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順理理智未顯見法仍差須知本融無非玅境。
【觧】釋一切皆融初二句約情理分融隔前明融相未顯葢任迷情今謂一切皆融須順理體理智下二句釋但眾生在理果雖未辨言眾生在迷但有理性事用未顯名果未辨理智乃證理之智迷情既深理智未顯見法仍差由果未辨故於事用未能自在此是任情須知本融無非玅境釋一切莫非等即順理觀也。
△三然應下明始終無改二初明情智局徧。
然應復了諸佛法體非徧而徧眾生理性非局而局。
【觧】明情智局徧者生自局限屬情佛能徧融屬智非徧非局約體性說而徧而局約情智論。
【鈔】於生局處佛能徧融於佛徧處生自局限。
【觧】於生局處佛能徧融者果上佛眼佛智觀之全生是佛於佛徧處生自局限者眾生於佛依正中而生殊見也。
△二始終下明體用常融二初略示。
始終不改大小無妨因果理同依正何別。
【鈔】有四句初三約因果竪辨理同二四約諸法橫辨相入意顯終既大小無妨始亦如是由不改故果既依正不二因亦復然由理同故。
【觧】釋略示云橫竪者始因終果相望名竪依正大小相對名橫意顯者以終顯始以果顯因也。
△二故淨下廣示。
故淨穢之土勝劣之身塵身與法身量同塵國與寂光無異是則一一塵剎一切剎一一塵身一切身廣狹勝劣難思議淨穢方所無窮盡。
【觧】廣示八句依正問出初二句先土次身次二句先身次土次二句又先土次身相由而來順文義便亦由身土體一趣舉無在塵身法身量同者如云一塵之身咸與理等廣狹約土勝劣約身。
【鈔】文有八句初二句雙舉依正同居等三土傳作淨穢地獄等十界身迭分勝劣次塵身下二句雙示依正體性一微塵身一微塵國各具三千體徧法界彼彼身土亦復如是三是則下二句明徧攝一切剎趣一剎一切身趣一身文雖剎身各攝意必依正互收四廣狹下二句結玅三千無礙出生無盡不可心思不可口議如是融相今古常然迷悟不改。
【觧】釋塵身二句示依正體性文云法身寂光故也文雖各攝可見意必互收即一切剎趣一身一切身趣一剎此明事用相攝。
△二若非下明理顯以觀為功二初克彰觀行之功。
若非三千空假中安能成茲自在用。
【鈔】性具三千若體若用本空假中常自相攝微塵本含法界芥子常納須彌無始無明強生隔礙順性修觀即空假中則自在體用顯現成就性本空假中性淨解脫也修成空假中實慧解脫也起用空假中方便淨解脫也雖是修二性一以皆空假中故則成合義。
【觧】釋觀行之功先明性具體用眾生心性圓具三千有體有用法身般若為體解脫為用性具三德本空假中故三千體用互相融攝性本常然因理本融不二天真之謂也塵含芥納即大小無妨剎身徧攝不思議解脫玅用微塵芥子體量雖微法界須彌體量雖大事用三千同一體性相入無妨如是融相本來自爾故云本含常納也理雖本然融相未顯者由迷情強隔故云無始無明等若能全性起修此用方顯故云順性等順性修觀即空假中釋初句自在體用顯現成就釋次句成茲者指前大小無妨依正何別剎身遍攝果用自在也性本下以離釋合性具三千本空假中本含法界常納須彌即性淨解脫也順性修觀實慧解脫自在體用成茲方便淨也以證理起用二修對一性說既皆空假中乃合九為三之義非教道所詮修二性一故云則成合義彰圓詮也文明自在用三解脫中即方便淨方便必由實慧與真性合方能起用故約三脫明之。
△二如是下結示生佛一致。
如是方知生佛等彼此事理互相收。
【鈔】既解修成全是本具即知迷悟體用不二波濕無殊之譬於茲更明我心為此生佛為彼緣起為事性具為理彼此三千理同不隔遂令緣起互入無妨依正不二斯之謂歟。
【觧】釋生佛一致既解修全性具指前果用修成因德本具即知迷悟體用不二釋初句也須知果悟因迷體用無二染淨門明因果染淨二用皆全體起喻波濕皆無殊今云迷悟體用不二此譬愈彰明矣我心下釋次句謂心佛眾生三千理同本無隔異遂令事用十界緣起諸法互融互入皆無妨礙故云依正不二也。
【科】此以染淨不二門成。
△七自他不二門三初標。
七自他不二門者(感通)。
【鈔】染淨依正及以此門都為感應神通而立且即染之淨依正必融即是神通及以能應既由己辨須名為自唯未論感感即他機雖分自他同在一念故上文云他生他佛尚與心同況己心生佛寧乖一念佛法眾生法皆名為他而各具生佛若己生佛顯則與他佛生佛同俱為能化唯他眾生生佛而為所化既同一念自他豈殊故名不二依此觀察能成二玅復名為門。
【觧】釋標文三初釋自他雖分下釋不二依此下釋門釋自他中初明依玅立門上云五六七從感應神通立名即染下以三門對通應即染之淨謂果後淨用染心已具既是淨用依正必融故前二門即是通應名自今論所化之機名他上云自他不二方兼於感(文)起應現通從因至果必自修證故云已辨釋不二中初二句略示次引上文證先引次佛法下釋自心為己生佛為他各具三千故云生佛三千不出生佛故也已生佛顯等者自心所具三千果用彰顯則與諸佛所具三千並屬能應即自也九界眾生所具生佛為所化機即他也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