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之是託。若中下六品生因。只精持禁戒。行世仁慈。至下下品。本是惡逆。十念精誠。便生彼國。但知有淨土。盡可迴心也(世人縱云淨土出大乘不能如上約教甄簡寧逃混濫未足决疑)。

  彌陀經正信發願偈

  稽首十方佛。彌陀聖中尊。方等修多羅。一切法寶藏。觀音及勢至。大地菩薩僧。我以誠信心。刻板并印造。阿彌陀經卷。及以正信偈。旋造各一萬。施四眾受持。偈以發信心。經以資讀誦。若有每日中。至少誦三卷。年誦千八十。十年萬八百。況復多誦者。及歷多年數。如是積功德。自然生佛前。我此萬卷經。隨所流布處。極少得一人。誦持生淨土。我願承此力。決定生彼國。況復於多人。人亡經復在。展轉相傳授。是名無盡燈。燈燈相照耀。破生死長夜。顯出佛菩提。究竟悉同生。常寂光淨土。持此清淨福。迴向奉君親。我國聖帝王。及聖后聖位。仁壽各萬年。覆育羣氓類。我父母眷屬。怨親非怨親。咸承勝善根。同生安養國。

  阿彌陀經勸持序

  此經文句雖約。與大本意同。上聖赴緣。廣略異耳。依正主伴。於是備焉。願行方軌。有加諸說。辭簡義博。諷易功多。良在茲矣。初則廣讚依正。引物忻求。次則六方引同訓勉生信。三則舉難況易。使聞者知歸。第一廣讚依正者。初讚次勸脩願行。佛告長老下。標立所讚。彼土何故名為極樂下。先讚依果。即珠網麗天。瓊林矗地。(一)池流八德。蓮吐四光。(二)天樂韻於六時。裓華散於億剎。(三)化禽演於道品。風樹傳於法音。(四)舍利弗於汝意下。廣讚正報。先讚化主。相好八萬。舉光明以徧収。功德喻沙。言壽命以統括。成佛十劫。簡過未以釋疑(以上化主)又舍利弗下。讚眷屬。聲聞雖眾。皆發大心。菩薩云多。率居補處。生者咸歸於定聚。趣途即預於阿[鞥-合+(白-日+田)]。(已上眷屬)次眾生聞者下。勸脩願行。先願。次不可以少善根下脩行。一日等者。正在用心之厚薄。不在責時之久近。宜遵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下明得果。我見是利下結勸。次如我今者下。第二六方引同。訓勉生信。先引同。次於汝意下勸信。亦是勸持。如我今者下。第三舉難況易。五濁得道為難。淨土脩行則易並如文。請先熟尋節段。然後誦文。則起盡有倫。功不虗棄。如或清晨靜夜。收視聽以端居。口誦心游。蕩神明於幽極。氛累斯滌。淨境弗迷。廣舌勸持。豈不然也。

  往生淨土繫緣門

  繫緣門者。凡公臨私養。歷涉緣務。雖造次常不忘佛。及憶淨土。如切事繫心。雖種種作務。不妨密憶前事。念佛亦如是。若失念。數數攝還。久久成性。任運常憶。楞嚴經。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如此繫心。任運常遮一切惡念。設欲作惡。憶佛之故。惡不能成。縱隨惡作惡業時。心常下耎。如身有香。自然離臭。又復覺心微起惡念。即便憶佛。以佛力故。惡念自息。如人遇難。求彼彊援。必得免脫。又見他受苦。以念佛心。憐愍於彼。願其離苦。若斷刑獄。以念佛故。生憫念心。願生淨土。誓相救濟。凡歷一切境界。若善若惡。由心憶佛。皆心念作願。故普賢願王云。作一切惡。皆不成就。若作善業。皆悉和合。即此意爾。如是相續。念佛在心。能辦一切淨因功德。恐煩披覽不復具說。誠哉此門。為益最大。

  往生淨土懺願儀序

  原其諸佛憫物迷盲。設多方便。而引取之。但唯安養淨業。捷直可脩。諸大乘經。皆啟斯要。十方諸佛。無不稱美者也。若比丘四眾。及善男女。諸根缺具者。欲得速破無明諸闇。欲得永滅五逆十惡犯禁重罪。及餘輕過。當脩此法。欲得還復清淨大小戒律。現前得念佛三昧。及能具足一切菩薩諸波羅密門者。當學此法。欲得臨終離諸怖畏。身心安快。喜悅如歸。光照室宅。異香音樂。阿彌陀佛。觀音勢至。現在其前。送紫金臺。授手接引。五道橫截。九品長鶩。謝去熱惱。安息清凉。初離塵勞。便至不退。不歷長劫。即得無生者。當學是法。欲脩少法。而感妙報。十方諸佛。俱時稱讚。現前授記。一念供養無央數佛。即還本國。與彌陀坐食。觀音議論。勢至行步。眼耳洞視徹聞。身量無際。飛空自在。宿命了了。徧見五道。如鏡面像。念念證入無盡三昧。如是稱述。不可窮盡。應當脩習此之勝法。如所說者。皆實不虗。十方諸佛。出廣長舌。稱美此事。以示不妄。我等云何。敢不信佛。今取淨土眾經。立此行法。若欲廣知。尋經補益。

  往生西方略傳序

  維西方淨土者。瓊林寶網。珠閣瑤池。超億剎於玉毫。耀千光於沙界。諸佛同讚。羣賢所宗。徧吉曼殊。咸願生乎其國。天親彌勒。皆誓往於彼方。大聖尚然。況常徒者也。至若散因定業。少善多福。截五道而長鶩。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