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易臻此。彥弼一病垂死。荷居士陰賜拯接。遂獲平愈。可謂生死骨肉者矣。或曰。夢因想成。然食白粥之效。安可誣也謹刻公像。并著感應事跡。用廣其傳。非敢飾辭。以惑耳目。伏冀見聞敬信。同霑利益。公姓王。名日休。字虗中。號龍舒居士云。是歲下元。廬陵李彥弼謹記。
淨土全書卷上
淨土全書卷下
淨土果證
王龍舒云。東晉遠法師。倡首修淨土。迨後王敏仲侍郎及錢塘陸居士。徧集感應事跡。凡二百餘傳。皆鏤板流傳。今不及盡載。取其齋戒修者。及中人修者。及罪惡人修者。及疾苦中修者。愚復附入近代所耳聞目擊。其中各有奇騐異應者錄之。所以發人之信心也。
沙門往生類
慧遠祖師
晉慧遠。雁門樓煩人。愽綜六經。尤善莊老。聞安法師講般若經。豁然大悟。因剃染事之。【解】太元六年。過潯陽。見廬山閒曠。可以息心。遂感山神現夢。一夕雷雨。材木自至。刺史桓伊。乃為建殿。名曰神運。以慧永先住西林。故號東林焉。遠住東林三十年。跡不入俗。克志西方。與高僧鉅儒百四十人。結為淨社。蓮漏六時。禮誦不輟。遠澄心觀想。初十一年。三覩聖相。沉厚不言。後十九年七月晦夕。方從定起。見阿彌陀佛。身滿虗空。圓光之中。無量化佛。觀音勢至。侍立左右。又見水流光明。分十四支。一一支水。洄注上下。演說妙法。佛告遠曰。我以本願力故。來安慰汝。後七日當生我國。又見佛馱耶舍。慧持。慧永。曇順。劉遺民等。在佛之側。向前揖遠曰。法師之志在吾先。何來之遲也。遠目見分明。與其徒言之。且曰。始吾居此十一年。幸三覩聖相。今復見之。吾生淨土決矣。次日寢疾。至七日端坐入寂。年八十二。時義熈十二年。八月六日也。
慧永
晉慧永。河內人。十二出家。既而與遠公。同依安法師。【解】太元初。駐錫廬山。刺史陶範。捨宅為西林。以居之。絕志塵囂。標心安養。後義熈十年示疾。忽斂衣求屣欲起。眾驚問。答曰。佛來迎我。言訖而化。異香七日方滅。唐玄宗追諡覺寂大師。
曇順
晉曇順。黃龍人。幼從羅什法師。講釋羣經。什嘆曰。此子奇器也。後入廬山。修淨業。時寧蠻校尉劉遵孝。剏寺江陵。延順經始。盛弘念佛三昧。宋元嘉二年。別眾坐逝。異香滿室焉。
僧叡
晉僧叡。冀州人。遊學諸方。遠歷天竺。還關中。從羅什法師。稟受經義。後預廬山蓮社。宋元嘉十六年。忽告眾曰。吾將行矣。面西合掌而化。眾見叡榻前一金蓮華倐爾而隱。五色香煙。從其房出。
道昞
晉道昞。頴川人。幼師遠公。通經律。言與行合。念佛三昧。究心無間。義熈十四年。豫章大守王虔。入山謁。敬請紹遠師入席。眾咸宗仰。元嘉十二年。集眾念佛。就座而化。
道敬
晉道敬。瑯琊人。祖凝之刺江州。因【解】從遠公出家。年十七。博通經論。日記萬言。篤志念佛。蚤夜弗替。宋永初元年。謂眾曰。先師見命。吾其行矣。端坐唱佛而化。眾見光明滿室。彌時方滅。
佛馱跋陀羅
晉佛馱跋陀羅。此云覺賢。迦維衛國人。甘露飯王之裔也。年十六。博學羣經。深達禪律。姚秦沙門智嚴至西域。要師達長安。演法東宮。與羅什法師。上下論議。後入廬山。預遠公蓮社。譯出觀佛三昧諸經。宋元嘉六年。念佛而化。
僧濟
晉僧濟。入廬山。從遠公學。遠嘆曰。紹隆大法。其在爾乎。後疾篤。誠期淨土。遠遺燭一枝曰。汝可運心安養。濟執燭憑几。停想無亂。又集眾諷淨土經。五更。濟以燭授弟子元弼。令隨眾行道。頃之覺自秉一燭。乘空而行。見阿彌陀佛接置于掌。徧至十方。歘然而覺。且悲且慰。自省四大。了無疾苦。明夕忽起立。目逆虗空。如有所見。須臾還臥。容色愉悅。謂旁人曰。吾行矣。右脅而逝。時方炎暑三日。而體不變。異香郁然。
慧恭
晉慧恭。豫章鄷城人。與慧蘭僧光等同學。蘭光繫念淨土。臨終皆有奇應。又五年。恭病篤。雨淚叩頭。誓心安養。念不少間。見阿彌陀佛。以金臺相迎。恭乘其上。又見蘭等于臺上光明中。告曰。長老受生。已居上品。吾等不勝喜慰。恨五濁淹延相依之晚耳。恭欣然奮迅而逝。
慧虔
晉慧虔。少出家。戒行精確。義熈年中。投山陰嘉祥寺。苦身率眾。後寢疾。屬想安養。祈誠觀音。北寺有淨嚴尼者。宿德篤行。夜夢觀音從西郭門入。清輝妙狀。光映日月。幢旛華葢。七寶莊嚴。尼驚異。作禮。問大士何往。答云。往嘉祥迎虔公耳。虔疾雖困。神色如常。侍者皆聞異香。泊然而化。
智仙
晉智仙法師。號真教。住白蓮寺十三年。西向十念。十二時不暫廢。一夕微疾。命觀堂行人。誦彌陀經。未終卷。安然坐脫。
慧通
晉慧通。從涼州慧紹禪師。咨受禪法。祈心安養。微疾。于禪定中。見一人形甚端嚴。語通云。良時至矣。俄而見阿彌陀佛。光明燁然。定起以告同學。安然而化。異香三日乃歇。
法琳
晉法琳。臨卭人。專精戒品。止成都靈建寺。修淨業。常持彌陀觀音二經。轉誦之時。輙見一偉貌沙門屹然在前。建武二年。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