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3-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云栖净土汇语-清-虞执西-第14页

佛往生者。得不退轉。則必入聖流。佛許入聖流。鮑以為入魔罥。其謬七也。又云所謂一心者。乃當人本有之心。本自靈妙。本是具足。除是之外。更無別法。夫經文明說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何得革去上文四字而說一心。若無經文。空口高談。如是說心亦無不可。此則金口所出真語實語。是佛差說。鮑為改正耶。法華云。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又如何解。其謬八也。又曰。依此法修。必入邪道。前曰入魔罥。今曰入邪道。念佛之為害如此乎。佛何不禁人念佛。而待鮑禁也。其謬九也。又云。上古人先勸人得本。後勸往生。夫念佛往生。原是下學而上達邊事。先上達。後下學。於理通乎。寧有先狀元及第。位登宰輔。方乃習讀六經論孟學做舉業文字者乎。其謬十也。又云。若佛法止此。只消一卷彌陀經足矣。只靠此經。誰不可作人天師。誰不可稱善知識。夫法華。楞嚴華嚴般若等。諸大乘經。無日不誦。無日不講。有誰偏執彌陀一經。而掃滅諸經耶。雖然。秪恐不曾真實專靠一經耳。專靠一經得念佛三昧。稱善知識。亦何忝乎。十一謬也。又云。佛剎無盡。若專教人求生一剎。其餘佛剎。豈不冷靜哉。寧知盡微塵眾生皆生一剎。不見增多。盡微塵眾生無一生彼剎者。亦不滅少。何冷何暖。何靜何喧。而作兒童之見。邪僻之說。十二謬也。千經萬論。贊嘆西方。千聖萬賢。求生彼國。獨鮑一人重加毀訾。何其不懼口業也。居士初時信心虔篤。吾甚愛之。今若此。吾甚憂之。
出世間大孝
世間之孝三。出世間之孝一。世間之孝。一者承歡侍綵。而甘旨以養其親。二者登科入仕。而爵祿以榮其親。三者修德勵行。而成聖成賢以顯其親。是三則世間之所謂孝也。出世間之孝。則勸其親齊戒奉道。一心念佛。求願往生。永別四生。長辭六趣。蓮胎托質。親覲彌陀。得不退轉。人子報親。於是為大。予昔甫知入道。而二親云亡。作自傷不孝文以伸悲恨。今見在家出家。而眾中有具慶者。於是倍增感慨。而涕泗交零。稽首頓首以勸。
三難淨土
一人問。釋迦如來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如是神力。何不即變此娑婆土石諸山。穢惡充滿之處。便成七寶莊嚴之極樂國。乃必令眾生。馳驅於十萬億佛土之迢迢也。噫佛不能度無緣。子知之乎。淨緣感淨土。眾生心不淨。雖有淨土。何繇得生。喻如十善生天。即變地獄為天堂。而彼十惡眾生。如來垂金色臂牽之。彼終不能一登其閾也。是故剎那金色世界。佛攝神力。而依然娑婆矣。又一人問。經言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斯言論事乎。論理乎。噫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又云禮佛一拜。從其足跟至金剛際。一塵一轉輪王位。今正不必論其事之與理。但於至心二字上著倒。惟患心之不至。勿患罪之不滅。事如是。理亦如是。理如是。事亦如是。何足疑也。又一人問。有人一生精勤念佛。臨終一念退悔。遂不得生。有人一生積惡。臨終發心念佛。遂得往生。則善者何為反受虧。而惡者何為反得利也。噫積惡而臨終正念者。千萬人中之一人耳。苟非宿世善根。臨終痛苦逼迫。昏迷瞀亂。何繇而能發起正念乎。善人臨終退悔。亦千萬人中之一人耳。即有之。必其一生念佛悠悠之徒。非所謂精勤者。精則心無雜亂。勤則心無間歇。何繇而生退悔乎。是則為惡者。急宜修省。毋妄想臨終有此僥倖。真心求淨土者。但益自精勤。勿憂臨終之退悔也。
念荳佛
僧有募化施主黃荳。每念佛一聲。過荳一粒。一人作之。餘人效之。號為荳兒佛師父。夫世尊教人念佛。制為數珠。何乃不遵佛制省力事不作。而作此喫力事也。且百八之珠。週則復始。乃至百千萬億而無盡。今一合之荳。週則復始。亦復無盡。而何為念過之荳置不再用。更換新者。其言曰。念之至斗至石。送諸庵寺。作腐供眾。亦迂矣。或曰。古之人有行之者。如往生集所載是也。曰彼非數荳。傍人計其念佛。多不可計。約之當盈兩載。今糧舶大者載米千石。兩載則極言其多耳。非數荳如今人也。即實數荳。其心亦不如今人也。
念佛人惟一心不亂
或問。妙喜云。愚人終日掐數珠求淨業。念佛果愚人所為乎。噫。予昔曾辯之矣。妙喜但言愚人終日掐數珠求淨業。不言愚人終日一心不亂求淨業也。又問古德偈云。成佛人希念佛多。念來歲久却成魔。君今欲得易成佛。無念之心不較多。無念念佛。奈何以有念念佛。曰。此為散心念佛。而不觀心者勸發語也。不曰歲久而一心不亂者成魔也。未曾念佛。先憂有念。是猶饑人欲飲。先憂飽脹而不食者矣。又問。六祖云。東方人造惡。念佛求生西方。意旨何如。曰六祖言惡人念佛求生。不曰善人念佛。一心不亂者求生也。且惡人必不念佛。其有念佛者。偽也。非真念也。喻如惡人修十善求天堂。惡人必不修十善。其有修十善者。偽也。非真修也。曾未有善人一心念佛而不生西方者也。又問。古德云。捨穢取淨。是生死業。奈何捨娑婆求極樂。曰彼言捨穢取淨者為生死業。不言一心不亂取淨土者為生死業也。子未捨穢。先憂取淨。與前之憂有念同矣。又問禪宗云。佛之一字。吾不喜聞。又云佛來也殺。魔來也殺。則何為念佛。噫彼言佛之一字。吾不喜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