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士。莫或至。獨嘆曰。吾誠斷佛種邪。柰何於人無緣如此。有宿德過而教之曰。子宜賸作餅餌。趣林野鳥獸棲集地。旦暮散擲。且祝之曰。願於來世為我法屬。得至菩提。於是辯如其言。訖二十年不一日廢。後闡化鄴之開元寺。致眾千數。較其齒纔皆二十。則宿德之教。果驗不誣。

  唐寗師

  岐陽人。寗姓也。時習呼其姓。而亡其名。昭宗初年。寗甞於所居寺暴卒。三日而甦。眾驚問之。乃曰。我入冥矣。始見吏坐曹。如世官府。遽謂我曰。和尚有壽而無祿柰何。即撿其籍曰。有乾荷葉三石耳。命隷導之歷攬。於是至一所。其門榜曰李克用。寗窺之。見一眇目黑龍。鎖鐵柱上。次一所曰朱全忠。見青毛白額虎。方鎖繫。而前有血肉狼藉。如噉物狀。次曰王建。見一白兔。臥金牀上。次曰李茂貞。見數女侍。一王者冠冕坐。至楊行密則陰蔽莫之覩矣。因以問導者。導者曰。汝將來之主也。餘處皆黯然深窅。不知所往。遂還。而吏乃使歸。且戒之曰。但多轉誦功德經。寗詢何經為功德經。曰金剛般若是也。事傳岐帥。惡其惑眾聽。禁之甚嚴。後卒驗無小異。時世稱寗入冥和尚。竟食荷葉。以壽終於所止云。

  唐法藏

  住鄜州之寶臺寺。資性質朴。有幹材。甞於葦川募緣。建伽藍一區。堂殿極偉麗。其鄉里皆歎。以為不可及。偶暴卒而甦。即繕寫金剛般若經。加勤於舊。且旦暮誦不輟。問之則曰。吾死時正若夢寐。見梵僧語我。汝起造固善。其功德不可量。然而互用三寶物柰何。蓋發露以從懺悔。又勸書寫讀誦是經曰。不徒消罪。亦足延壽。吾是以不敢忘也。後一百十歲而終。

  唐神智

  姓力氏。婺之義烏人。幼師事雲門寺沙門惟孝薙落。年十二。日中一食。即持誦大悲心呪。尤精厲。屬會昌滅法。雖易形服。而志操不小變。大中初。教門復興。乃遊越之諸暨。築室以事禪燕。仍祝水以療疾。近遠求者。多獲効。於是施子日至。而眾以給。未幾入京師。會相國裴休。甞夢一僧。久能憶其貌。及見智。宛然夢中者。大敬愛之。且其女為物所憑。狂寱莫治。智祝之七日頓愈。裴公因以其懿行偉績聞上。賜寺額曰大中聖壽。復以神策軍所鑄鍾一口。天后綉[巾*(穴/登)]藏經五十卷賜之。而殿扁則公所手書者。光啟二年十二月終。壽六十八。臘四十八。塔於邑之南山。

  梁鴻楚

  字方外。姓唐氏。永嘉人。幼從表兄弟。出家越之龍宮寺。既受具。乃回鄉里。時州將朱褒。知其名。尤欽挹之。唐大順中。請以城南廢大雲寺。委楚修治以居。詔許焉。於是楚裒施率工。追還舊觀。乾化初。吳越錢氏。召楚於錢唐龍興寺。臨壇開戒。且奏賜紫衣師號。楚以凉德不稱其服。力辭。詩人鄭說高其義。贈以篇什。楚於法華經尤所通貫。其集眾講演。凡五十餘座。又甞刺血繕寫。以充供養。長興三年。忽蓮華產於講堂之中。重跗複蕚。香氣芬郁。六月五日夜。猶行道誦經。頃之侍者但覺聲微鐙暗。就視則趺坐而逝矣。壽七十五。臘五十二。

  石晉法本

  天福中。僧有坐夏襄陽禪剎者。而本亦在焉。既解制。其僧謂本曰。吾出家居鄴都西山竹林寺。寺前以石柱標準。他日有暇。無惜見訪。當一擊石柱。則某必奉迎。久之本果如約。往至鄴都。徧求所謂竹林寺者無有也。或謾指一處曰。古老相傳。以為此有賢聖所棲止。然亦空名。無實跡。復何必以自苦也。本見石柱峻拔。獨念曰。昔其僧固有以教我矣。試一擊之。則風雲四合。只尺無所覩。少焉開霽。則樓臺突兀。已在山門下。頃之。僧從內出。相與道故舊。喜甚。遂握手歷階登秘殿。方尊宿據坐大榻。顧問再三。本備述交契始末。尊宿曰。可留一飯即去。食畢。本乞住。其僧以尊宿命不可。遽別。罔知所之。
  讚曰。
  竪為三際  橫為十方  中有一物  不可測量  從本以來  光明洞達  佛與眾生  無小懸隔  於此乎感  於彼乎通  彼此相涉  如太虗空  虗空湛然  孰分彼此  乃至感通  其理亦爾  當念入滅  當念出生  勿於善惡  而起現行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六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七

    淛東沙門 曇噩 述

  定學

  證悟以自行。神化以利他。是皆出於定也。何以言之。蓋明吾性也。而昏蔽之。然而求其所以復之者。必觀焉可也。觀則明而至於照矣。靜吾性也。而動亂之。然而求其所以復之者。必止焉可也。止則靜而至於寂矣。夫定其觀之照。而止之寂歟。故由寂以發悟。則證入深。由照以起化。則神變廣。是證悟神化二科。宜以係之定學之下也。

  證悟科

  晉竺僧顯。生傳氏。何朔人。燕坐山林。數日無饑色。太興末。劉曜寇洛陽。顯因南遊名山。無定處。偶疾臥。繫念安養。遂見無量壽佛。其光照身乃愈。是夕更衣澡浴。語侍者。所見皆異事。平明安坐泊然而化。有香滿室。十餘日乃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