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33-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彻悟禅师语录-清-了亮-第1页

續藏經 徹悟禪師語錄
 清 了亮等集
徹悟禪師語錄序
世之稱淨業者。自晉遠法師始。仰體佛慈。大啟度門。鑿池植蓮。建堂立誓。於時十八賢眾百二十三人。得自在力。念而無念。無生而生。心印遞傳。迄至於今不墜。有徹悟禪師者。法門之元嗣也。夙具定慧。參契淵微。始則悟圓覺一經要義。繼則了解三藏十乘妙旨。盡棄舊習。專注淨業。虗其衷。平其氣。歷廿載如一日。無退轉心。克遂西生之願。是以圓信圓解饒益眾生者。即以之證彌陀法界。遺集具存。讀之而益信師之所言。曰願。曰信。曰行。曰罪業懺除。曰善根成熟。要惟兢兢於一心之生者。橫徧十方。竪窮三際。心之廣也。慮墜偏小。發大菩提。心之宏也。任運感業。合道轉業。心之權也。清珠濁水之投。種瓜種豆之穫。鑄金成麵之具。心之源也。經所稱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語。尤反覆求詳。三致意焉。又謂一寸時光。一寸命光。欲後之學者。於恒河沙數中。履捷行簡。速出生死之關。共證安樂之境。拯拔羣迷。胥登彼岸。其意亦何厚乎。師平昔於語言文字。不欲究心。然偶一拈唫大之總攝無餘。細之圓融無礙。對機立教。真理兼包。如阿伽陀藥。無病不療。如如意珠。無願不滿者。其如斯乎。余竊念宗教兩門。語錄浩如煙海。疏經注義。法旨昭明。而淨業之修。為入道之正軌。自龍舒大佑諸集外。言者闕如。宜師言之不可湮沒也。師之高弟松泉。以是集付刊。問序於余。余即師文之奧衍者。申言之。是為序。
  三寶弟子誠安謹識
自序
余自乾隆癸巳。住持京都廣通寺。領眾參禪。間有東語西話。筆以記之。至丁卯歲。以宿業深重。多諸病緣。因思教乘五停心觀。多障有情以念佛治。且此一門。文殊普賢等諸大菩薩。馬鳴龍樹等諸大祖師。智者永明楚石蓮池等諸大善知識。皆悉歸心。我何人斯。敢不歸命。於是朝暮課佛。而禪者願隨者頗夥。因順時機。且便自行。遂輟參念佛。時門牆見重者。謗燄四起。余以深信佛言。不顧也。十餘年來所有積稿。一旦付之丙丁。不意為多事禪者。於灰燼中撥出若干則。然百不存一矣。嗣後為業風所吹。歷主覺生資福兩剎。為虗名所誤。往往有請開示索題跋者。迫不得已而應之。日久歲深。復積成卷。戊辰夏。李居士逢春在山聽講。聞法有悟。遂欲付之剞劂。余曰不可。身既隱矣。焉用文為。此世間隱者之言尚然。余已栖心淨土。復何文字可留。居士堅請不已。爰弁數語。用示皆不得已之言也。
  嘉慶歲次庚午九月重陽後三日。訥道人書於資福二有丈室。
念佛伽陀序
訥堂老人。率眾精脩持名法門。備極誠懇。於廣通覺生兩蘭若。歷有年所。茲乙卯冬。復以教義宗乘。各詠偈百首。闡其要妙。舉以示眾。如輩當時一聞心蕩神怡。若深有領會焉。因仰體老人為眾苦心諄諄如是。若不記錄。久必湮沒。遂壽之梨棗。莊成數卷。以備諸同志者共為參味云爾。
  嘉慶元年歲次丙辰佛歡喜日。受業弟子心雨稽首謹題。
徹悟禪師語錄目次
卷上

  示眾
普說
卷下
雜著
  般若淨土兩門大義  西有解  華嚴經節略要旨  楞嚴二決定義  楞嚴頓歇漸修說  金剛經實無有法發菩提心說  楞嚴經知見無見說  一乘決疑論說  相相離相心心印心略解

  淨土津梁跋  跋德全禪人血書蓮華經  跋明初禪人血書蓮華經  書蓮華經普門品後  二有室跋  跋禪人勇建血書楞嚴經莊嚴淨土
書問
  覆香嚴居士書  答江南彭二林居士  與端一李居士書

  念佛伽陀(門人了如等述錄教義宗乘各百偈)  徹悟禪師行略
  徹悟禪師語錄目錄(終)
徹悟禪師語錄卷上
嗣法門人 了亮等 集
示眾
  普說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一句佛號。俱攝悟修兩門之要。舉悟則信在其中。舉修則證在其中。信解修證。俱攝大小諸乘。一切諸經之要。罄無不盡。然則一句彌陀。非至要之道乎。
  吾人現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終日不變。終日隨緣。夫不隨佛界之緣。而念佛界。便念九界。不念三乘。便念六凡。不念人天。便念三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獄。以凡在有心。不能無念。以無念心體。唯佛獨證。自等覺已還。皆悉有念。凡起一念。必落十界。更無有念出十界外。以十法界更無外故。每起一念。為一受生之緣。果知此理。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若此心能與平等大慈大悲依正功德。以及萬德洪名相應。即念佛法界也。能與菩提心六度萬行相應。即念菩薩法界也。以無我心與十二因緣相應。即念緣覺法界也。以無我心觀察四諦。即念聲聞法界也。或與四禪八定。以及上品十善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