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12-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净土指归集-明-大佑-第2页

而瞻侍者。念毫相而覩如來。及其瞑目告終。上珍臺而高踊。文成印壞。坐金蓮而化生。隨三輩而橫截。越五苦而長騖。可謂微行妙觀至道要術者哉。
彌陀因地
無量壽經云。過去久遠劫前。有佛出世。名曰錠光。次名光遠。次名龍音。如是次第。至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時有國王。聞佛說法。心懷悅豫。棄國出家。號法藏比丘。佛為廣說二百一十億佛剎莊嚴人天善惡國土麤妙種種不同。法藏聞已。皆悉覩見。發大誓願。設我得佛。國中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云云)。法藏比丘發如是等四十八願已。大地震動。天雨寶等。一向專志。莊嚴佛土。安立眾生。住於無上正真之道。今已成佛。現在西方安樂世界。眾寶嚴淨超十方界。無有須彌日月大海。不寒不熱。時常調適。皆是如來往昔大願之所成就。
三聖因地
悲華經說。往昔恒河沙劫。有轉輪王。名無諍念。王四天下。王有大臣。名曰寶海。是梵志種。而生一子。相好具足。出家成佛。號寶藏如來。為王說法。王及千子請佛供養。滿二百五十歲。佛入三昧。放大光明。現十方世界。或淨或穢。佛從定起。王白佛言。何故世界有淨不淨。佛言。菩薩以願力故。取清淨土。離於五濁。復有菩薩。以願力故。取不淨國。王言。我今發願。願成佛時。國中無三惡道。皆真金色。種種莊嚴。佛告王言。汝於西方。過一恒河沙阿僧祇劫。是時世界轉名安樂。汝當作佛。號無量壽如來。爾時佛復告第一不眴太子。今當號汝為觀世音。無量壽佛般涅槃後。當成佛道。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又告第二尼摩太子。次當作佛。號善住功德寶王如來。汝以願力。取清淨土。復號汝為得大勢至。
淨邦殊勝
柳子厚淨土院記云。中州之西數萬里。有國曰天竺。釋迦牟尼如來示現之地。彼佛言。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曰極樂。佛號無量壽如來。其國無有三毒八難。眾寶以為飾。其人無有十纏九惱。羣聖以為友。有能誠心大願。歸心是土者。苟念力具足。則往生彼國。然後出三界之外。其於佛道無退轉者。其言無所欺也。
  張掄御書蓮社記云。臣甞讀天竺書。知有所謂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者。光明無量。壽命無量。始享國履位。捐去弗居。超然獨覺。悟心證聖。以大願力。普度一切。其國悉以眾寶莊嚴。曲盡華好。地皆黃金。無山川丘谷之險。氣序常春。無陰陽寒暑之變。無飢寒老病生死之苦。無五趣雜居之濁。用是種種神通方便。現希有事。善導眾生。眾生忻樂起信。於日用中能發一念。念彼佛號。即此一念。清淨純熟。融會真如。同一法性。幻身盡時。此性不滅。一剎那頃佛土現前。如持左契以取寓物。
諸佛護念
阿彌陀經云。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鞥-合+(白-日+田)]佛。如是南西北方上方下方悉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人等。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菩提○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總十六字。是本經題目。什師隱略。在六方後。而用佛號為題。以彌陀名號眾所樂聞故。唐奘三藏重譯。名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攝受即護念也。而具有十方諸佛言。聞是經典。如說行者。必為如是住十方面十殑伽沙諸佛世尊之所攝受。一切定生無量壽佛極樂世界。
文殊教誡
唐大曆間。法照法師因禮五臺。文殊為現大聖竹林寺。照入講堂。見文殊在西。普賢在東。萬菩薩眾圍繞說法。照作禮請問。末代眾生智識淺陋。佛性心地無由顯現。未審修何法門。最為其要。文殊曰。汝所請問。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如念佛。我於過去。因念佛故。得一切種智。照又問曰。當云何念。文殊曰。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願力難思。汝當繫念。無令間斷。命終決定往生。說已為照摩頂。照聞喜躍。在處大興念佛法門。德宗勑迎入內。教宮人念佛。法道大振。
與佛有緣
香山居士曰。諦觀此娑婆世界微塵眾生。無賢愚。無貴賤。無幼艾。有起心歸佛者。舉手合掌。必先向西方。有怖厄苦惱者。開口發聲。必先念阿彌陀佛。又範金合土。刻石織紋。乃至印水聚沙童子戲者。莫不率以阿彌陀佛為上首。不知其然而然。由是而觀。是彼如來有大誓願於此眾生。此眾生有大因緣於彼國土明矣。不然者。三方四維過現未來諸佛多矣。何獨如是哉。
折攝二門
牧菴忠禪師南嶽山彌陀墖記。其略曰。偉哉覺皇之道。有折攝二門。調機濟物。故釋迦現穢土以折之。令起厭苦之念。彌陀現淨土以攝之。俾發欣樂之志。穢土者。丘陵坑坎之高低。刀兵飢疫之苦惱。淨土者。寶池金地之莊嚴。法喜禪悅之安樂。故天台云。誠由心分垢淨。見兩土之升沉。行開善惡。覩二方之麤妙。以此言之。則知淨穢在此。而不在彼也。體正觀之者。達彼刀兵等苦。是亦逆化之一端也。然履茲痛惡。而凡情迷夢。猶尚以苦為樂。倒置之甚。亦可悲哉。或曰。忻淨厭穢。取捨未忘。豈聖人以二見之道化人耶。曰。經不云乎。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