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帶斜陽。後因除夕聞鐘。大悟曰。圓響心非聞。大千同一炤。抹過上頭關。更不存玄妙。乙卯。休休翁。應湖南淨慈請。師復依附。日逐尋究。乃蒙印可。所著有請益警進。拈古頌古。擬寒山。和永明詩偈等。凡二十卷。號幻寄集。夫幻即寄之跡。寄乃幻之跡。幻起寄亡。全寄是幻。幻逐寄生。全幻是寄。翳目生華。山河大地。華翳不生。空真實際。幻之寄之。誠哉兒戲。師自語也。

  天界成禪師傳

  道成。字鷲峰。別號雪軒。居薊北之雲州。出家受具戒。結三人為友。雲游至山東之青州。居士窯中。刻苦究參。脇不沾席者。三逾寒暑。一日忽見一老人自外而來。儀貌甚古。謂師曰。汝三人。苦學如此。他日必作法門梁棟。言已忽不見。繇是愈厲精苦。久之。聞濟南秋江潔公。大弘曹洞宗旨。遂往見之。潔問何處來。師曰。青州。曰。帶得青州布衫來否。師曰。呈似和尚了也。曰。如何是布衫下事。師曰。千年桃核裏。元是舊時仁。潔肯之曰。是汝本有之事。善自護持。他曰弘吾道。惜吾不及見矣。後出世住萊州大澤山。每說法。聽者千餘人。 洪武壬戌。 詔。天下設僧司。揀名德以居之。師首膺其選。授青州都綱。 高皇帝聞其賢。召為僧錄司右講經。命考試天下僧人。稱 旨。賜金襴衣。 命住持天界。懇辭。 上不允。賜詩留之。及 太宗文皇帝嗣位。命師宣諭日本陛辭。 賜金鉢錫杖等物。既至。宣示 朝廷恩威。闡揚佛祖宗旨。自其國王而下。莫不俯伏向化。明年師還。而國人入貢。稱謝者即至 上大悅。陞師左善世。復率天下僧于鍾山。修設大會。師承 旨說法。聽者數萬人。是日有瑞應。 上聞之悅。御製感應詩三章。 賜師。累賜金帛。作大毗盧閣於寺後。 皇上北狩。數師入覲。賜賚甚厚。 仁宗在春宮時。有忌師之寵者。搆詞間之。及御極。遂謫師海南。 宣宗嗣位。首遣官召師還京。且 敕禮部左善世。到須別見。師至。入見便殿。慰勞甚至 賜綵段若干疋。鈔萬緡。仍 命掌僧錄司事。無何入疏。乞歸南京天界之西菴以終老。 上從之。賜白金楮幣。及[鐮-兼+(畏-田+卄)]金佛。敕兵部給驛舟。命中官護送。逾三歲。辛亥十二月八日。微疾端坐而逝。闍維。得堅固子無算於灰燼中。 上遣官諭祭賜塔所。師身長七尺。廣顙豐頤。脩然出人之表。歷事 四朝。五十餘年。三坐道場。四會說法。有語錄。行於世。

  古淵清公傳

  清公者。不知何許人。重興南京永寧寺。以清苦自勵。親執勞役。寒暑無厭倦心。 天子嘉其勤。授以左覺義。以尸祝釐。雖處榮遇。而苦節彌竪。一室蕭然。朝夕稱佛名號拜禮。求速超脫。忽所事大士像。放白光縈縈如絲縷。盤旋於室。至夜如秉燭。復夢。大士謂曰。爾以精心懇禱。宜即參訪。了心為上。師拜受之。即掩關於弘濟寺。提無字話。心念相依。脇不沾席者三年。忽一念不生。三世際斷。經三日。夜見大千世界。光若琉璃。聞遠雞唱乃起。說偈曰。喔喔金雞報曉時。不因他響詎能知。三千世界渾如雪。井底泥蛇舞柘枝。他日以偈呈善世古林香公。公喝曰。多嘴漢。明日特為師上堂。纔竪起拂子。師隨奪之。自是得無碍機。人不敢嬰其鋒。且言。人吉凶無不懸應。自奉極淡薄。每有金帛之供。視之漠然。悉付甞住為公。眾須一心懇懇。為人惟恐不及。凡於法門無益之事。毫髮不經念慮。所以興永寧。莫大之功。舉之如掇。實。自道行中來。非緣報偶然也。

  真空傳

  真空。泉南人。六歲時。墮井得不死。遂出家。既長。游關洛。歷終南衡嶽。遇師授。漸解悟。嘉靖己未。入羅浮。憩止永福寺寄食。一僧為之紉針補衲。時當暮春。游寺人甚盛。空置盂嘿坐。或投之錢。時在樹間。或佛燈下宴坐。入定已。則隨眾作務。人莫之知也。龍塘公。讀書寺中。見其色潤肌清。神光孤卓。亟叩之。乃知其深於禪也。龍塘問曰。力務如此。能無苦乎。空曰。米未熟。腰石何辭。吾今黃梅一行者耳。曰。然則汝他日成六祖耶。空曰。成則今成。何待他日。我自成我。何必六祖。浴佛日。寺僧敷高座。請空說法。空亦不辭。徑登坐發揮奧義。語音清亮。傾聽數百人。無不稱善。龍塘驚問之。答曰。偶然耳。成亦宿因也。無何出五羊少參。徐公迎至廨舍請法。過廣孝寺。徙觀音山。歸從者日以千計。緣震一時。僉謂。曹溪再來也。一日齋會。命弟子置木龕。龕成。辭眾入坐。眾驚哀。爭執卷請偈。龍塘聞而趨至。復出龕。溫敘如平生。既而復入。命閉龕。視之已長往。諸檀越思之。立祠觀音山。奉香火云。

  繼萬闍黎傳

  繼萬。號古峰。建福寺僧。嘉靖十七年。入京受戒。祖母繼母前後死。廬墓六年。春秋七十有九而歿。其間閉關者四。計三十餘年。太史李少莊。贈以詩有云。篆烟雲自結。簾影晝長閒。其高靜可想。有僧問。聶公道號甚麼。曰古峰。又問。如何是古峰景。答曰。乾坤長不老。今古獨能存。僧又問法名。曰。繼萬。曰。何不繼一。答云萬即是一。一即是萬。觀其應對機辨。似亦非槁然枯坐者云。聶公蓋其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