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18-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净土生无生论会集-清-达默-第1页

續藏經 淨土生無生論會集
 清 達默集
淨土生無生論會集序
夫淨土者。確實而言非是生。亦非無生也。何則淨土者。乃心性之異名也。本無惑染。強名曰淨。眾生依止。強名曰土。既是自心。則生與無生。皆成戲論矣。今言生者。乃大慈悲父。為兒女心重。於第二門頭。拔苦與樂之謂。乃生滅門意也。又言無生者。乃古善知識。為佛法情深。依第一義諦。應病下藥。乃真如門意也。二門唯是一心。說甚生及無生也。然而一心具足二門。不妨生與無生也。是故古人喚作倚門望子也。若如此會得。則能圓超四句。圓該四句。絕待圓融。不可思議。自然超情離見。免墮如藤依樹之誚。若觸火聚之譏也。嗟乎是時也。正值法苑秋晚。僧海冬深。獅子蟲徧於霜林。水潦鶴充滿冰海。縱然佛祖再出。亦無門可望矣。我輩何人。敢鼓舌搖唇。亦只為支持門庭。事不獲己耳。問。汝何人也。不自忖量。敢作註解耶。答。我亦非何人。實亦不敢作註解。今是書也。乃於病苦之暇。集些殘羹[泳-永+宿]飯。只欲自餐自飲。不意旁觀有不嫌酸臭者。逼而奪之。非不自量也。然是[泳-永+宿]飯也。雖不可飽人之口。而於我等譏餓者。不無小補。今題曰會集者。謂釋題一科。皆出徹祖之筆。若不集之。恐失傳也。論中著述。盡採台宗之意。若不會之。恐失詳也。今會而集之。作斯名焉。
  道光己酉年清和月紅螺山慕蓮學人達默述
淨土生無生論會集
明天台山幽溪沙門 傳燈和南 撰
    清紅螺山資福比丘 達默和南 集
    清紅螺山資福沙門 達林和南 訂
  講釋此論。大科分三。初總標論題。二請加述意。三分門立論。初又二。初論題。二論主。初又三。初解淨土。二解生無生。三解論字。初解淨土。又四。初辯四土。二述緣起。三明宗旨。四顯勝益。初又三。初明四土名義。二明四土染淨。三明四土橫豎。初又二。初列名。二辯義○今初。
  名者。四土名字也。四土者。十界眾生所依之國土也。土雖無量。略攝為四。初常寂光土。二實報無障礙土。三方便有餘土。四凡聖同居土。以四土攝十界者。寂光是佛國土。實報是菩薩國土。方便是聲聞緣覺國土。同居乃六凡國土。
  ○二辯義又四。初常寂光土。乃至第四凡聖同居土○今初。
  常寂光土者。乃諸佛所住。三德秘藏也。而分性修二德。言性德者。乃眾生本具之心性也。梵網玄義云。常即法身。寂即解脫。光即般若。又三德皆常。性無遷故。三德皆寂。離塵勞故。三德皆光。極明淨故。如此三法。不縱不橫。名秘密藏。此即下文論中所謂性體。性量。性具。性體。乃本具法身德。性量。乃本具般若德。性具。乃本具解脫德。亦即三諦。常即中諦。寂即俗諦。光即真諦。即一而論三。故非縱。即三而論一。故非橫。非縱非橫。不可思議。故名秘密藏也。此乃性德。言修德者。後文云。修之者。稱性照了也。謂修空觀。破見思。稱真諦性。成般若德。修假觀。破塵沙。稱俗諦性。成解脫德。修中觀。破無明。稱中諦性。成法身德也。性修合論。乃清淨法身之所遊居。約性德理名土。約修德智名身。身土一如。非二相也。此無各各別異之致。而實徧周別異界中。以別異界。離此別無安立處故。
  ○二實報無障礙土
  實報無障礙土者。稱乎實相。真實果報。故曰實報。色心自在。塵剎互含。故曰無礙。此土乃圓教四十一位。別教地上大士之所遊居。身能現土。土亦現身。不違法性。勝妙莊嚴。具如華嚴經所明。法界安立海也。又名分證常寂光土。法身大士所居故。
  ○三方便餘土
  方便有餘土者。出三界外有淨土。三乘聖人。修方便道之所遊居。故曰方便。但盡見思。未除別惑。但離分段。未免變易。故曰有餘。謂九人生於此土。藏教二人。謂聲聞支佛。通教三人。謂聲聞。緣覺。及六地以上菩薩。別教三人。十住。十行。及十迴向。圓教一人。即十信也。此九人但修空觀。斷見思之通惑。別圓雖修假中。無明未破。未曾證實。故曰方便。亦名實報土。乃三乘聖人之實報故。
  ○四凡聖同居土
  凡聖同居土者。本是凡夫有漏善。不善。不動業。之所招感。而聖人亦復同居。故曰凡聖同居土也。先明凡。次明聖。凡夫者。謂三界九地也。三界者。謂欲界。色界。無色界也。九地者。謂一五趣雜居地。二離生喜樂地。三定生喜樂地。四離喜妙樂地。五捨念清淨地。六空無邊處地。七識無邊處地。八無所有處地。九非非想處地。初五趣雜居者。謂欲界內。三途。人道。六欲諸天雜處。故曰五趣雜居也。二離生喜樂者。初禪三天。謂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已離五欲。發得初禪五支功德。謂覺。觀。喜。樂。一心。故曰離生喜樂地也。三定生喜樂者。二禪三天。謂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此三天。又離初禪覺觀二支。而得內淨。喜。樂。一心。四支功德。故曰定生喜樂地也。四離喜妙樂地者。謂三禪三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此三天。又離二禪之喜支。而得三禪捨。念。慧。樂。一心。五支功德。故曰離喜妙樂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