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長苦惡因。勸使逢之教。當為邪論也。
  【科】疑情未除。定希會說。
  【科】通曰。大覺權形。神像挺拔。魔雖矯亂。其像懸殊。累劫勤修。勝因圓着。果成萬德。相好超奇。豈有弊魔。輒能倫擬。
  應現非真。故云權形。超思議外。故云神像。挺。超也。拔。抽也。巍巍出眾。故曰挺拔也。智論云。佛從無量阿僧祇劫。集大功德。一切具足。因緣大故。果報亦大。餘人無此。
  【科】何者。
  【科】如來體嚴紫磨。相具炳然。皎若明珠。光踰萬日。魔王設變。眾相不成。事等劣夫。方乎貴宰。
  炳然。明貌。方。比也。
  【科】阿難權居小聖。迹示預流。據其實行。久登初地。慮佛滅後。修行之徒。魔壞淨心。無方制伏。所以示抅魔網。請佛加威。神呪既宣。則為起教。廣流遐代。學者摧魔。非謂聖人。凡厄魔網也。
  阿難發心於空王佛所。其行既久。登地可知。未見證初地文。蓋顯是地上耳。涅槃經中。不舉阿難請語。今文即約隱密云焉。
  【科】大品經云。魔變作佛。迷惑下凡。
  經說云。久不行六度。及未入位等。知約下凡也。
  【科】淺行菩薩。不能了者。當說大品。未辨權起。
  大品經曰。於是般若波羅蜜。若聽受持。親近讀誦。乃至是人。魔若魔天。不能得便。故當說令之摧魔也。阿難示以魔撓。謂之權也。為起教法。謂之起也。
  【科】涅槃會中。因請為說。迦葉請言。佛說波旬說。云何分別知。佛告迦葉。譬如偷狗。夜入人室。其家婢使。若覺知已。尋即退去。行者亦爾。已入佛家。而護甘膳。不令魔雜。佛之靈狀。殊異端嚴。魔來濫正。應善分別。眉間毫相。右繞盤旋。外實裏虗。白光流散。其光映潔。淨如瑠璃。面貌圓明。猶如聚日。頂髻高顯。其髮紺青。一髮一蠡。右旋宛轉。覩茲勝相。並佛真形。若異此門。並為魔也。
  此之一節。總祖述彼經意。考迦葉問辭。出于長壽品之初也。佛演說譬。在於四依品之初。行者等下捃摭經文。處處交舉。尋而可知焉。
  【科】言優婆麴多。不識魔者。
  【科】尊者麴多。生居佛後。以次傳法。為第五師。說法度人其數極眾。
  付法藏傳云。烏婆麴多說法道利。夫婦俱證阿羅漢者。乃下一籌。一籌四寸。填積石室。室高二十餘尺。廣三十餘尺。單已及別族者。雖證不記矣。
  【科】魔王垢弊。法會雨華。撓動眾心。不能領悟。又當更惑。施以寶冠。聖者垂哀。愍而見受。因語魔曰。我奉佛教。識義知恩。聖者云。汝既施寶冠。我有寶瓔相謝。乃取人虵狗三種死屍。變作寶瓔。繫頸下。波旬慶曰。麴多聖者。神力難名。化導群機。果集聖侶。我之魔眾。展轉希諫。今既受我寶冠。又以寶瓔酬我。麴多既落魔網。惡趣轉增。我之軍眾。不復損減。身心踊躍。輒即還宮。至四天王天。麴多遂攝神力。寶瓔珠玉。還作死屍。臰爛青膖。膿血交落。波旬憂惱。控去無所。遍及諸天。欲請除棄。諸天各報言。非我力能。此是釋迦如來弟子。優婆麴多。為汝無知。橫加撓亂。暫以此事。挫汝身心。可速歸依。得免斯厄。波旬來下。至聖者前。五體虔誠。悲哀懺謝。麴多尊者。愍而為除。謂彼魔言。我生居佛後。不見如來。汝可為我變作佛形瞻相。魔入村林。變身似佛。麴多見巳。敷座頂禮。魔乃驚懼。向麴多言。弟子凡愚。不違尊教。雖變作佛。仍處庸流。聖者和南。滅無量福。尊者答。我近禮佛像。遠敬大師。汝弊魔。非我所敬。汝今莫懼。妄畏福消。於是魔王。深生慶悅。捨諸雜行。歸佛法僧。頂禮優婆麴多足。還宮不現。
  傳云。或雨真金。化作白象。現為女身。端正奇特。舉會欲觀。無聽法心。於三七日中。演深法味。乃至無有一人得道。尊者入定即覺焉。大乘義林章曰。波卑夜。此云惡者。天魔別云波旬。訛也。萬二千五百人為軍。此言將眾令與天地戰。謂之軍眾也。控。引也。三七日中。不覺魔撓。故云無知。或波旬未知尊者神力。當如此。謂之無知也。挫摧也。庸。常也。貧賤之人。稱和南。此曰恭敬。
  【科】豈得疑言不識魔也。
  【科】又如眾多貴宰。力助一夫。兇惡之人。莫能侵撓。修業者亦復如斯。修念至誠。決定生彼。十方諸佛。咸助威靈。報盡之期。魔不能亂。彌陀化眾。皆闡慈光。接引魂情。令昇妙樂。勿懼魔撓。不習良因。
  小本云。為一切諸佛共所護念。寶積經云。高聲念佛。魔軍退散。稱讚經云。慈悲加佑。令心不亂矣。
  【科】第七西方淨土。彌勒天宮。共相比校。以彰優劣。
  天台迦才。及與道綽。如次以二三四之義辨之。感師解之。亦以十二。上世古德。盛為之辨。蓋為人多生惑也○律師疑云。上生經疏云。天宮有十易生。淨土有七難生。且勸內院曰。但業行淺。願生西方。萬一不生。恐成自誤。故當已行。應修此業。一師所釋。何其如此。故知此書。非基師造也。今會云。如來說教。隨機萬差。人師演教。亦隨空示。隨入一門並歸一理。此文所述。意在茲焉。故通贊中。亦舉十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