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重訂西方公據
清 彭際清集
重訂西方公據敘
吳門諸信士集西方公據一書行世。閱今四十餘年。板漸模糊。或欲重刊新本。屬予校其得失。予閱其書。所繪諸圖。誘掖之意頗勤。而於古德遺文。信手攈拾。都無倫次。其詞句亦間有謬誤。不可不正也。於是芟煩補闕。釐為七門。由淺既深。背小向大。庶乎淨土之指南矣。公據之名。本東坡居士。東坡南行。以阿彌陀佛畫像自隨。曰。此軾往生公據也。至疾亟時。一方外友策以西方之事。東坡曰。西方不無。然箇裏著力不得。又云。著力即差。夫生死之際著力不得者。由其平日未嘗著力也。未嘗著力而曰著力即差。是猶枵腹而談龍肉也。吾甚惜東坡知有西方。而不能發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徒取口頭解脫。遂至束手臨岐而莫能自拔。豈不痛哉。菩薩從十信初心。發大勇猛。起大精進。歷十住十行十回向。復從初地乃至八地。方入無功用道。然猶不舍悲願。饒益眾生。不如是。無以滿足菩提分故。安有凡夫地中。未曾發足。便擬懸車。亦終老死於蓬蓽之間而已。將次探泰華之嵯峨。窮江湖之浩渺。其可得乎。是書出。普願見聞隨喜。如說修行。不離當處。而脚下蓮華大如車輪。三心具足。一念往生。猶壯士之伸臂。不煩著力。正好著力。儻復較量於得與不得之間。真似癡人說夢也。遂錄付刻工而識其緣起如此。
乾隆五十七年夏六月知歸學人彭際清題於文星閣僧舍
重訂西方公據發凡
是書多為在家二眾指點津梁。故須剋數持名。分圖標行。俾不至為他岐所惑。若能脫去萬緣。淨念相繼。畢命為期。人我相忘。自他普度。魚兔在手。安用筌蹏矣。然諸師開示。言近指遠。三根普被。久修行人亦未可忽。識者寶諸。 舊本九品往生。俱圖佛像在蓮華內。往生係行者事。圖佛未安。今但畫蓮華。為行者標心之境。即自即他。不須取相。其分題四句。本大智法師十六觀頌。今仍其舊。校正四字。 蓮宗要典。自無量壽諸經外。如天親無量壽論。天台十疑論。天如或問。蓮池疏鈔。袁氏合論等書。專門述作。流通既久。承學之士。自可隨力[打-丁+(容-口+又)]覽。不能廣載。其諸師開示簡易切要者。略登數條。舉一反三。無嫌掛漏。其舊本所錄。詞旨淺近者汰之。 往生事驗。具載前刻淨土聖賢錄中。茲獨收拙著集驗書證兩篇。俱係當今事蹟。聞見確然。其舊本各條已見前錄。不贅。 淨業門頭。唯論了生脫死。不論世間福報。舊本雜采龍舒所集現前福報。用以引誘初機。所謂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者與。然欲博覽周知。原書具在。此則唯勸往生。他不暇及。
重訂西方公據目次
卷上
序 發凡 一起教大綱 二淨業正因 三淨課儀式 四西方境觀 五往生功行
卷下
六蓮宗開示
專雜二修說(唐善導和尚) 臨終正念訣(同上) 禪淨四料簡(宋永明禪師) 往生問答(同上) 勸人發願偈(並)敘(慈照宗主) 修進工夫(虎谿尊者) 專意一念(同上) 開示(明蓮池大師) 警眾(同上) 開示(憨山大師) 示念佛法門(蕅益法師)
七往生現果
集驗(知皈學人) 書證(同上)
重訂西方公據目次(終)
重訂西方公據卷上
知歸學人 彭際清 集
一起教大綱
經言。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七寶莊嚴。無三惡道。亦無女人。衣食自然。壽命無量。其佛號阿彌陀。放大光明。接引一切念佛眾生。往生彼國。蓮華化生。不由胎藏。若人能一心歸命阿彌陀佛。每日合掌向西。專稱佛號。或數萬聲。或一萬聲。或千百聲。乃至臨終十念。俱得往生。見佛聞法。永不退轉。其知書識字者。每日誦小阿彌陀經一卷。或三卷。或隨力隨分。兼誦無量壽經。觀經。華嚴。法華。圓覺。金剛。楞嚴。維摩等經。及起信。唯識等論。俱係上品資糧。平居又須受持三歸五戒。集諸功德。回向西方。得效更穩。
或以釋迦文佛降生之處。謂為西方淨土者。謬也。釋迦降生天竺。與此震旦同在南贍部洲。舉足可到。合四大部洲為一四天下。如此百億四天下。名為一佛土。從是而西。過十萬億佛土。乃至極樂世界。以此例彼。其相去豈直天淵而已耶。
如來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無非教人識自本心。明見佛性。是心是佛。離心無佛。於斯薦得。不歷程途。直趨寶所。是名念自性佛。亦名念實相佛。然此眾生根器不齊。猝難證入。即或依教生信。自肯承當。而無明未破。業種宛然。入胎出胎。迷失正念。無可奈何。所以復開往生淨土一門。教令念阿彌陀佛。回向西方極樂。由阿彌陀佛往昔因中。發四十八願。徧攝羣品。無論若智若愚。或善或惡。十念功成。橫截生死。故謂諸方便中最勝方便。欲入此門。先須知苦。既知苦已。須求出苦。一切眾生以苦為樂。不思此身自無量劫來。暫在人天。驚同閃電。俄而銅柱鐵牀。魂遊地獄。俄而毛羣羽族。血染刀砧。皆由業識所牽。如牛拽磨。輪轉無窮。即今暫得此生。老病死衰。疾於呼吸。惡露不淨。無異臭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