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45-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清珠集-清-治兆-第23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盡覺戒性入佛地。
  以此奉祝  聖壽萬年  八域寧謐  庶物咸亨  無量慈力  徧滿法界  普接有緣  悉發菩提  業障消除  妙明開悟  眾戒具足  萬善圓成  福智二嚴  寂光上品  隨求即得  如願必就  報四重恩  濟三塗苦  十方讚歎  一切回回  情與無情  同往安養  蒙佛授記  即證無生  回入娑婆  廣度九有
清珠集跋
古德云。清珠下於濁水。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心不得不佛。此喻念佛之念與佛無間也。西天有寶曰清珠。此珠投於濁水入一寸。則一寸之濁水便清。自寸而尺。以至于底。隨處澄湛。盖清珠喻念佛之淨念。濁水喻散亂之業識。當業識散亂之際。能念一聲佛。即散亂遠離。隨念寂靜。且移念入第二聲。如清珠之入水二寸也。自最初一念。乃至百千萬念。念念清淨。念念純真。如經所云淨念相繼也。然要知此一聲佛。非但今生不能念。溯向多劫。未曾一心正念。故滾到于今。不能純熟。方勉強念。得兩三聲。疑心頓起。雜慮橫生。以若所為。求佛相感。何異吹網而欲滿也。噫發願未深。操志無定。雖曰念佛。其實念與佛不相應也。若能信心純至。生死念切。萬緣外息。百慮內寂。舉起一聲佛號。直下更無異見。久久念到。念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念。身心一致。能所兩忘。可謂證修神術。到家捷徑也。幻空老人。抄錄淨土要語一百二十則。以示淨社法侶。庸為社約。余曾叩籌室。親承緒餘。竊取天目中峰和尚語。以廣師清珠名集之意。云爾。
門人六然居士 淨信 薰沐謹跋
  夫法界珍寶。多般名稱。而奚獨以清珠。名此集也。此一卷書。雖因紙墨。而不拘文字。寔由乎人人鼻孔撩天。箇箇脚跟點地之處。則其為範也。至大至廣。其為模也。至巧至密。開眼者一觸。如得鬢中之珠。有耳者纔聞。似探衣裏之珠。所以者何。三十七處引證。無非先覺二利圓成之寶鑑。真是後覺三十七助道品之瓔珞也。百二十則分科。無非行者三教通方之正路。實是法身一十二修多羅之真金也。全部雖無分類。宛有警策啟信等十門。智行體用。互相隱現。寂照不二。理事無碍。盡是萬行。十十無盡。重重交暎之梵網摩尼也。吁以余觀乎述者之意。特以清珠題此者。豈不是耶。竊惟是珠不可以方圓長短之形。青黃赤白之色。比觀亦不可以利口之辯。分別之識擬論。宜乎此珠強名以清也。處染常淨。淪變靡殊。在六凡而恒照。屆四聖而常寂。茲豈非幻空道人無碍珠。葆光居士淨願珠。虗舟上人普光珠。三有含靈。如意珠哉。性湛法侶袖示請一語。余辭拙。不獲深感普益三根之願。而為之跋。
  是歲之夏佛國翁三沙書于古靈山普光寺之妙意齋菩提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