者。輔行四下(六)云。宣傳聖言。名之為教。訓誨於我。名之為授。(文)通名善知識者。法華疏云。聞名為知。見形為識。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識(文)。
  【■記】付法藏云。習近聖法得至涅槃。由善知識。阿難白佛。善知識者。是得道半因緣。佛言。不也。善知識者。是得道全因緣。阿難當知。此閻浮提。除大迦葉舍利弗。其餘眾生。若不遇我。無解脫期。是故我言。善知識者。能大利益。增一云。莫與惡知識。與愚共從事。當與善知識。智者而交通。若入本無惡。親近於惡人。後必成惡人。惡名遍天下。善知識反此。是故須親近。大論有二因緣。得無上道。一者內自思惟。二者得善知識。大經阿闍世王。來至佛所。佛告大眾。菩提近因。莫過善友。闍王不遇耆婆。當墮地獄。是故須近真善知識也。略明具五緣竟。
天台四教儀註彙補輔宏記卷十之上
  天台四教儀註彙補輔宏記卷十之下
高麗沙門諦觀錄
    南天竺沙門蒙潤集註
    清比丘性權彙補輔宏記
    清三寶弟子錢[、/(、*、)]菴較訂
    天台嫡裔比丘諦閑編科參梓
  △二訶五欲二。初總牒。
  第二訶五欲。
  【□註】止觀四(二十)云。五塵非欲。而其中有味。能生行人須欲之心。故言五欲。常能牽人入諸魔境。雖具前緣。攝心難立。是故須訶。乃至此五過患者。色如熱金丸。執之則燒。聲如塗毒鼓。聞之必死。香如憋龍氣。齅之則病。味如沸蜜。湯舌則爛。如蜜塗刀。舐之則傷。觸如臥師子。近之則齧。上代名僧詩云。遠之易為士。近之難為情。香味頹高志。聲色喪軀齡。(文)五中皆有依正二報。
  【■記】十住毗婆沙云。禁六情。如縶狗鹿魚蛇猿鳥。狗樂聚落。鹿樂山澤。魚樂池沼。蛇樂穴居。猿樂深林。鳥樂依空。六根樂六塵。非淺智弱志所能降伏。唯有智慧堅心正念。乃能降伏。總喻六根。大師對之。謂眼貪色。色有質像。如狗貪聚落。耳貪聲。聲無質礙。如鹿貪深山。鼻貪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