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  淨土圓頓修多羅  觀音勢至大海眾  闡揚蓮社諸聖祖  我發誠心集此書  唯願證明垂加護  復然臂香六八炷  供養彌陀慈悲父  願我承此殊勝因  早促陽壽生淨土  願此徑路廣流通  見者聞者生欣慕  早念彌陀早往生  早入娑婆早化度

  淨土自警錄後序

  余於咸豐辛亥冬。在仙居之南峯山。閱蓮池大師彌陀疏鈔。見序中云。著事而念能相繼。不虗入品之功。執理而心實未明。反受落空之禍。誠哉此語。感德無涯。乃余信淨土之根本也。因師兄敬峯上人。指示圓覺妙經。乃八道之要典。便熟讀熟背。忽疑經中之語。發心參究。雖障深未悟。而信力已增。一時不能放下。是故仍住叢林。多親禪德。亦有慈悲知識。方便證明。自慚功淺。不敢承當。唯恐心實未明。反受落空之禍不如繼念彌陀。猶有入品之功。況且名利習氣。日有所增。諒必工夫。不相應故。雖知如是。還不能死心念佛何哉。皆因不知念佛法門。有奇特超勝之功。只謂禪淨無二。不生輕易而已。後參昌啟老人。於杭之大崇福。屢蒙痛拶。盡改前非。深知向上宗乘。不是容易可得。遂乃兼修淨業。兼讀淨土諸書。及見永明禪師四料簡云。有禪無淨土。十人九錯路。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祖師之言。禪淨分別。優劣乃爾。可信淨土。別有奇特。索性棄禪修淨。不讀他經。後避兵災。於普陀佛頂山之慧濟寺。讀堅密大師淨要總序。靈峯大師彌陀要解。及幽溪大師圓中鈔等書。乃知五濁盛時。眾生障重。非執持名號。必難往生。況此法門。微妙難思。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從此晨朝十念。記數持名遂然兩指。供養兩土教主。以作欣厭之本。盡此一生。誓無改變。自後倣其樣者漸多。虗名漸大。每有學者。再三請示。余深漸障重。勉學此門。以此為人。豈不謬哉。用力推之。莫不招怨。不得已。將金口之誠言。祖師之要語。述成一冊。以此自警。并警有緣之士。勿執偏空。勿貪禪語。老實持名。求生淨土。書成之後。復呈鄙見為之序。

  淨土神珠序

  淨土神珠者何。現前一念心性靈妙莫測之謂也。彌陀經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者。蓋為此也。古今賢聖。極力弘通寶王三昧。亦為此也。此心性者。本自竪窮橫徧。不生不滅。本具十方諸佛淨妙國土。是故實有西方彌陀淨土。宛然在中。無奈眾生障重。不能得見。故勞娑婆教主。開方便門。十方世尊。出廣長舌。故妙宗云。心藏具法。有何邊涯。無妙觀緣。隱而不發。今依佛語。順性想之。寶地光明。種種奇相。隨心出現宗論云。現前一念之心。亘古亘今。故名無量壽。靈明洞徹。故名無量光。果能念念執持阿彌陀佛即是念念證無量壽。放無量光。果因交徹。微妙難思。諸佛護念。其在茲焉。故知淨土。乃無上心要。如如意珠。頓含眾寶。復何疑哉。余惜從前。雖喜淨土。不知其實。每問禪友。皆云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不可著相。因此雖喜念佛。但只著空而已。後閱台淨二宗。及無生論。始知淨土實境昭彰。即是唯心。彌陀真身顯現即是自性。實有淨土可生。實有彌陀可見。故云生本無生生四土。見猶離見見三身。從茲死心。念佛求生。謹將鄙見起信要言。略集成編。以此自勉。并告同心所願廣開解目。深入行門。一句彌陀。包含無盡。佛功德海。當念圓成。釋迦勸讚。諸佛同宣。凡有信者。不可不盡心而力行之也。同治己巳夏月幽溪傳法後裔古崑稽首謹識。

  西歸行儀序

  西歸行儀。本戀西學人自行之佛事。因閱妙宗圓中二鈔。及淨土十要等書。始知彌陀經十念門。二經行儀。四十八願。九品觀章。皆淨土必要。深信切願。莫不由斯。是故將此。奉為日課。并告同心。共作往生左劵。彌陀經者。乃諸佛之心要。樂那之家書。功德不可思議。故聞是經受持者。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臨命終時。彌陀聖眾。現前導引。況多佛勸持。那堪不誦。十念法門。本彌陀大願實淨土指南。修淨業者。必不可少。楚石禪師。道高德備。朝朝十念。尚無虧焉。禮想入觀二儀。從時公行儀中摘出。專修之士。尤為急要。修此者。不觀境而淨境宛然。不參心而真心全露。可謂見佛之奇勳。明心之妙訣也。四十八願。九品觀章。乃法藏之因心。彌陀之果德。讀此方了彌陀因果。始終不捨於我第苦惱眾生。而依此持名。於念念中。必能圓具信願行之三種資粮。西歸不遠。唯在此矣。如上皆諸祖闡揚之旨。並非臆說。唯願諸見聞。皆生決定信。勉力共修持。同歸彌陀願。一生成佛。廣度眾生。在此一舉。不可緩也。戀西學人古崑在舜江天台教觀敬然臂香四十八炷供養阿彌陀佛稽首謹序。

  經律異相摘錄序

  昔釋迦如來。慈愍應世。說法四十九年。積經千萬億卷。總而名之。曰經曰律曰論。然於經律論三藏之中。撮其要義。則不出十法界之因果。又於十界因果中究之則是現前一心。更無別法。迷之則九界雜陳。生死不絕。悟之則佛道圓成。寂常真淨。吾人欲知未來苦樂之果。當觀現在善惡之因。喻形端則影直。源濁則流昏。貪心重必沉鬼趣。惡見猛必墮地獄。向善多必生天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