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1-天台宗

1-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天台宗-三千有门颂略解-明-真觉-第1页

續藏經 三千有門頌略解
 明 真覺略解
三千有門頌略解
明佛隴沙門 真覺 解
    靈峰後學 智旭 較
  大經云。生生不可說。乃至不生不生不可說。何有三千之頌耶。然亦有因緣故。亦可得說。如其不說。何以知不可說。說不可說。二皆悉檀。是故陳忠肅公。乘一時可說之機。說不可說頌。此頌言簡意高。理深旨備。誠法門之關鍵也。行者幸以此為修心之要焉。
  萬曆甲申歲仲秋三日下筆故敘
  原夫三德秘藏。非有非空。雙非空有。而題稱有者。所謂秘藏不可思議也。若曰般若纖塵不立。則非此空。若曰解脫萬法悉備。則非此假。若曰法身不即兩邊。則非此中。何者。空有分張。是可思議。非圓三德。何名秘藏。故於圓有。有即是空。不唯即空。亦乃即中。故於圓空。空即是中。不惟即中。亦乃即假。故於圓中。不惟雙遮。而復雙照。所謂舉一即三。言三即一。若世伊三點。首羅三目。不縱不橫。非並非別。不可思議。是今秘藏也。故題稱有。意實在茲。豈同偏教所云有哉。釋此有二。一開釋。二合釋。開釋又四。一釋頌。二釋門。三釋有。四釋三千。釋頌又二。一孤應釋。二通別釋。孤應者。應。謂應頌。應長行而頌也。如諸經中。先長行。後偈頌。亦如此方先敘後銘之類。孤。謂孤起。有不頌長行而自起者。有無長文而自起者。俱曰孤起。此頌前雖無文。蓋頌止觀圓初門也。宜屬應頌。據今單行。亦孤起攝。應頌孤起。皆為通頌。有門所以。為別頌也。二通別釋者。頌之一字。為通。頌上四字。為別。通者。通經律論故。如示法華頌華嚴頌等。故通。別者。別在此頌。不通餘故。如云華嚴頌非法華頌等。故別。以別待通。無通不別。以通對別。無別不通。通別釋題。一家矩則。永殊他解。具如妙宗破斥云云。二釋門者。門隨教立。教隨理生。理有生滅無生無量無作之異。教有藏通別圓四教之殊。教既有四。門豈一乎。故教教各有四門。門門各有一理。依門入理。理復隨多。理本是一。豈有十六。開會廢竟。其理自平。問。今之門者。何教何門何理攝耶。答。能詮所詮既非偏小。理合圓門。圓門初有。即無作理。故頌云。不以妙假有門觀。誰知法界具足法。又經說門多種。有以教為門者。即文字為門也。如大品四十二字門等。有以觀為門者。即觀行為門也。如釋論明菩薩修三三昧緣諸法實相等。有以智為門者。即智慧為門也。如法華經云其智慧門等。有以理為門者。即理為門也。如大品明無生法無來無去即是佛等。今圓初有。豈外乎是。何者。教故有觀。觀故有智。智故入理。理故圓妙。此頌三十六句。二百五十二言。非教乎。因教知有。知有者非智乎。知有故施功為真為俗為中。非觀乎。三諦理顯圓妙開敷。物物無拘。頭頭不礙。非理乎。或曰。教門通觀。觀門通智。智門通理。理復何通。曰。止觀有此問。彼答云。能依是門。所依何得非門。雖無所通。究竟徧通。是妙門也。故此初有。亦須四門。又復應知。不惟圓有用此四門。一十六門。須教須觀須智入理。但此圓有。故約大釋。三釋有者。有即究竟有。三千法是也。智者大師云。以有門為圓通之相。又云。此相四門皆妙無粗。頌云。不思議假非偏假。假。即有也。非偏。即圓也。豈非有即圓通且妙乎。或曰。有門既妙。三門亦妙。何偏稱有。曰。三門平等。有復何妨。若有為法界。攝一切法。則見思之假為法界。亦攝一切法。生死之有即實相有。亦攝一切法。所謂一法趣一切法。一切法趣一法也。一切法趣有。有即法界實相。出法界實相外。更無可論。此即立題為有之意。四釋三千者。有事有理。事者。事造三千。理者。理具三千。華嚴經云。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荊谿釋云。言心造者。不出二意。一者約理。造即是具。二者約事。不出三世。今先明理具。次明事造。理具三千者。不二門云。心之色心也。謂根塵相對。一念心起。此一念心。具三千法。三千法者。謂念心若起。必屬一界。一界現起。九界冥伏。冥伏為理。現起為事。理事互具。成十法界。十法界者。所謂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也。十界各各現起冥伏。互具成百法界。又百界各具十如是法。所謂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若一界具十。十界則具百。百界則具千如是法矣。此千如是。五陰一千。眾生一千。此二千法。屬正報。國土一千。屬依報。依正共論。故曰三千。止觀云。若無心而已。介爾有心。則三千具足。法華玄義云。根塵相對。一念心起。於十界中。必屬一界。即具百界千如。於一念中。悉皆備足。此心幻師。於一日夜。常造種種眾生種種五陰種種國土。所謂地獄假實國土。乃至佛界假實國土。行人當自選擇何道可從。教觀二文皆譚理具。故引以證。若欲備知。須當啟彼。次明事造者。事造三千也。荊谿云。即心名變。變名為造。造謂體用。體用者。全體起用也。體者。三千之性。性即理具。用者。二千之相。相即事造。荊谿又云。並由理具。方有事用。今欲修觀。但觀理具。俱破俱立。俱是法界。任運攝得權實所現。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