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佛經詮旨。母邢夢遊伽藍。攬器物而娠。旋以語其父。父喜曰。必生男子。當令出家。年十一。遣事邑之秘公為弟子。授淨名仁王法華經。即能覆誦。既落[髟/米]。從其師。禮文殊於五臺。遂受具。當是時。浚郊之清朗。睢陽之道雅。以法華。而其師以唯識。是皆內實而外名者也。故章獲歷扣密傳。以資開演。筵張席啟。徒侶環列。垂二十載。未甞小輟。周廣順中。左街僧錄廣智大師。薦聞于朝。賜紫方袍。乾德二年。以左街僧錄道深之薦。賜號義明大師。俄示疾終。春秋五十五。法歲三十六。以其年十一月十六日。茶毗于都城之南原。舌根不壞。初其父之死而茶毗也。亦舌根不壞。固知持誦法華之驗。有如此者。開寶五年。門人樹塔併葬焉。相國寺清慧大師彞炳銘。

  宋繼倫

  姓曹氏。晉陽人。弱齒即入道。其師始以法華使習誦。輒日能暗復三紙。時眾異其敏慧。逮登具。年二十一矣。然自講貫法華之餘。復覽唯識因明二論。遽以敷演。徒侶之盛。恒百五十。倫姿性慈忍。戒範堅潔。其貌感風行。人望之心服。劉氏據有并汾。猶加敬禮。僭署法寶大師號。錄右街僧事。四眾倚以修進。己巳冬示疾。口述偈。願生知足天。彌勒內院。既瞑頂過半日猶暖。則開寶三年也。得壽五十二。闍維分舍利供養云。

  宋義楚

  姓裴氏。相之安陽人。其季父二。皆出家。以行業致名位。曰修進。則甞於法華經一字一拜矣。而猶日課觀音普門支品。今方為歷下臨壇大德。曰省倫。甞誦大悲楞嚴呪各一億徧。今方主青丘香嚴院。楚始七歲。以親命來省二父。而進因以薙染焉。既登具勤學罔懈。俱舍一宗造微臻極。遂以圓暉疏傳。講十許徧。後以教門諸文。而世之昧者用之。多致舛謬。乃悉類粹而區分之。使一藏義理事實昭著効白。而士之執筆皷舌者。無所疑惑。則於天下誠。便起晉開運二年。至周顯德元年。成書。總五十部。列四百四十門。名釋氏六怗。蓋擬唐之白氏云。進呈。詔賜紫伽梨明教大師號。仍以其書付史舘。開寶中。卒于龍興伽藍。壽七十四。臘五十四。楚晚年自以瞽。懺悔過曰。吾之述作又豈免於芟夷。佛意。破碎法章哉。既而復明。議者。以其至誠所感。其書則樞密相國王公朴。敘其端云。

  宋義莊

  姓張氏。滑臺人。童子從鄉州開元寺。習經業。逮登戒。即負笈聽法華義於洛邑。操履厭物。識見過人。眾請居九曜寺。建隆初。左散常侍申公為奏。賜紫衣。太平興國三年。歲八月終世。壽七十八。僧臘五十九。明年二月。遷靈輿塔於龍門菩提寺西。

  宋普勝

  姓張氏。深州陸澤人。幼事五臺華嚴寺超化大師出家。性尤強記。凡百章疏一覽即了。不數稔獲青藍之譽。且刪多補少。成貞辨鈔。為四卷以行世。開寶間。詔賜紫衣。號宣教。太平興國四年七月四日。示疾。終于淨土院。壽六十三。臘四十三。樹塔葬舍利于龍門山寶應寺之西阜。
  讚曰。
  摩訶衍法  譬彼流泉  氣鐘脉發  行地無偏  或坎而得  厥用靡宣  以烹以餁  以溉以灌  日但饔飱  歲寧旱暵  人之於學  必此其由  惟寂惟寞  亦優亦游  積之勿怠  養之勿媮  所聞既多  汪洋演迤  沛然施之  利澤遐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三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四

    淛東沙門 曇噩 述
  精進學

  感通科
  晉安慧

  則不知何許人也。讀書善談論。永嘉中。天下大疫。慧則夜禱請天。早降神藥。以活百姓。一日出寺。見兩石大如罋。視之水盈中。以施病者。無不愈。後止洛陽大市寺。以黃縑。書大品經一部。作一卷。字如荳而點畫精妙。凡十餘卷。以一施周仲智之妻。母胡氏渡江奉以自隨。一夕火。蒼黃不暇取。悲歎以為不可得矣。火息見之灰燼中。卷軸不壞如新。今藏簡靜尼寺。又有康慧持者。異跡著甚。

  晉竺法義

  史失其氏族。善講法華。與王導孔敷友善。興寧中還江左。止于始寧之保山。弟子常百餘。供事觀世音像。咸安二年。忽患心氣。夜夢一人破腹洗腸。覺即愈。太元五年歿。詔塔之。弟子曇爽廬于旁。因建寺。名新亭精舍。

  晉帛法橋

  中山人。出家樂囀誦。然喉音終莫稱。於是絕粒稽首觀音以禱。至七日夜。覺咽吻通暢。即索水嚥漱再三。曰可矣。自爾能憶持不忘。娓娓數十萬言。諷詠哀婉。有感動興起者。永和中卒於河北。年九十餘。

  晉曇翼

  出姚氏。羌人也。年十六。師事安公。以精律有名。而三藏皆究其要。一時流輩推尊之。遊蜀。刺史毛璩設中食。翼得穀於食中先啖之。璩以不辜信施加敬。後餉米千石。翼為分遺諸剎焉。安公在檀溪。長沙太守滕含方。於江陵捨宅為寺。從安乞僧領住持事。安曰。非翼不可。即今長沙寺是也。後又避難上明立寺。還江陵。復脩長沙寺。遂感金剛舍利於齋座。