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非權非實。
任運常然。
而權而實。
至果乃由契本一理非權非實而權而實。
此門從說法立名權實之相須約對機設教而辯准玄義所明對六道說人天教對四法界說四教若四教本云三藏教明世間布施持戒禪定即人天教又輔行云人天亦三藏攝是則約機即九權一實約教即三權一實也。
此即如前心輪自在致令身口赴權實機三業一念無乖權實不動而施豈應隔異。
能說既一所說何殊。
對說即以權實立稱在身即以真應為名。
說權在應說實名真真非離應應即真故。
三業理同權實冥合。
上云不動而施以明權實相即今言理同冥合意顯二法雙非苟曰不然辭則煩重。
此以三業不二門成。
雖通三業正由口論成茲法妙。
十受潤不二門者物理本來性具權實。
權實亦約十界言之何者此門攝眷屬利益玄義明四種眷屬獲七番利益四種豈非十界之機七番亦是十界之益此機此益物性具焉問四趣云何利益耶答因益破惡果益離苦具如玄文。
無始熏習或權或實權實由熏理恒平等。
熏習之義備乎起信彼云如世間衣服實無於香氣若人以香而熏習故則有香氣此亦如是真如淨法實無於染但以無明而熏習故則有染相無明染法實無淨業但以真如而熏習故則有淨用前云性具權實即是真如無明也以此二法但有二名而無二體雖具權實之性實無權實之相今云無始熏習等者即是真如以無明熏故則生九權無明以真如熏故則是起一實然其二義皆是內熏必假外熏方得成就論明熏習染法即以妄境界六塵為緣熏習淨法即以諸佛菩薩善知識等為緣如是內外二熏眾生無始孰不由此成權實機機雖有殊理本無二。
遇時成習行願所資。
此明熏習增長既云行願所資乃是別示外熏之義也。
若無本因熏亦徒設遇熏自異非由性殊。
輔行云以內具故他竟能熏故觀所熏唯見理具若觀理具則識真如常熏內具諸論教道不見此實雖內外熏以立種子不了新熏本有之意是故種子但同冥初問輔行之意將非指斥起信之說乎答是何言毀豈不聞攝大乘云法性不為惑所染不為真所淨故法性非依持言依持者阿梨耶是也無沒無明盛持一切種子又唯識宗說真如無知無覺凝然不變但說八識種子生滅又小乘經部亦有假立種子之義記主所斥蓋是此耳起信談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豈與攝論等同耶兩誤哉然復須知諸論所說或云真如生法或云梨耶生法皆是隨順悉檀赴物之意儻專四性安論二空故止觀云天親龍樹內鑒冷然外適時宜各權所據今有傳山門教者確執具義彈射華嚴起信宗師謂無圓滿之解者一何傷乎況彼宗法性圓融具德真如隨緣即義潺然但未如天台委示理具善惡之性抑同別教殊昧通方如止觀明地論師以法性持真妄真妄依法性即心具一切法也賢首清涼等所說不亦如是耶荊谿云弘法利他之功不補非法毀人之失後昆慎之。
性雖無殊必藉幻發。
大論云幻化象馬及種種物雖知無實然色可見下文四幻所喻咸同。
幻機幻感幻應幻赴。
可發為機通聖曰感現身名應說法云赴。
能應所化並非權實。
夫能應說權實之法所化得權實之益並依染淨二緣之所建立染淨如幻權實亦然故玄義云若取悟理理則非權非實不見一法。
然由性具非權非實成權實機佛亦果具非權非實為權實應。
珠非水火水火從緣理非權實權實隨物。
物機應契。
物既內熏而機發應即外熏而契之此如自他門云欣赴不差也有本作契應者誤。
身土無偏同常寂光無非法界。
十界之身無非法界三土之體咸同寂光機應皆然故曰無偏也。
故知三千同在心地與佛心地三千不殊。
請以上文非權非實之理解此心地三千則依俙識具矣觀心論疏云若定謂一念之心具含萬法是如來藏者即同迦毗羅外道因中先有果計若定謂心無萬法修之方有者即同漚樓僧迦外道因中無果之計乃至云聞心具萬法是如來藏即謂如囊沙聞心無萬法即謂如兔角斯並永執邪見之人何可論道。
四微體同權實益等。
夫一地四微生諸卉木卉木雖異四微元同喻一理三千起諸權實權實雖別三千不殊既以受潤為名故茲取譬問玄義以四微喻四德今何故喻三千耶答此則前文三德三諦三千其理是一也。
此以權實不二門成。
以說法故乃受潤也。
是故十門門門通入色心乃至受潤咸然。
十門樞要咸備觀心觀為能通心即所通方是記主立門之意豈上高談不二虗論三千而令色心等自然流入耶前敘云一一門下以六即撿之當知通入非專上位。
故使十妙始終理一。
玄義所談妙則妙矣然復未以一念三千而為指南故今約彼止觀不思議境三千三諦之文述此十門今十門所通無非一理門既攝妙故使始終一以貫之。
如境本來具三依理生解故名為智智解導行行解契理。
境既具三生解導行必須具六六發境三故云行解契理。
三法相符不異而異而假立淺深設位簡濫。
境智行妙雖始終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