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天下表賀。永泰元年。制受特進試鴻臚卿。加號大廣智三藏。大曆三年。於興善寺立道場。詔近侍大臣諸禁。並入灌頂。四年請自今於天下僧堂中。奉文殊菩薩。為上座。蓋憍陳如。雖先度。而特小乘故爾。制曰可。五年夏彗星出。詔空於五臺脩功德。訖事星沒。秋還自五臺。詔以所御獅子驄迎入。賜沿道供帳。六年十二月二日。進所譯經凡一百二十餘卷。七十七部。且以賀上生日也。有疏不錄。京師不雨。詔立壇以禱。制曰必三日內者。則法力致也。三日外者。非法力矣。僅二日果大霔。上賜紫羅衣一襲。雜綵百段。弟子衣各一襲。飯千僧。請造文殊閣。貴妃韓王華陽公主。共成之。內出錢。約三千萬以助。九年示疾。上疏以辭。詔勞問賜醫藥。加開府儀同三司。封肅國公食邑三千戶。固讓不允。六月十五日卒。享年七十。僧臘五十。諡大辨廣正智三藏。弟子慧朗紹灌頂位。
  空於總持。最彰殊勝。利物尤多。玄宗嘗詔禱雨。空曰此天數也。某日當自雨。不可強。強之恐暴。因以詔其師金剛智。果風雨大作。坊市有漂溺而死者。遽詔空止之。空於寺庭。揑六七泥媼。洒水作梵語罵之。有頃霽。
  一日偕術士羅公遠。侍玄宗。坐便殿。公遠時時以如意反手搔背。空怒奪如意。擊碎其前。公遠再三俯地拾不可得。玄宗且起助之拾。空遽舉手出如意。示公遠。因咲曰。特戲耳。在地者其影也。可拾乎。
  北邙巨蛇見形。作人語。丐空救度。且曰弟子每欲翻河水。陷洛陽。以快所懷。空為授歸戒。說因果。至謂汝昔以嗔毒太重。受此業身。今復甚。吾力其柰何哉。當思吾言。勿自縱放。後樵者見蛇死澗下。臭聞數里。
  天寶中。西蕃大石康居三國兵。圍西涼。詔空誦仁王密語于內道場。纔二七徧。帝於殿庭見若五百餘人者。驚問空。空曰此毗沙門天王子。領兵赴陛下命。救西涼。宜急設食遣之。既而西涼捷書至。以為三國圍急。忽東北去城三十餘里。雲霧蔽塞。鼓角聲動山谷。三國營壘。中夜有金色鼠。咋絕弓弩絃。莫能制。至是用輒廢。遂大奔潰。于時或見神人。皆介冑刀劒以立。光發北城門樓上。有天王坐而怒視。帝省書益多空。
  或謂空無它伎能。遇禱雨。但設繡座。手持數寸木神。簸旋之。擲使立座上。俟牙出目瞬。則雨矣。

  唐慧忠

  潤州上元王氏子。神龍初生。二十有三年矣。遂以童子。試經獲度。仍配居莊嚴寺。志節。為時輩所推重。尋遊方。見威禪師於牛頭山有契悟。威因悉以山門委之。使踵住持事。由是益精勵。行頭陀山澤中。一衲一鐺。晏坐繩牀。終日夕。開元二十七年。縣令長孫遂。造山驗視。至山半。虎當道跑哮。莫能前。忠聞之遽迎遂。且使虎去。天寶初。州牧里豪請自山歸莊嚴。起仆易撓。寺為一新。又將徙建法堂於殿之東隅。感二神人。為定基址。適其地有古樹。而鵲巢其上。忠不忍伐。後鵲竟他巢。若有知者。異哉。大曆四年六月十五日。集眾布薩。晚命侍者。治浴剃髮。如無恙時。夜則雲氣絢爛若聞空中有樂音者。翌旦坐逝。春秋八十七。當忠之在山也。有懸鐺樹掛衣藤。未寂之前一年。藤樹皆萎。其季九月。忠說法高座。水忽迸流四繞。風雨震蕩。白虹貫東南。郡守韋損備儀仗送還山。五季闍維收舍利不勝計。其餘行蹟語句。載傳燈錄。

  唐掘多

  印土人也。自至神州。乃得心法於曹溪能大師所。嘗遊五臺。路由定襄。見一禪者。結庵獨坐。問之則曰。吾以觀靜。多曰觀者何人。靜是何物。禪者茫然。因起作禮請益。多曰子從誰出。曰神秀大師。多曰。我西域雖外道最下劣者。亦不墮此見。子何不往韶陽。而徒爾勞苦。無益也。其僧依教見能祖。理前語。祖曰。子亦自觀自靜而已。不觀相不觀如。則日用之間。自然安樂。其指與多無小異。多後莫知所終。

  唐道隱

  生彭原王氏。出家住寧州南山二聖院。遊方得指訣於荷澤神會禪師。旋鄉里說法。開導學者。而聲譽益著。檀施四臻。遂成道場。以傳不朽。大曆十三秊三月晦。中夜趺坐而逝。壽七十二。臘三十五。弟子辨真代領其眾。而化風殆不減於隱。未幾亦逝。今師資二塔皆在焉。

  唐恒月

  姓韓氏。上黨人。父為鹽商遇盜。西江溺死。母因再行。月雖幼。實懷媿恨。乃投聖善寺慧初。求報恩育。既得度。造嵩山。啟發心要。遂闡化於望湖山翠微巖下古院中。四方學者袂相屬。建中元年。示微疾而化。壽七十九。建塔而葬。則其年三月十二日也。

  唐湛然

  毗陵之荊溪戚氏子也。家世儒素。年二十。以處士。事左溪玄朗師。而受經焉。異日朗謂之曰。汝何夢矣。曰疇昔之夜夢。著僧伽黎。挾兩輪。游大河中。朗曰。嘻汝其以止觀二法。度眾生於生死淵乎。天寶初。始緇薙。尋從越州曇一律師。究毗尼藏。復於吳之開元寺大闡所學。無幾何朗師捐世。乃歎曰。道之難行也。我知之矣。古之至人。靜以觀其本。動以應乎物。二俱不住。而後庶幾以蹈大全。今之人或蕩於空。或膠於有。舍予其誰足取正哉。於是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