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同而生死異。蓋緣起殊也。華蓋香燈不遇法華經王命之天仗實亦報在天宮。今逢三昧寶王猶當扈從。乃至獻一華皆已成佛道。斯則佛種從緣起。理教然耳。鳥向須彌皆同一色。川朝巨海無復異名。故大寶積經文殊普門會。會天龍八部地獄畜生色聲香等一切法皆三昧者。亦猶毛容巨海芥納須彌。雖毛芥之神乎亦神者。神之爾。則知解目行足。解正即行正。解邪即行邪。魔佛淺深俱憑於解。一行既爾萬行皆然。法華三昧即念佛三昧也。如來名此勝定為三昧寶王。為光明藏。為除罪珠。邪見燈。迷者導。為王子金印。貧夫寶藏。空三昧。聖三昧陀羅尼。真思惟。最勝觀。如意珠。佛性。法性。僧性。無盡藏。勝方便。大慧光明。消惡觀法。三昧等。故知教行理果八萬四千波羅密門。皆念佛三昧之異名也。夫如是則獻一華徧奉三世塵剎。念一佛體通未來世雄。如大地為的。豈有箭發不中者哉。不然則違思益經畏空捨空行空索空之誚耳。客曰。醫去留藥。商行寄金。前賢所藏非其人不可。弟子昧道懵學。輒窺三昧之門。每希一實之倡。如上奧旨。法之寶印。動寂雙照。理事圓融。舉心咸真。觸類而長。一稱南無皆成佛道。散華彈指盡超菩提。經王所在而自尊。目瞖金錍而抉膜。二十義門未嘗聞諸。欣澡雪輕眾生之愆。得優游寶莊嚴之土。何者幸也。願不易此身。獲醍醐之妙記。悟當來諸佛即眾生是焉。遂稽首多寶塔。對蓮華僧。吾與之普觀十方。圓念三世。長跪叉手而說頌曰。
  一心憶念過去佛  亦憶未來諸世尊  現世一切人中雄  亦學於其所說法  無有一佛在過去  亦無現世及當來  唯此清淨微妙禪  彼不可言證能說
  念佛三昧寶王論

舊跋

  比丘正知。向見 雲棲大師淨土代言有唐朝寶王論列在。名存書不存。中心甚慕之。生年三十。萬融師得此古本相贈。喜出望外。梓板於姑蘇慧慶寺。丙戌重梓於祖堂幽栖寺。伏願法界有情同生極樂世界。

  淨土十要卷第五

  (沙門知循 性泰各出資壹兩。覺明 傳輝 圓其 性真(為薦師)各出資伍錢。 華志 嚴德 嚴福各出資貳錢。 華岳出資壹錢。共刻此寶王論。伏願 二十妙門永照末法。見者聞者慧悟開明。自他竝圓二利之休。解行俱蒙四悉之益。普與法界等入珍池 (又海崑五錢。澄貳錢陸分 性))。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卷第六

  述曰。吾觀古今法運盛衰之故。而後知禪淨共為隆替者也。人唯未悟。故不了生死利害。豈有悟而猶輕一生不退者乎。人唯未悟。故不了諸佛甚深境界。豈有悟而猶見等流俗者乎。永明諸老料揀禪淨。如道自家屋裏事。由其徹悟自宗故耳。末世禪道大壞。食唾者多。於是淨土一宗異見茁長。由唐至宋荊棘叢生。天如為中峰最勝子。故能繼永明諸老力扶淨土之衰。今觀或問一書。較諸天台紫閣其間。邪幟徧樹。見網交羅。作者推陷廓清。其劬勞亦未免倍甚。蓋禪淨俱衰使然。讀者亦可以觀時變矣。然諸老匡扶淨土。實救本宗。或問開章謂。永明深有功於宗教。此等語偷心未盡者未肯遽以為然。然使宗教上流能參破第一則淆譌公案。能講透第一箇差別名相。超然於凡外權小路岐。一去不復更入。又能普於十方。為諸迷者徧破徧透徧超。而謂宗教之能事不畢於此。吾不信也。序次十要。由十疑.寶王而至或問。深有感於法運盛衰之故。因為弄引請益後賢。

評點淨土或問感賦(有小引)

  余讀淨土或問。有懷於天如老人深有功於宗教一語。遂謬為評點。時度夏華陽度雲精舍。谿樓山影雲物靜好。漫賦古興一篇。賦成三歎而感之。謹錄於首。聊當題詞。
  窗外青山如列屏  山下清流朱絃聲  窗中有人拭几塵  熟讀天如六字經  世人皆悟向上竅  又能悟得心王妙  須彌芥子都[跳-兆+孛]跳  露柱燈籠齊廝閙  獨有一箇佛名號  千悟萬悟悟不到  天如兩眼爍如火  淆譌公案直下剖  不從門外循牆走  恰恰自家屋裏坐  愚夫愚婦閑活計  恰恰自家屋裏事  恒沙沙數諸通明  恰恰自家屋裏人  空中迅鳥跡如畵  恰恰自家屋裏話  窗外青山如鏡裏  山下清流鏡中水  鏡中有人逐雲起  寶王三昧應如是  奇哉一句阿彌陀  勘破宗教諸禪和  就中也有無奈何  曾聽邊城霜月歌
  戊申仲夏白月孟齋日。私淑後學成時題於度雲菴雲氣樓之谿窗左个。

淨土或問序

  參禪。余所不去。念佛。亦非去者。禪主見性。佛念離塵。竊謂念佛一門實為禪教共履之通途。亦士庶同遊之捷徑。可不信哉。世之學者。參禪有禪病。作佛有佛魔。秪緣去聖時遠。源流異別。比比有之。孰能遏絕。而元之天如則禪師。宗說俱通。人天規則。可謂劍離寶匣為斬不平。藥出金瓶以瘳沉痾。遂於無疑中巧設疑情。無問處而興問目。目之曰淨土或問。共二十六則。所謂拔本塞源窮諸識念者也。若其信得及。淨念相繼。觸目西方。歸心淨土。奚以為文哉。如或執妄謬解。妍醜不分。白日迷途。適越之北者。取為司南。茲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