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菴延之。未幾語傑云。某日當歸家。眾苦留。香云。歸安養家耳。及期敷座。西向坐逝。舉龕入山。化火自焚。
具宗
大清釋具宗。無錫人。講天台止觀。及念佛三昧。誨人不倦。 順治己亥間。示疾。約時沐浴。但著一履。密表隻履歸西之意。誦彌陀經畢。念阿彌陀佛十聲。舉筆書大字云。廓落靈虗。無往來處。擲筆而去。趺坐三日。顏色不變。感不信向者。回心奉佛。
新[、/(、*、)]
大清新[、/(、*、)]。諱大真。童身出家武林蓮居菴。受紹覺師之法。行般舟三昧。終時諸弟子夜同夢見。滿空天神執持香華。唱云。迎新[、/(、*、)]大師。生西方也。及旦弟子聚而候之。師身康念佛。相見如常。過三日午時。忽坐化。
林谷
大清林谷。紹興人。住羅山之西南。破衲蔴鞋。唯勸人念佛為要。至終時。見白雲立佛來迎而化。土人改其菴。曰白雲。
道樞
大清道樞。仁和人。每講經。以天台宗旨為大綱。勸人以念佛工夫為前矛。平居勇猛念佛。不勤世緣。 順治乙未年。夢偕神僧。登玉屏峯頂。丙申六月。微疾。二十六日。蚤語眾曰。吾夜夢。神僧來迓。豈即昔之登玉屏峯者耶。至戌時。忽見幡葢盈空。蓮華布地。即趺坐合掌。朗誦法華經題七徧。念彌陀佛號百餘聲。安詳而逝。顏色不變。龕几間馥馥。若有異香。
萬緣
大清萬緣。俗姓喬。長興人。為人愚鈍。平日詈之弗嗔。譽之弗喜。專持彌陀佛號數十年。 康熙二年六月。無疾。忽自縛草龕。有殷任之者。素與師善。謂曰。師既縛龕。我往蘇賣茶。歸當為置褥。師曰。承汝盛心。恐不及待。至九月初一日。微疾。但飲白水。初六日午時。自入草龕。趺坐而逝。先年往生喬忠我。即其族也。
本冲
大清杭郡張家寺禪師。本冲。素專法席。開道羣蒙。
康熙十一年九月。示疾。旋回首。有頃復甦。謂大眾曰。我平日缺念佛功夫。今去無坐位。汝等當助我念佛。眾為合掌稱念。逾時而逝。觀此則知念佛法門超凡入聖。利益非常。斷斷不可須臾緩矣。寶蓮道人特錄。以垂確證。後學切當猛然篤信。真實禮誦。毋視念佛為等閒。
王臣往生類
烏萇國王
烏萇國王。萬機之暇。雅好佛法。【解】甞謂侍臣曰。朕為國王。雖享福樂。不免無常。聞西方淨土可以棲神。朕當發願。求生彼國。于是六時行道念佛。每供佛飯僧。王及夫人躬自行膳。三十年不廢。臨崩容色愉悅。化佛來迎。祥瑞不一。
宋世子
【解】宋魏世子。父子三人俱修西方。惟妻不修。有女。十四死。七日更生。啟母云。兒見西方。七寶池上。父兄三人已有蓮華。沒當生彼。母獨無是。以暫歸相告。幸母留意。母感女言。頓發信心。念佛不倦。後命終。亦生安養云。
劉遺民參軍
晉劉程之。彭城人。少孤。事母以孝聞。自負其才。不侶流俗。初為府參軍。即隱去。謝安劉裕交薦不就。旌其號。曰遺民。【解】入廬山。依遠公。共修淨土。專坐禪。作觀想法。方半歲。即于定中。見佛光照地。皆作金色。居山十五年。又見阿彌陀佛身紫金色。玉毫光照。垂手下接。以臨其室。遺民慰幸悲泣。自陳曰。安得如來為我摩頂。以衣覆我。佛乃為摩其頂。引袈裟以覆之。他日又見。身入七寶大池蓮華。青白相間。其水湛湛如無邊岸。中有一人。項有圓光。胸有卍字。指池水曰。八功德水。汝可飲之。遺民飲水。甘美盈口。及寤猶覺異香發于毛孔。乃告眾曰。吾淨土之緣至矣。廬阜諸僧皆來會。遺民對佛像。焚香再拜。祝曰。我以釋迦遺教故。知有阿彌陀佛。此香當先供養釋迦如來。次供阿彌陀佛。及法華會中佛菩薩眾。以至十方佛菩薩眾。願令一切有情。俱生淨土。祝畢。與眾話別。面西端坐。斂手氣絕。年五十九。時義熙六年也。
張抗學士
晉張抗。積善。向佛誓課大悲心陀羅尼十萬徧。願生西方。年六十餘寢疾。一心念佛。謂家人云。西方淨土只在堂屋西間之內。阿彌陀佛坐蓮華上。翁兒在蓮華池金沙地上。禮佛嬉戲。言訖。良久念佛而逝。翁兒乃孫子名。方三歲而亡矣。
馬子雲縣尉
唐馬子雲。舉孝廉。為涇邑尉。押租赴京。遭風舟溺。被繫。乃專心念佛。五年遇赦。入南陵山寺隱居。一日謂人曰。吾一生精勤念佛。今西方業成。行且往生安養。明日沐浴新衣。端坐合掌。異香滿戶。喜曰。佛來迎我。言已而逝。
白居易少傅
【解】唐白居易。官中大夫太子少傅。捨宅為香山寺。號香山居士。晚歲患風痺。出俸錢三萬。繪西方極樂世界一部。依正莊嚴。悉按無量壽經。靡不曲盡。頂禮發願。以偈贊曰。極樂世界清淨土。無諸惡道及眾苦。願如我身老病者。同生無量壽佛所。又前答李觀察詩云。近有人從海上回。海山深處見樓臺。中有仙童開一室。皆言此待樂天來。吾學空門不學仙。恐君此語是虗傳。海山不是吾歸處。歸即應歸兜率天。
(此詩乃中年所作樂天一生精究內典。勤修上乘。一心超脫輪迴。往生淨土。彼時李師稷觀察浙東。有一商客。在李所治明州。同眾下海。遭風飄蕩。到一大山。瑞雲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