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出摩尼十四支 金渠分注入花池 花間演法聲哀雅 生自珠光彩羽奇
六樓想觀。
百寶樓臺百億重 諸天伎樂滿樓中 自鳴又有懸空樂 皆說三皈念念功
七花座觀。
大寶蓮花特地開 百千纓絡掛金臺 人人自有登攀分 終不回頭意可哀
八像想觀。
池上蓮花次第開 紫金光聚立嵬嵬 要須念念常觀察 往聽如來讚善哉
九法身想觀。
紫摩金像滿虗空 紺目澄清與海同 莫訝身雲無限量 由來不出一心中
十觀音想觀。
最初悲願久彌新 十界垂形濟苦倫 逆順途中心自若 何妨帶果又行因
十一勢至想觀。
頂上花冠戴寶瓶 青蓮紺目紫金形 經行震動三千界 能使無明醉客醒
十二普法智觀。
晝夜常脩淨土緣 忽然三聖立門前 慇懃讚歎兼摩頂 頃刻能令坐寶蓮
十三雜想觀。
分身化佛幾千千 大小金軀坐儼然 玉樹瓊林并寶殿 到頭仙樂勝諸天
十四上品上生觀。
幾年精進智恢恢 今日行裝甚快哉 佛自來迎天奏樂 觀音親執紫金臺
十五中品中生觀。
持戒持齋是大因 忽聞化佛語諄諄 金沙池畔青蓮上 聊與諸賢結友親
十六下品下生觀。
堪羨庶人智慧深 能於地獄便迴心 縱經多劫留宮內 親聽觀音說法音
十六想(念佛直指)
若能於此淨土門。精進修習。日夜不休。隨順佛教。於此土聲色諸境。作地獄想。作苦海想。作火宅想。於諸寶物。作苦具想。飲食衣服。如膿血鐵皮想。於眷屬作夜叉羅剎噉人鬼想。況復生死不住。長劫奔波。實可厭離於知識。若經卷中。聞彼佛願力國土莊嚴。於念念中。稱彼理趣。生安隱想。生寶所想。生家業想。解脫處想。彌陀如來菩薩僧眾。如慈父想。如慈母想。生接引想。生津梁想。於怖畏急難之中。稱名即應功不唐捐。剎那便至。速來救護想。應念出離想。如是行持功德無量矣。
十八賢(淨土立教志)
社主東林辯覺大師慧遠 西林覺寂大師慧永 罽賓沙門佛陀耶舍(此云覺明) 天竺沙門佛陀跋陀羅(此云覺賢) 東林普濟大師道生 鴈門法師慧持 法師僧叡 曇常 曇順 曇詵 道昺 道敬 彭城劉遺民仲思 豫章雷次宗仲倫 鴈門周續之道祖 南陽張野萊民 南陽張詮秀碩 南陽宗炳少文。
十九念了義(吳葦菴居士自惺說)
每日清晨。佛前頂禮。十稱以後。二六時中。得閒便念。隨處提撕。不拘軌則。久久行持。忽地有省。窮障自除。慧眼日長。打成一片。方證菩提。所謂咳唾掉臂。無不是祖師西來意也。或明念。謂出聲朗誦。手輪數珠。流水相續。或默念。謂閉口暗轉。服膺弗失。冷暖自知。或半明半默念。謂名金剛持。微動唇舌。不落聲聞。或莊嚴念。謂觀想如來眉放白毫光明晃耀。或自在念。謂信口純熟。食息起居。不離這箇。或勇猛念。謂如逢厄難。水火刀兵。亟求救脫。或舒徐念。謂如理亂絲。經綸逐漸。須要耐煩。或登山念。謂如臨懸厓。不上層巔。便墜坑谷。或渡海念。謂順水揚帆。中流黑風。飄墮羅剎。或行道念。謂旋繞階庭。身口意到。功德最優。或佇立念。謂恭敬儼若。端拱齋如。翹勤懇切。或靜坐念。謂宴安禪定。心持六字。萬緣頓空。或側臥念。謂喚醒睡魔。按脈當魚。遠離惡夢。或哀苦念。謂如子憶母。啼哭號呼。瞻依向慕。或歡忭念。謂如人遠歸。六親會面。舞蹈不禁或攝心念。謂垂簾默記。十百千萬。毫無間襍。或數息念。謂對治昏散。出入一息。默念一聲。或參究念。謂參禪見性。迴光返照。心佛是誰。或實相念。謂空諸所有。觀境不生。寂滅為樂。至於性相雙泯。無去無來。譬彼月光。徧照諸品。波澄月現。法體全彰。眾生至誠。大慈攝取。如艾與珠。能引水火。自然感應。親見彌陀。圓覺妙心。廓然開悟。西方聖境。常在目前。纖塵不立。瀰漫虗空。擬議即非。揚瞬便是。有無俱遣。宗說皆忘。念佛密因。斯為了義。
十九益(萬善同歸集)
初心菩薩多願生淨土。親近諸佛。增長法身。方能繼佛家業。十方濟運。有斯利益。故必願往。按諸經云。生安養者。緣強地勝。福備壽長。蓮花化生。佛親迎接。便登菩薩之位。頓生如來之家。永處跋致之門。盡受菩提之記。身具光明妙相。跡踐寶樹香臺。獻供十方。寧神三昧。觸耳常聞。大乘之法差肩皆隣。補處之人念念虗玄。心心靜慮。煩惱燄滅。愛欲泉枯。尚無惡趣之名。豈有輪迴之事。法利無邊。聖境非虗。何乃愛河浪底沈溺無憂。火宅焰中焚燒不懼。密織癡網。淺智之刃莫能揮。深種疑根。汎信之力焉能拔。遂即甘心伏意。幸禍樂灾。却非清淨之邦。顧戀恐畏之世。燋蛾爛繭。自處餘殃。籠鳥鼎魚。翻稱快樂。可憐可憫。
二十正好(蓮池大師說)
盖此法門。不論男女僧俗。但一心不亂。隨其功行。皆得往生。若人富貴。受用見成。正好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