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二乘地。若修假觀。能成佛法。能益眾生。觀空作入中方便。故於空智。證而不住。三界惑執。須蕩令空。諸法因緣。須究本末。見思重數。如塵若沙。以大悲心徧觀徧學。故名知病。諸法諸門。破性破相。一一對治。無不諳練。是名識藥。隨惑淺深。知機生熟。神通該動。智辨宣揚。四悉當宜。各令獲益。如此授藥。方肯服行。皆由證空入假。故觀名從空入假也。
【□註】道種智者。觀音玄下(初)云。能知一切道種差別。則分別假名無謬。故名道種智(文)。
【■記】玄記云。空智總達諸法無生。不能別知諸法緣起。故不能用佛道法發眾生善種。假觀能爾。名道種智。
【□註】諸文云。十住修空斷見思。十行修假破塵沙。十向修中伏無明。此以觀對位也。若云初住斷見。二住至七住斷思。八九十住斷界內塵沙。十行斷界外塵沙。此斷惑分齊也。四念處四云。十住斷界外上品塵沙。十行斷中品塵沙。十向斷下品塵沙。(文)(言三品者。生無生八門為上品。無量四門為中品。無作四門為下品)此以惑從教也。以別是界外教。或純用假觀攝故。
【■備】此料簡諸文。說斷塵沙參差之故。由以觀對位。斷惑分齊。以惑從教。三種不同。
【■補】純用假攝者。三觀攝教也。空攝藏通。假攝別。中攝圓。別教雖三具修。而空觀無異藏通。證道同於圓教。唯有空假。正屬別教也。又十住傍修假。十行正修假。十向雖修中觀。猶以假為方便。故純假觀攝也。有師標云。以惑從教者。謂以塵沙惑。從於別教也。然別教先破見思後破無明。何獨以對塵沙。故云是界外教。蓋界內藏通二教。不論斷塵沙。唯別教四門徧學。徧斷塵沙。故非不修空中。而純用假觀攝者此也。
【□註】又此十行。明橫學四。且無作四門。為圓為但。若圓無作。十行位淺。尚未修中。如何能說以此化他耶。若謂但中。釋籤五(初)云。各附彼教。而為相狀。(文)既附彼圓。豈應是但。雜編五(十四)云。十向圓修。可由實道。(智轉行融乃修圓中)十行無作。且順權方。(只是但中無作)良以修中之位已深。出假之位當淺。位深。故知昔日化他。無非妙行。位淺。故知將來自行。亦是但中。不可以實難權。以他妨自。(文)其說切當。學者知之。附彼圓教。但為明於無作相狀。能附豈可全同深位。
【■備】此節料簡十行位中。橫學四教中所學之無作也。謂圓中無作。非別十行淺位所能說也。若係但中無作。又違釋籤附圓相狀之說。此雙難也。雜編下。釋難。意謂別教十向修中觀位。既已智轉圓修。可以說由實道。別教十行修出假位。既是化他無作。自應且順權方。只此且順權方四字。二難俱解。一解以實難權。蓋無作名同。而義有別。不可以附圓而不應是但也。二解以他妨自。蓋十向修在自。十行學為他。不可以化他但中。妨自修圓也。將來自行亦但中者。別行位淺。所學無作。全依但中。故由此時。以望將來。所有自行。智亦但中耳。釋籤明附圓相狀者。節義云。十行中明生滅。依彼藏教為相狀。乃至明無作。附彼圓教為相狀。既言附圓。則能依但中。豈可全同所依圓中耶。義學雜編六卷。淨覺法師所述。
【■補】言但中無作者。如苦不能惱。集不能染。出空有二邊之外。天然之理。不假造作也。
【□註】然此出假。若果但中。圓機起時。何以赴之。當知圓機。自感圓應。十行出假。乃教道說。無稽之問。不足評矣。
【■記】此明十行出假。不能應圓機為難。謂十行出假。約教道判。本不應於圓機也。末二句。是斥辭。
△三十向二。初正明十位。
次明十回向者。
【□註】四教義四(七)云。此十通名回向者。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己功德。普施眾生。事理和融。順入法界。故名回向。
【■記】此明回向得名之所以也。儀文一句。釋徵。註文。引文正釋。四教義云。菩薩深觀如來藏。破無量取相。破無量塵沙。破無量無明。破無量身相。受相。心相。法相。知無量病。識無量藥。作此觀時。即入十回向位。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己濟他。名回向也。
【□註】四念處三(十一)云。別向圓修。(文)霅川云。可由實道。(雜編但不合云。只緣被接。方曰圓修)此據得意者。智轉行融。及證道說也。若三觀次第。唯修但中。據不得意者。及教道說也。
【■補】此節引諸文而證釋也。四念處。十住。修性念處觀。十行。修共念處觀。十回向。回別向圓。修緣念處觀。故云別向圓修也。有師標云。得意者。乃得佛意也。淨覺謂。被接方能圓修。不知別教得佛意者。十向自能圓修。若定言被接。別教無智轉行融得意人耶。故原註以不合點之。若不得意者。十向唯修但中也。
一救護眾生離眾生相。
【□註】以無相心。常行六道。而入果報。不受而受。名救護眾生離眾生相。
【■記】此下十段。正釋義也。謂以無相心行六道。即不受義。入果報。即受義。到處度生。心常無相。名救護眾生離眾生相也。
二不壞。
【□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