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淳善人。本不能惡。為惡人逼而強作諸惡。故說此善人。今不淳矣。今圓教圓中。性具諸法。乃真如既不變而隨緣。豈不雖隨緣而不變。惟其不變。故事中不惟清淨身土。當體即真。即染汙身土。亦當體即真。是則於淨身土。無一毫而加於性。於染身土。無一毫而損其真。
  △次證。
  楞嚴經云。見與見緣。并所想相。如虗空華。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是也。
  不變隨緣之義。有理實。有情虗。九法界眾生。迷理實以為情虗。故隨緣變造九界依之與正。佛法界人。達情虗而為理實。故隨緣變造佛法界依之與正。如見與見緣。并所想相。以情虗故。本無所有。而眾生迷之以為實有。惟十方諸佛。與大菩薩。於其自住三摩地中。達情本虗。故如虗空華。本無所有。情虗既去。而理實自現。故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云何於中。有是非是。以此文而印證此理。最為允當。初通明諸法竟。
  △次的明此宗二。初發明宗義。二結歸顯旨。初又二。初明不變隨緣。
  若然。則娑婆極樂。此世眾生。當生九品。彌陀已成吾心當果。悉由心性之所變造。
  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之義既成。今乃會而歸之。以明今宗求生極樂之事。莫非不變而隨緣。文中先舉隨緣之事。約土則有此彼之殊。故曰娑婆極樂。約因則有現未之異。故曰此世眾生。當生九品。約果則有己他之別故曰彌陀已成。吾心當果。然後略點不變之旨。故曰悉由心性之所變造。要知隨緣之事。悉由真如變造而已。立此以為根本。可以發明隨緣不變之義。
  △次明隨緣之變。
  心具而造。豈分能所。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即心是土。即土是心。即心是果。即果是心。能造因緣。及所造法。當處皆是心性。
  心具而造。豈分能所二句立根本。泯能所忘待對也。葢約事。雖有彼此現未己他之殊。約理實無身土因果生佛之異。是則即心是佛二句。泯因果也。次二句。泯彼此也。次二句。泯現未也。皆以心性泯之俾因果混為一致。彼此融為一體。現未會為一家。何以故。能造因緣。及所造法。當處皆是心性故也。
  △次結歸顯旨。
  故明此宗而求生樂土者。乃生與無生。兩冥之至道也。
  明此宗者。悟隨緣不變無生之理也。求生樂土者。熾然求生。淨土不變隨緣之事也。不變隨緣。不妨無生而生。隨緣不變。不妨生而無生。生而無生。則冥其生。無生而生。則冥無生。合而言之。豈非生與無生兩冥之至道乎。
  △次八門明枝流妙即二。初二門明所生身土。次六門。明能生因果。初二明所生身土二。初一門。約依報論妙二。初標。
  三心土相即門。
  此門以心土遠近為離。以性無遠近為即。心即是性。土不外心。乃會心土為一致。融心性為一體。以了乎生即無生。無生而生也。
  △次釋二。初述偈立宗。
  西方安樂土。去此十萬億。與我介爾心。初無彼此異。
  初二句。言其遠也。次二句。言其近也。兩者合而言之。葢是示其即遠而近。即近而遠。以明其非遠非近。論功行。一生可也。經年可也。七日可也。十念可也。一念可也。論往生。則壯士屈伸臂頃可到也。諸佛彈指聲中可到也。以其非遠非近。忘能忘所故。
  △次依宗釋義二。初釋初二句明遠三。初引經。
  論曰。佛說阿彌陀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經云從是者。自娑婆世界中南閻浮提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之西而去。如是盡一娑婆。百億日月。百億須彌。百億四大部洲。謂之一世界。世謂遷流。有日月歲時。三世變易。界謂方位。有東西南北十方疆界。從此西去。凡過十萬億三千大千世界。方有世界。名曰極樂。言彼國土。無寒暑推遷。直登不退。則無生死苦矣。無五欲塵勞。心得自在。則無煩惱苦矣。耳聞目見。根根塵塵無非妙法。惟是念佛念法念僧。則無業繫苦矣。眾生生者。皆正定聚。得不退轉。諸世界中樂之至者。故名極樂。種種樂事。不能枚引。具如大彌陀經十六觀等經中說。
  △次釋數。
  百億日月。百億須彌。百億大海。百億鐵圍山。名一佛土。十千為萬。十萬為億。
  百億日月者。俱舍頌云。四大洲日月。蘇迷盧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說名一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壞。以此百億日月等。為一佛土。如是從此。凡過十萬億。三千大千世界。方名為極樂世界。
  △三結成。
  一佛國土。已自廣大。況億佛國土乎。況十萬億乎。是則極樂國土去此甚遠。
  先以一佛國土。況億佛國土。次以億佛國土。況十萬億佛土。以此而言。極樂世界。去此娑婆。豈不甚遠。
  △次釋後二句不遠二。初正釋。次料簡。初又三。初明不遠之由。
  博地凡夫。念佛求生彈指即到者。正由生吾心所具之佛土也。
  博。大也。凡。眾也。夫者。人也。古者人長一丈。稱為丈夫。詩甫田注疏。夫者輔相之德。而可倚仗謂之丈夫。今通指大地或悠悠凡夫。或四教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