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高。一日蔣公曰。明日府中讌客。別設素饌延師。願同清話。師諾之。明日留一偈而去。偈曰。昨日曾將今日期。出門倚杖又思惟。為僧只合居巖谷。國士筵中甚不宜。又山中偈曰。橋上山萬重。橋下水千里。惟有白鷺鷥。見我常來此。又送僧偈曰。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常自贊其像曰。貌古形疏倚杖藜。分明畫出須菩提。解空不許離聲色。似聽孤猿月下啼。人皆傳誦焉。筆法有晉人風。秦少游尤所愛玩。凡見其筆跡。必取蓄之。世稱為政黃牛。
贊曰。
高韻超俗 清吟絕塵 一笠牛背 林間水濱 貌癯趣淡 莫得而親 何以自怡 嶺有白雲
宋海月辨法師
師名慧辨。字訥翁。華亭富氏子。受業普照。從天竺韶及浮石矩傳天台教觀。韶將老。命師代講。夢章安以金篦擊其口曰。汝勤於誨人。當得辨智。久之。率繼其席。嘉祐中。翰林沈公遘帥郡。以嚴為理。察師道行。獨異之。俾涖僧職。遷都僧正。東坡時為通守。嘗與師為方外之游。講授二十五年。往來常千人。無何。歸隱草堂。但六事隨身而已。熈寧六年冬。旦起盥濯別眾而化。遺戒須待東坡至方可合棺。四日坡始抵山中。見其趺坐如生。頂尚溫煖。作三絕哭之。師沒二十一年。東坡追序其事云。余去杭。夢至西湖上。有大殿。榜曰彌勒下生。故人海月辨師之流皆行道其間。乃作贊辭。潁濱銘其塔。
贊曰。
滄海孤月 生於雲間 飛輪竺嶺 萬象光寒 知之者誰 眉山老仙 有如不信 銘贊皎然
宋辨才淨法師
師名元淨。字無象。於潛徐氏。生而左肩肉起如袈裟條。八十一日乃滅。父歎曰。是宿世沙門也。自幼出家。受業於慈雲。日夜精勤。慈雲沒後。復事明智。年二十五。賜紫衣及辨才號。太守沈公遘謂上天竺觀音道場以音聲懺悔為佛事。非禪那居。請師以教易之。師至。吳越競來。鑿山增室。幾至萬礎。學者數倍。十七年。有利而奪之者。逾年奪者敗。復以畀師。趙清獻公贊之云。師去天竺。山空鬼哭。天竺師歸。道場光輝。越二年謝去。老於南山龍井之上。平生精修淨業。行成力具。著應非一。甞與僧熈仲同食。仲視師眉間有光如螢。攬之得舍利。後常有於臥起處得舍利者。元祐八年示寂。壽八十一。果符初生肩痕之徵。塔成。東坡誌其行事。潁濱為銘。
贊曰。
法苑將興 棟梁攸屬 揮麈白雲 雨花飄馥 維趙及蘇 式是高躅 龍井風清 過者必肅
宋南屏臻法師
師名道臻。傳四明法智之道。初住金山龍遊。侍讀吳公倅都。聞師名。革興教禪居請主之。學者朋來。師每講次。會文集義。貫穿始終。浙西台學大振自南屏始。嘗述二偈贊妙宗鈔曰。佛許六即辨。蛣蜣何不通。知一不知二。失西又失東。三十若果成。一切皆常樂。蛣蜣不究竟。諸佛斷性惡。後與淨覺嶽公辨教門。陳詞有司。乞築高臺。豎赤旛。倣西竺聖師與外道角勝。以旛標顯處。義墮者斷首截舌懸之。府尹杜而不從。聞者凜然。初吳公多於休沐請講。盛服止閫外。師未登座不輒入。東坡云。與師語羣集。有所遺忘。師則應口誦之。[褒-保+公][褒-保+公]不休。東坡祭辨才文云。講有辨臻。即謂師也。崇寧中諡實相。
贊曰。
維南有山 天設翠屏 師講其下 鬼神來聽 法戰之勇 氣肅千兵 坡言不泯 尚為典刑
宋大智照律師
師名元照。字湛然。餘杭唐氏。少依祥符東藏慧鑑師學毗尼。及見神悟謙公講天台教觀。遂摳衣出門。博究羣宗。以律為本。又從廣慈受菩薩戒。戒光發見。頓漸律儀罔不兼備。南山一宗蔚然大振。常披布伽黎。杖錫持鉢。乞食於市。楊無為贊之曰。持鉢出。持鉢歸。佛心常在四威儀。初入廛時人不識。虗空常有鬼神知。四主郡席。晚居靈芝。凡三十年。眾常數百。嘗言化當世莫若講說。垂將來莫若著書。撰資持濟緣行宗應法住法報恩諸記。十六觀小彌陀義疏。及刪定律尼本。共百餘卷。芝園集二十卷。自號安忍子。政和六年秋。命諷普賢行願品。趺坐而化。漁人皆聞天樂聲。建塔靈芝西北。諡大智。
贊曰。
毗尼祕藏 終南著稱 中微孰振 大智崛興 儀合萬行 論集諸乘 芝園西邁 天樂來迎
宋三藏道法師
師名法道。舊名永道。順昌毛氏。出家宗唯識百法二論。又受要天總持三藏密呪軌。及傳圓頓戒法於圓照師。咸得其要。政和中賜椹衣。主左街香積院。賜號寶覺。林靈素以左道罔上。宣和初詔改僧為德士。服冠巾。天下從之無敢後。師獨毅然抗詔。黥流道州。後七年還僧。建炎三年賜圓通法濟號。紹興間賜對。上面命欲為之去其涅跡。師曰。雖感聖恩。然先皇之墨不忍除也。上曰。這僧到老倔強。計自便。故事。道場僧左道右。崇觀以來遂易舊制。師不能平。詣朝廷。與道士劉若謙論辨。卒獲改正。十七年秋。說偈端坐而化。茶毗。舍利無數。建塔九里松。
贊曰。
維古至人 為法亡身 身既亡矣 涅奚足云 蠻鄉瘴重 黼座恩新 等視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