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方便。度脫眾生。咸令離染。還得淨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願。世界無盡。眾生無盡。業及煩惱。一切無盡。我願無盡。願今禮佛發願。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
考證
四恩
父母。師長。國王。施主。
三有
欲有。色有。無色有。即三界之因果不忘。故名為有也。
五體
二肘。二膝。及額也。
懺悔
壇經曰。懺悔者。懺其前非。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妬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已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妬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愆不滅。後過又生。何名懺悔○發隱曰。冥祥記云。沙門慧達。於地府見觀世音菩薩。言沙門白衣。見身為過。及宿世罪。種種惡業。能於眾中盡自發露。勤誠懺悔罪即消滅。觀此。則知懺悔功德。不可勝量。菩薩於幽顯中。皆教人悔罪也○宗鏡錄曰。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則直了無生之心。當處解脫。此大懺悔也。故云斷惑懺罪。比餘漸教。如[疊*毛]花千斤。不如真金一兩○四教儀論懺悔有二。一事懺。二理懺。今壇經發隱所論。事懺也。宗鏡所言。理懺也。未悟其理者。事為急矣。
手摩衣覆
法華經云。若有受持讀誦法華經者。當知是人。為釋迦牟尼手摩其頭。衣之所覆○往生集云。晉劉遺民於定中。見阿彌陀佛手摩其頭。引袈裟覆之。
三身
法數曰。法身如月之體。報身如月之光。應身如月之影○如來三身者。毗盧遮那。此云遍一切處。法身也。盧舍那。此云淨滿。報身也。釋迦牟尼。此云能仁寂默。化身也○黃檗曰。佛有三身。法身說自性虗通法。報身說一切清淨法。化身說六度萬行法。法身說法。不可以言語音聲形相文字而求。無所說。無所證。自性虗通而已。故曰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報身化身。皆隨機感現。所說法。亦隨事應為攝化。皆非真法。故曰。報化非真佛也。
四智
證道歌云。三身四智體中圓。註云。四智者。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也。束四智為三身者。以成所作智妙觀察智為化身。平等性智為報身。圓鏡智為法身也。
五眼
金剛經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者。照見胎卵濕化色身起滅因緣也。天眼者。照見諸天宮殿。雲雨明暗。五星二曜旋復因緣也。慧眼者。照見眾生慧性深淺。上品下生。輪迴托蔭因緣也。法眼者。照見法身徧充三界。無形無相。盡虗空徧法界因緣也。佛眼者。照見佛光普照。無障無碍。圓滿十方。尋光見體。知有涅槃國土也。若上根上智之人。能識此五者因緣。即名大乘菩薩。
六通
天眼。天耳。他心。宿命。漏盡。身得如意。詳見一卷往生勝果篇○正訛集曰。道與通自別。眼徹視。耳徹聽者。通也。入色界。眼不受色惑。入聲界。耳不受聲惑者。道也。如以通而已矣。則神亦有通。鬼亦有通。妖亦有通。與道何涉。認通為道。遂至墮魔羅境。生外道種。可勿慎諸。
迴入娑婆
賾禪師曰。若位居不退。果證無生。在欲。無欲居塵。出塵方能興無緣慈。運同體悲。迴入塵勞。和光五濁。其有淺聞單慧。或與少善相應。便謂永出四流。高超十地。詆訶淨土。耽戀娑婆。掩目空歸。宛然流浪。並肩牛馬。接武泥犂。不知自是何人。擬此大權菩薩。由此觀之。則迴入娑婆。未可易言也。
法界
出三界者。不受輪迴生死。四種聖人。諸佛菩薩緣覺聲聞是也。四聖得意生身。於三界內外。無住無不住。總而言之。有十法界。在人用心不同。各循行業。諸趣攝之。
十法界之圖
諸佛(修六度萬行三心圓發得證法身)
菩薩(修次第觀行六度行得成大乘菩薩)
緣覺(修體法空觀十二因緣行道成緣覺)
聲聞(修祈法空觀依四諦行道成阿羅漢)
諸天(修上品十善兼修禪定故得生天道)
人倫(修中品十善五戒五常故得為人倫)
修羅(修下品十善五常欲勝他故為修羅)
餓鬼(作下等十惡正作能悔故為餓鬼道)
畜生(作中等十惡作已能悔故為之畜生)
地獄(作上等十惡作已不能悔故墮地獄)
天如祖師十法界圖解○天如祖師升座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世出世間。聖凡境界。只此一偈。包括無餘。所言法界者。有四聖六凡。合成為十界。是十法界。本無自體。本無自性。亦無自種亦無自根。皆惟一心之所造也。所言心者。如大虗空。本來清淨。不知何故而言法界惟心造哉。原夫此心。雖曰不變。而亦隨緣。以其隨緣。故曰能造。隨緣者。或因一念瞥生。或因外境相觸。故曰因緣。纔有因緣。便成法界譬如水體本淨。遭遇風觸。則波浪隨生。故曰水能造波。波因水而有也。心能造法界法界因心而有也。然則一乘任運。萬德莊嚴者。諸佛之法界也。圓修六度。總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